登曼波
-
特别企画 Feature
登曼波 X 简莉颖
「我跟莉颕的共通点是酷儿。」 「还有我们都在剧场啦!」 此次采访并非两人第一次碰头。登曼波初踏入剧场界没多久,简莉颖是剧组的编剧,张艺堂摄影,负责场景美术的登曼波也拿著自己的底片相机随性捕捉,剧组的人觉得他拍得不错,把他与陈艺堂的照片交互用在宣传上。其后,登曼波陆续把作品放到网路上,接著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开始邀请他合作,成为别人口中的摄影师。 但登曼波不把自己定义在哪,电影美术、摄影师、艺术家、策展人或是音乐圈里极具名气的DJ,他在创作里寻找自身的解答、帮别人说那些说不出口,用影像转译故事。 这几年分别在影视及电影产业打滚,谈起剧场,登曼波与简莉颖一致认同在这个已有百年的产业,是一个没有包袱且包容各式创作的地方。不同于电影业固有男性主导的隐性文化,每一卡都被精密计算的影视作品,剧场有更大的空间弹性吸附未知,在视觉或是剧本皆百花齐放,甚至走得比商业电影更前面。 或许有时候也是种不得不。「剧场在宣传的时候,剧本通常才进行到一半,摄影师知道剧本里想传达的东西,但这东西要如何呈现,它可以是不那么具象化的,因为要具象,也没东西。」登曼波大笑说道。 在创作简莉颖 2012年作品《羞昂APP》视觉时,登曼波刻意不以人物作为主角,将剧本中「女性有时会自我物化,以达到需要」为发想,在模特儿身上套上好几双五颜六色的丝袜,框景定格在身体,将人体转化物件,变成隐喻的媒介。 创作剧场视觉更多时候可自成一个独立作品,登曼波喜欢这样的合作,无人指定该怎么做,从故事里抽丝剥茧,透过暧昧暗喻及他擅长的艳彩,让美感层次更加饱和。画面或许会有点冲击,但那就是目的,要别人不要用正常逻辑去观看,你好像抓住了什么,但又不确定,仿佛用微醺又调皮眼神对著观者说:这里有点意思,你来坐啊。
-
戏剧
当代女性的「痴梦」 探问「活下去的力量」
继《碰老戏四郎》之后,本事剧团团长、编剧邢本宁再度与导演王玮廉与音乐设计柯智豪合作,透过独角戏形式,为演员黄宇琳作戏,从戏曲经典《痴梦》出发,新戏《崔氏》探问(身为女性)「活下去的力量」,虚构出一个没意识到自己不合时宜、却又极力表现的过气歌星,让两个活在两个不同的时空的「崔氏」,在剧场里彼此沟通,然后共同发声。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从减法到黑色喜剧 剧场中的慢食飨宴
跨越传统和当代剧场,作为舞台剧导演,王嘉明自陈,是昆曲启发了他的一切,传统戏曲也是他长年以来的创作养分,「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从《南柯梦》、《绣襦梦》到现在的《西楼记》,一路都在编织我的昆曲梦,昆曲其实就是古代人的音乐剧,也是属于民间的娱乐。」王嘉明认为,重新改编、执导传统戏曲作品,除了删修原作,将作品的精华意义呈现在现代观众面前,最为重要的,仍是让现代观众可以一眼看见昆曲之美。
-
特别企画 Feature 星组之星 再度照亮台湾舞台
红悠智露 绮咲爱里 礼真琴
宝冢歌剧团的第三度访台,由旗下的星组担当演出重任,二○一三年的首度造访,也是星组主演,当年的二番手红悠智露,已于前年十一月升任星组首席,这次领军全组海外公演,可说是责任重大。今年三月份,红悠智露与同组首席娘役绮咲爱里与男役礼真琴来台举办记者会,本刊特地趁次机会专访三位明星,请她们一谈工作甘苦与对即将访台演出的想法。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爱,也是修行
下了舞台,身著剧服的阿襌师父一身是汗,出去更换衣服。等待间,行政人员围著兰姐,一边问问题、一边告知行程;她则一面看著乐器撤下,一面招呼我们稍待。不一会儿,阿襌师父气定神闲地出现,两人才终于相会。在按下快门前,兰姐突然转头,两人相望、频频点头,像是一组一组密码的发射与接受,我们看不懂。 回想二○一二年的五月,他们噙著眼泪说累了,决定暂停创作三年。然而在这沉潜的期间,两人所忙的事情似乎也没少过。不但将酝酿已久的作品《爱人》带到德国首演,让国外看见融合鼓乐、武术、舞蹈、文学及合唱的剧场,更在今年即将带回台湾演出,随后并且将移师香港艺术节表演。