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
-
音樂 精心構思的音樂之旅
伊蓮.葛莉茉 探索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內心世界
「現今的演奏家並不以『概念』來設計唱片,而是挑選曲子並以混合、並置、組曲的方式,來呈現對心靈的獨特見解或是對世界的看法。這樣的做法很印象派,但也許更哲理。」伊蓮.葛莉茉(Hlne Grimaud)的這段文字(註),也許可以解謎今年10月她在兩廳院獨奏會的節目安排。 伊蓮.葛莉茉於去年9月發行了《給克拉拉》(For Clara)專輯,收錄了舒曼題獻給克拉拉的《克萊斯勒魂》與布拉姆斯的作品。這次在台演出雖然只安排後者的樂曲,但其他曲目卻圍繞在這3位作曲家身上。音樂會從舒曼崇拜且汲取靈感的音樂家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第30號開始。貝多芬晚年寫作風格已經出現浪漫派特徵,這首創作於1820年的奏鳴曲,打破傳統架構形式,第一樂章即以生動活潑(Vivace)的快板呈現,其中第一主題短小的16分音符,讓人想起舒曼《克萊斯勒魂》裡首曲的中間樂段。這個主題由兩手快速演奏8小節後,立即被另一個省思且充滿柔情的緩慢主題打斷,之後第一主題再次出現於發展部及最後的結尾段(coda)。整個樂章雖可見奏鳴曲式,但兩主題快慢相互追隨卻更為明顯。而原本應為慢板的第二樂章,貝多芬在此以最急板(Prestissimo)呈現,同樣以兩個相似卻個性不同的主題來架構此樂章奏鳴曲式。不論是在音色或是樂思上,這兩個樂章似乎已經預見未來舒曼作品的特色:不可調和的矛盾情感,如陌生感與孰悉感並置、歡樂與淚水同在、輕量與重力並行。
-
音樂 帶來三首經典小提琴奏鳴曲
樫本大進與巴克斯 揮灑樂音撫慰人心
「正因為人們處在艱困之時,更是音樂家要登台的時候。」柏林愛樂首席樫本大進曾在2002年日本《朝日新聞》的採訪中如是說,當時正逢以巴兩國的武力衝突之際。20多年後的現在,面臨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等天災人禍,各位如何看待舞台上的音樂家呢? 世情艱困的當下,更需要音樂家的存在 創立於歐洲、世界首屈一指的柏林愛樂樂團,其首席竟非歐洲人,而是日本人他就是樫本大進,以7歲稚齡成為茱莉亞音樂學院預備學校最年輕的入學生,小提琴教母迪蕾(Dorothy Delay)、柏林愛樂前首席庫斯摩爾(Rainer Kussmaul)的愛徒,也是多項國際音樂大賽的首獎得主。身為樂團首席的樫本,亦以獨奏家、室內樂演奏家身分活躍於古典樂壇,「如果只能從事一項的話,太寂寞了!」他每個身分都喜歡,無法捨棄任何一個。 兩年多來無法在觀眾面前演出,讓樫本忍不住想「我們還需要彼此嗎?」畢竟一場音樂會的成立在於有演出空間的氛圍,以及演奏者與觀眾的存在,「也才能讓人獲得inspiration,不是嗎?」而在2020年,柏林愛樂領先全球舉辦線上音樂會,會後樫本收到許多親朋好友的回饋:「好感動」、「真是感謝」、「得到了勇氣」、「我又有力量繼續努力了」等,讓他發現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音樂家是被需要的!」也因此同觀眾們一起被音樂拯救了。 名曲、名琴與好友,交織出優質演出 在這略帶暑氣的5月,樫本與義大利籍的史坦威鋼琴專屬演奏家巴克斯(Alessio Bax),為台灣觀眾帶來3位作曲家風格迥異、年代跨度超過百年的小提琴奏鳴曲:古典樂派的莫札特、浪漫樂派的布拉姆斯與新古典主義的浦羅柯菲夫。 樫本說明這次選曲的想法:「莫札特的音樂很純粹,直擊人心的美,我們兩人都很喜歡。」所以想呈現給台灣。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數量較少,且鋼琴與小提琴的地位平起平坐,正適合樫本與巴克斯一起大顯身手。而過去樫本隨柏林愛樂來台時,曾演奏過布拉姆斯的作品,深受台灣觀眾喜愛,所以這回也特別選了布拉姆斯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此曲1888年首演時,是由匈牙利名家胡拜(Hubay Jenő)演奏小提琴,布拉姆斯本人親自彈奏鋼琴,就像這次音樂會也是強強聯
-
延長音
你喜樂(ㄌㄜˋ?ㄩㄝˋ?)了嗎?