剧中面对「爱情」课题,他们用东方文化的「太极」中,双人对练时,敌我防卫攻击的「散手」,表达情人之间你推我就,若即若离的情欲状态 领著优人神鼓一步步走来,人称阿襌师父、兰姐的黄志群和刘若瑀,在舞台上不但上演《爱人》,台下也是爱人夫妻。即使两人一动、一静,一内、一外,却也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打鼓、一起修行。 一起受访,忽然瞥见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十指交叠放在腿上。想起方才相互点头后,两人回眸的一笑,此刻才懂,原来对他们来说,爱,同样也是修行。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林桂如 百变鬼灵精 处处都可成书桌
出身学院科班、也纵横剧场音乐的作曲家林桂如,写曲之前会把所有灵感来源摊放在书桌上,随手激荡创意;等到正式进入写曲,就需要一个大书桌,摆上乐曲每部分的结构,此时图书馆的大桌便成她的工作平台。而家中将想像的声音实际演练、实验出来的钢琴,则完全走实用风,一切布置只为了方便创作。林桂如其实是一位只要让心安静下来就可以工作的作曲家,无论在任何地方,她都可以写出惊奇的音乐,创作灵感可谓信手拈来。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李铭宸 我的生活 就是我的书桌
彼得.布鲁克曾说,在家做的功课就是为了拿到排练场丢掉。李铭宸谦称自己虽然尚未领会个中奥义,但这话确实是他创作的圭臬,且尝试以各种方式实践。身为导演,书桌并非主要工作场所,排练场才是,甚至路上听到看到,都是功课。也试过排戏前后在书桌大量工作,发现不适合自己,「有时光是我前往排练场路上想的,都比我在书桌前想的更有用更好玩,甚至排练内容跟我设想的完全方向相反。」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林秉豪 滑著工作椅 在不同的角色中转换自如
身兼多种身分的林秉豪,有一张大大的书桌,电脑、画笔、颜料速写本都放在桌边,空出超过二分之一的桌面留著画画、摆放参考资料。美术出身的他,喜爱纸的质感,他说说:「因为可以保存,所以喜欢手绘。」丰富的图稿,是他积累的创作成绩,而在这张书桌前,他带著耳机边听音乐边画画,优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在不同的角色中转换自如。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下可爱,台上果决的「菲尔逊」
去年五月才就任花组首席男役的明日海りお,演过多次宝冢经典剧码《凡尔赛玫瑰》中的要角,如安德烈、奥斯卡、贝鲁那鲁,而在此次访台演出中,则将担纲《凡尔赛玫瑰菲尔逊与玛丽皇后篇》中的男主角菲尔逊,对这位与爱人不能在一起,但愿意为爱人牺牲生命的英勇角色,明日海刚开始觉得很难诠释,但她表示,随著排练与演出,终究能掌握角色的执著之心与正义感。
-
特别企画 Feature
「花组」是宝冢招牌、也是温馨大家庭
此次访台的是宝冢歌剧团中成立最早的「花组」,本刊特地访问了三位组中要角:首席娘役花乃玛丽亚、二番手男役芹香斗亚与男役柚香光,她们分别将在访台演出中担纲《凡尔赛玫瑰菲尔逊与玛丽皇后篇》中的玛丽皇后、安德烈与奥斯卡。其中花乃玛丽亚与芹香斗亚都是从他组转到「花组」,在这个堪称宝冢歌剧团招牌的组别中,她们深觉该组如同一个温馨大家庭,在首席带领下往同一个目标前进;她们期许自己能够谨守前辈们的教导,将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从创作到现场 搅乱春水、活化春水
舞台设计(Scenic design)中的舞台Scenic一字最初来自拉丁文的scaenicus,其最早在历史记录中被用于与形容自然的美好景色,今日则意指与剧场,戏剧相关的景色制造。有趣的是,自然的景色风光原本就非人类所能制造出来,舞台设计师却背负著创造美好风景(fine view)的责任为观众及戏剧做场景的打底。在这个意义下,舞台设计师必须依据细节与对内容的支撑去创造抽象的视觉元素,协助观众去指认与感受舞台上所编织的世界,举凡服装、声音、灯光任何与感官相关的一切,都成为舞台设计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这样必须具备庞大的感性,对于剧/舞文本的敏感度、结构基础,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都让舞台设计成为戏剧制作中最需要专业学门知识背景的一个角色。 有趣的是,时至今日,整个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同样地也将它的眼光延伸到固有的领域之外,借由来自不同领域:如视觉艺术、建筑的工作者所带来的刺激去推展整个舞台设计在设计观念上的进展。在今年两厅院的「1+1双舞作」计划,编舞家何晓玫与林文中不约而同,分别邀请了视觉艺术家吴耿祯与吴季璁来制作《假装》与《空气动力学》。 这两位编舞家都不是第一次与这两位视觉艺术家合作。何晓玫二○一二年舞作《亲爱的》,便借由吴耿祯之手,将舞台改装成书页一般的动态舞台,并且借由吴耿祯的剪纸创作影像去叠构舞蹈动态与虚幻剪影的视觉层次;而吴季璁与林文中所合作的《小.结》,亦透过简约的舞台让光与身体彼此阐述。藉著这次两位艺术家的对谈,我们可以得知更多当视觉艺术家进入舞台后的观念转换,而吴耿祯与吴季璁如何将面对创作的态度与观念传递到展演现场。
-
特别企画 Feature
说书人最终会被干掉的解剖学剧场
王嘉明版本的《理查三世》借由改编莎剧,提示马克思式的历史意识,意不在为理查三世翻案,而是希望在建构中还原历史的歧义和生产过程。就像他借用了罗马尼亚哲学家萧沆的话作为序言:「每个人身上都沉睡著一位先知,当他醒来时,这世界,就多了一位恐怖分子。」题点出个人与群体对于世界中心的狂热、历史空想的激情与虚妄,从中质疑并挑战既定的理念。
-
特别企画 Feature
配音、小丑、梨园科步 从无到有的入戏之途
排王嘉明的戏,演员会在排练前期「一起上课」,像这次排《理查三世》演出前半年就开始全体演员聚首学习的「训练」课程,有配音课、小丑课、梨园戏、肢体开发,甚至魔术。戏里都用得上吗?不一定,但这是让演员有机会一起寻路「共同工作的开始」。对演员而言,参与王嘉明的制作,似乎更像是成为创作者之一,在从零到有的过程中,透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找到各自参与创作的平衡点。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赵自强 为孩子说故事
赵自强,如果儿童剧团团长。一个专门讲故事给孩子听的人,说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是安徒生童话「丑小鸭」,还曾经把它搬上舞台演出。不过,剧中丑小鸭并不是安徒生故事里的那只丑小鸭,就是一只真正的丑小鸭,怎么都变不成如世界名著所写的美丽天鹅,「我就是想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努力的话,丑小鸭变天鹅这件事是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 赵自强在一九九八年打造儿童电视节目「水果冰淇淋」即扮演「水果奶奶」迄今;二○○○年成立如果儿童剧团时,又在晚上黄金时段主持「九点强强滚」广播节目;今年初如果进驻儿童新乐园经营「心剧场」,除周一休园,天天定点定时演出多场。 赵自强会这么努力为孩子说故事,要回溯到大学时代。他扮成公益小丑到医院表演,曾送玩具给一位罹癌的小朋友,鼓励她打针吃药,并答应半年后来看她。后来,他忘了这件事。直到隔年再来同一家医院,才知道小女孩已去世。从那一刻起,他发愿为孩子们做点事。 「水果冰淇淋」一播十七年、剧团已制作近卅出大戏、「九点强强滚」现场直播,收听人次难以计数,现在又有「心剧场」要顾。问他主持节目、创作及剧团营运几乎占据大部分时间,不累吗?「不累,这才是完整的生活。」赵自强句子短短的,脸上挂著笑脸,回答得肯定而感性:「我现在的人生价值,就是小朋友赋予的。」
-
焦点专题 Focus 阿美族创作歌手
舒米恩 一支麦克风,让他从垫底跑到先锋