在上下台換場的按鈴聲及比賽考試舞台上形形色色的表演中,腦海裡突然響起了歌德(J. W. von Goethe, 1749-1832)的詩在所有的峰頂上是靜。 在所有的峰頂上 是靜, 在所有的樹冠上 感應 幾乎沒有一絲氣息; 鳥兒於森林中沉匿。 稍等!很快地 你也將靜謐。(註) 這是歌德最有名的詩,幾乎每一位德國人皆耳熟能詳。詩的視角由遠至近,由天地至動物而於人,呈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心境。一種於靜謐中通體舒暢的喜樂抑或是安靜中,心如明鏡台,五感六識隨著心靈馳騁超綻放的體悟。 2023年疫情後,表演藝術需要什麼?在探討這個問題前,還需回溯創作及表演的根源理想!藝術家為理想而活,進而產生克服現實障礙的動力;巴赫因深知大鍵琴的缺陷而於寫給兒子們的教材創意曲內頁寫上除了要清楚地彈奏二聲部與三聲部,更重要地莫過於尋找一種如歌的彈法。貝多芬當年的早期鋼琴還無法做出如此極端的音量對比,他卻寫下了心中的理想:ppp極弱或fff極強使得精神永留至今。 然而,在每日大量的社群、新型態表演,甚至是吸收龐大資料庫而對答如流的ChatGPT前,要能夠釐清心中理想,不隨波逐流著實非常困難。唯有內心真正的寧靜,方能聽見自己的理想,因此,歌德的詩突然浮現於我心中在所有的峰頂上是靜。這諸多不同理想的擦撞,使得藝術的領空有著最絢爛的火花。如19世紀中葉,布拉姆斯與李斯特、華格納等所開展之浪漫的戰爭(War of the Romantics)所見。布拉姆斯眼看恩人舒曼所創《新音樂雜誌》(Die Neue Zeitschrift fr Musik)於舒曼逝世後淪為抨擊他們所堅信美學的工具,揭開與李斯特及華格納等新德國學派(New German School)主力之信念之戰。李斯特在布拉姆斯眼中幾乎摒棄了傳統的曲式,如他的交響詩;離經叛道的和聲進行加上使音樂通俗化的標題音樂如《浮士德交響曲》等,一再挑戰布拉姆斯對美學理想的底線。 但這百年來的思辨卻孕育了歐洲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更培育了人民的氣質
-
音樂 2018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
巨人風華 近身接觸
繼去年舉辦「鋼琴藝術節」為國內外鋼琴學子打造親炙大師學習的機會,鋼琴家嚴俊傑今年再度擔任藝術總監,舉辦「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邀請國內外廿位頂尖鋼琴家共襄盛舉。除了有大師班與音樂講座,還有「明日之星音樂會暨超級新星協奏曲選拔比賽」,最重要的是兩場「大師雲集星光璀璨音樂會」,將由九位國際鋼琴家演出布拉姆斯及德布西與其他大師的經典。
-
即將上場 Preview 布拉姆斯全本鋼琴作品音樂會
穿越時空的溫暖 世代傳承的見證
今年適逢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逝世一百廿周年,「向布拉姆斯致敬」系列音樂會將演出其一生不同階段的鋼琴作品,回顧布拉姆斯的善良與溫暖;將由鋼琴名家魏樂富與葉綠娜領軍,集合十九位台灣年輕音樂家演出,現場亦將由葉綠娜教授簡介導聆。這不僅是一場場認識與重溫美好藝術的音樂會,一個傳遞善良與人性理想的儀式,更是一幕鋼琴藝術在台灣世代傳承的見證與縮影。
-
焦點專題 Focus
雨果.沃爾夫 以音樂雕琢詩詞的煉金師
誰是雨果.沃爾夫?要談浪漫派時期藝術歌曲的創作者,大家印象深刻的不外是舒曼與「歌曲之王」舒伯特,但同時期還有雨果.沃爾夫,也是藝術歌曲黃金年代的一大名家。熱愛音樂創作的他自學作曲,努力鑽研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等前期作品的風格特色和作曲技法,更精心挑選詩詞,以精妙的音樂技法去刻畫文學作品中的角色,並描繪出故事氣氛。