来自台东都兰部落的舒米恩,就像个孩子似的,对什么都好奇,也因为如此,练就一身多才多艺的好本事,能画能写能唱能弹,但他的一切,都从他的原住民血液而来。在成名之后,他回到部落为原民文化的延续而努力,虽然不可能回到过去的纯朴年代,但他想办法保留其精神价值,用自己的创作活出现在的样貌。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莎妹剧团《四物》走位技排
时间:二○一四年十二月廿五日下午 地点:台北 牯岭街小剧场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4
黄宇琳 表演之路不设限 成就「名角」指日可待
京剧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艺术,一个好角儿可以撑起一台戏。台湾京剧发展向来倾斜,造不出明星、出不了名角。科班出身的黄宇琳,凭借著先天资质,再加上后天努力,在不同类型的舞台演出中吸收养分,成为京剧界的新偶像,让人足以期待,台湾下一个京剧名角的诞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保持好奇不设限 因地制宜创造风格
保持好奇而非骤下定论,先了解导演对剧本的想法,再试图具象化彼此脑中的画面,「我喜欢所有设计聚在一起开会,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把剧本视觉甚至听觉化,从几张电脑抓下来的参考素材、笔记本上的手稿,最后成为模型的过程。」从前期沟通到有足够信心动手画图,必须不断去挖、去问导演到底想要什么,「他可能讲的很抽象,但你非得问出方向不可,因为把一切具体视觉化是舞台设计的责任。」李柏霖说。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廖琼枝 拭泪之后继续挑战
秋老虎发威,燠热的台北午后,蒸腾的热气让人眼皮沉重。推开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大门,萎靡的神经被一声声的凄凄惨惨给唤醒。 「念念不忘袂吃困,为伊英台失神魂,全身无力站袂稳,三顿粥饭无爱吞」《山伯英台》梁山伯病中的唱词,爱情无望的悲叹,酸到人的骨子里。 这声音出自歌仔戏界最会哭的女人、「第一苦旦」廖琼枝。为了九月下旬在北投举办的「台湾月琴民谣祭」最后一场活动,正在练唱,虽然,角色身分由旦角转为生角,招牌的哭腔催泪依旧。 二○○九年,廖琼枝以《陶侃贤母》封箱演出,挥别歌仔戏舞台。五年来,可没过著闲适的退休生活,七十九高龄的她,每天开著车奔波赶场,教学、演讲、开会、为学生排戏、整理剧本;十月,两厅院国际剧场艺术节,更首度跨入小剧场,参与法国编导法布里斯.度比(Fabrice Dupuy)剧作《残酷日志》演出。 即使日前下车时不慎踩空,左脚脚掌裂开,脚上还穿著厚重的护具,行走不便,廖琼枝咬著牙,一跛一跛赶场,大家心疼不已,要廖琼枝休息一阵子,她却说,从小阿妈就教诲:「答应别人的事,就亲像头壳斩落来。」瞻前顾后,肩上的担子一个都不肯放下。 廖琼枝的后辈学生都清楚,廖老师个性倔强,总是委屈求全,承受不了时,躲在角落哭一哭,眼泪擦乾,继续做下去。 廖琼枝笑说,她对自己也不太了解,踢到铁板,被人误会,就想为什么还要做,不如退出艺界。但哭一哭发泄一下情绪,事情过了,又想找事来做。 「我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如今受到大家的肯定,这不是金钱买得到的。这呢多岁还能为社会服务,人生的路愈走愈甜,趁著身体还能动,要为歌仔戏多做点事。」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德国剧场导演
凯文.瑞特贝格 在剧场中实验共同的出路
应邀与台湾的身声剧场合作,向来自编自导的德国导演凯文.瑞特贝格这次也要打造一个新剧本,于是多次访台,透过紧密的田野调查,以《目连救母》故事为底,打造贴近当代的问题意识。他反对宿命,相信人类自身可以创造世界,于是透过「剧场」这个群体工作的所在,与一群人一同实验共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