-
專欄 Columns
約翰要走「駱駝漫步」
走路,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但有些特殊的走路姿勢,會成為一個人很明顯的個人特色。像布拉姆斯,他有屬於他獨特的走路姿勢,他會抬高下巴、豎直背脊,然後把雙手交叉在背後,挺出他的鮪魚肚,並且用這種姿勢走遍了維也納。
-
音樂新訊 兩個約翰隔代相遇
范德騰帶隊 漫步布拉姆斯音樂特區
拉著他的視障學生,美籍鋼琴家范德騰(John Vaughan)在近兩年以另類舞台劇的方式發展出的《彈琴說愛》,在台灣不但受到從不聽音樂會的觀眾歡迎,更前進中國各大城市掀起了一波波熱潮。從藍調到蕭邦,流行到前衛無所不「彈」,也無所不「談」。但在舞台劇的表演之前,殊不知他早以一口流利的中文,開了多場系列講座,吸引著另一批批音樂愛好著。 從二○○八年開始,他就以「如何成為一個成功又快樂的鋼琴老師」、「暈頭轉向、天旋地轉的蕭邦圓舞曲」、「俄名昭彰」、「名偵探范德騰」等主題大膽剖析鋼琴音樂及演奏技巧,並且傳授贏得鋼琴大賽秘笈。充滿趣味的題材加上唱做俱佳的豐富肢體,一掃教學講座嚴肅沉悶的刻板模式。現在,原名約翰的范德騰將要使出他的拿手本領與NSO樂手們合作,跟著喜愛在他活動地區漫步的約翰.布拉姆斯一起去散步。隔著時空,兩個約翰的走路也許姿勢不同、也許語言不通,但踩著相同的步伐節奏,觀眾必定聽得明白。
-
專欄 Columns
好恐怖的布拉姆斯!
布拉姆斯為了呼應這首他喜愛的詩,寫作了他所有作品中最有恐怖氣氛的敘事曲作品10-1回贈給格林。這是一首使用了陰森的小調,有著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氛,簡直是恐怖片配樂的曲子。樂曲中最令人頭皮發麻的是,不停地可以聽到有人呼喚著「愛德華」的名字,讓總是在半夜練琴的我覺得渾身不自在。
-
音樂 NSO「佩利亞與梅麗桑」音樂會
從布拉姆斯到荀貝格 精湛的世代對話
國家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呂紹嘉的指揮下,在「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中,推出「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佩利亞與梅麗桑」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中,安排了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荀貝格的交響詩《佩利亞與梅麗桑》,從典型的古典到接近現代的浪漫,呈現出屬於德奧樂派的一脈相承。
-
藝@CD
齊柏斯坦 神奇小手的鋼琴傳奇
每回來台演出總掀起旋風的俄羅斯鋼琴名家莉莉亞.齊柏斯坦,將於今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中再次登台,與NSO及指揮呂紹嘉合作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是個令人感到熱血沸騰的消息!齊柏斯坦以四手聯彈的原始版本,灌錄了世界首錄發燒碟,忠實呈現布拉姆斯這首作品的原貌,更將在這回與樂團協奏的方式做毫無修飾的現場演出,這實在太讓人迫不及待想親臨現場,感受不同於錄音的絕妙演奏。
-
談畫說樂
追憶逝水年華
在還沒進入「世紀末」之前的十九世紀中葉,無論是音樂或美術的主流,都充滿著「追憶」的精神,這個承平年代的大部分藝術家們,較少望向前方去進行大膽的創新實驗,而是經常回顧著過去,反芻著傳統的精髓──一個洋溢著懷舊傷逝(nostalgia)的時代。儘管這個眷戀過去的時代,將逐漸隨著現代社會的興起而解體、消逝;它可說是介於浪漫時期與「世紀末」之間的過渡時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布拉姆斯與孟德爾頌的美麗故鄉—漢堡
漢堡港(Hamburger Hafen)是世界一流的海運貨物轉運站,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轉運港,更是通往北歐、中歐和東歐市場的門戶和連接歐洲大陸與海外的橋梁。因此漢堡繁榮的商業與經濟不只帶動城內的各項建設,也富裕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
藝@CD
從此岸到彼岸
生命終點的旅程,是人生必經之路,卻也是人類最大的未解之奧秘。東西方的哲學宗教,對「死亡」也有截然不同的領悟及解釋。偉大的宗教領袖聖嚴法師在今年二月三日圓寂,遺言的最後他說:「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如此對生命的澈悟,透過世界音樂大師何訓田的《如來如去》,我們得以撇開人世間的紛擾,內觀生命純淨的本質。
-
狂飆繆思
變奏曲的挑戰
在一首變奏曲裡,通常會有快速度的變奏、慢旋律線條的變奏、大小調的變奏等,然而在樂曲的最後,還是會回到完整主題呈現。但是最難的還是「開始」,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旋律是最具挑戰性的,就像那群在卡內基廳聽柏林愛樂入門音樂會的小朋友,或是在台北某一個圖書館裡坐在第一排聽演講音樂會的小朋友,他們都不知不覺地開始了。
-
藝號人物 People
保持自我,才是人間最艱困的挑戰
鋼琴家波哥雷里奇給人的印象常是驚世駭俗,離經叛道。與波哥雷里奇相處七天,樂評人焦元溥認為,他忠於音樂,忠於自己,他的叛逆正來自於他的忠實於音樂,他的駭俗則來自於他的忠實於自己。「他關懷的核心仍然是音樂,而且只有音樂。他對樂曲的深入研究,更讓人嘆為觀止。」
-
狂飆繆思
平凡人與藝術家
在這個表演藝術呈現形式愈來愈多元的時代,指揮家巴倫波英最近語重心長地說,音樂會不應該只是一群特別的音樂家演奏給一群特別的聽眾欣賞,這樣的模式一定要突破。 我們從網路的便利搶到這麼多時間,是不是就可以將時間安排好來扮演好所有人生的角色,無論是母親、小孩、藝術家,或是一位欣賞者?
-
狂飆繆思
寫給左手的夏康舞曲
一八七七年時,作曲家布拉姆斯將巴赫的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中,最著名的夏康舞曲寫成一首給左手彈的鋼琴曲,獻給據說他一輩子愛戀,但沒有與他結婚的鋼琴家克拉拉。 這首布拉姆斯編的夏康舞曲,幾乎沒有人在音樂會中演出,錄音也十分的少, 因為我們都尊重布拉姆斯,這首曲子只屬於他與克拉拉。
-
音樂招風耳
德弗札克,從小就在你身邊
偉大作曲家群像裡,神祕、瘋狂、背德的天才幾乎是主流命格,只有德弗札克與海頓最健康,最有逆來順受的個性。倘若德弗札克曉得自己的小品,被當作幼稚園遊藝會雨傘舞、俚俗布袋戲、乃至火車過站「當心水肥」的戲謔配樂,恐怕不會在意,甚至會心一笑。
-
音樂
誠意十足的名門樂團
第二天上半場的德弗札克第五號交響曲,印象中應是台灣首演。德弗札克在木管鼓號曲所形成的背景之上,疊印正常交響曲的運行,設計十分巧妙,結尾樂段尤其精采絕倫。慕提在歌唱情韻烘托之下,演出強烈的戲劇起伏和波西米亞原野的芬芳,引發聽眾驚艷連連,三度被請回舞台接受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