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荒芜家园的有情天

在追寻文化主体性的一九九○年代,艺术家纷纷挖掘在地与庶民文化元素来展现创作,黄步青即是当时南部的代表人物之一。近期他在台北当代艺术馆推出个展「门外家园:荒芜的边缘」,展出卅四件复合媒材及装置作品,回顾一九九○年代至今的创作脉络。透过从大海、生活周遭找到的现成物,黄步青呈现对幼年时光的缅怀、对亡妻的思念,及对生命的体悟。

在追寻文化主体性的一九九○年代,艺术家纷纷挖掘在地与庶民文化元素来展现创作,黄步青即是当时南部的代表人物之一。近期他在台北当代艺术馆推出个展「门外家园:荒芜的边缘」,展出卅四件复合媒材及装置作品,回顾一九九○年代至今的创作脉络。透过从大海、生活周遭找到的现成物,黄步青呈现对幼年时光的缅怀、对亡妻的思念,及对生命的体悟。

黄步青个展「门外家园:荒芜的边缘」

即日起~8/24  台北当代艺术馆

INFO  02-25523721

 

蒺藜草种子、传统大灶铁锅、漂流木、废钢铁等元素,拼组出阳刚味浓厚的台版贫穷艺术装置,破除传统审美标准而带点草莽气息的观念性,这样的风格曾在一九九○年代盛极一时,在那追寻文化主体性的众家喧哗年代,从台湾土地挖掘在地与庶民文化元素作为回应社会的手段,被台湾艺术家视为使命,尤以南部艺术家为最,黄步青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黄步青一九四八年生于鹿港,居住与工作在台南,今年甫从成功大学建筑系退休,二○○○年后鲜少在台北活动,现应邀在台北当代艺术馆推出个展「门外家园:荒芜的边缘」,展出卅四件复合媒材及装置作品,回顾一九九○年代至今的创作脉络。

三个创作关键字

「海洋」、「记忆」、「情感」,是黄步青的创作关键字,他从大海、生活周遭寻觅现成物当作素材,而这些物体本身具有时间的刻痕印记,也喻指生死的轮回交替,借此呈显对幼年时光的缅怀、对亡妻的思念,及对生命的体悟,每一件作品就像一道时光切片,记忆泅泳其中,就像在爱与失去的矛盾中绕行,仿佛没有终点。

海洋就像是滋养黄步青生命的母体,出生在海边,对海有无可言喻的情感,但家族至亲中却有几人命丧汪洋,黄步青不讳言对海洋怀抱矛盾,却又无法遏止走向那片深不可测的蔚蓝。「大海是我幼年生活的背景,记忆中多少美丽、悲伤、哀痛、偏远的家乡、荒凉海边特有的景物,也塑造了我的性格。」黄步青常与妻子、艺术家李锦绣走巡海边,捡拾可用的漂流木、尸骨、瓶罐和废弃物,「它们全部受过海水的洗礼,可嗅到海的特殊气味」。

如作品《生之海》便以枯枝干为垂直轴,绘有蓝天大海的抽屉为水平轴,四周分布动物骨骸、海螺、灯具、油壶等形成一个像是时钟的圆,传达时间、自然循环与生命情境。而在《寄语大海》中,黄步青以蒺藜草种籽当成文字黏在画布上,化为三张私密情书,寄语亡妻。

李锦绣二○○三年因癌症过世,夫妻两人是大学班对而后修成正果,岂料癌症却夺走李锦绣正值壮年的生命,这次展出的空间装置《思空非想》是两人合作的最后一件作品。李锦绣的创作是抽象绘画,以自动性书写为主要手法,也写了一手好字,她在白色布上写满《道德经》,黄步青将这块布拉成帐蓬状,观众可以进入其中冥想。

蒺藜草种籽化身相思豆

十年过去,黄步青的创作停滞一段时间,展出近作《寄语大海》、《粉红床》、《双凝》等仍是为妻子所做,时间彷若停格在当年。户外展出的大型装置《双凝》,作品两端各悬挂一面大画布,蒺藜草种籽拼黏出黄步青夫妇肖像,隔空凝视的两人之间由千丝万缕的棉线牵引,行走其间的观众成了连结的媒介。

黄步青从一九九四年开始使用俗称「恰查某」的蒺藜草种籽,第一件作品《身躯》将去除根头和枝叶的树干,与没有头和四肢的两具塑胶人体,以相同的长度捆绑在一起,把常见的木凳子当成象征死亡的展示台,而蒺藜草种籽就密密麻麻沾黏在「身躯」上,喻指人的命运,一方面指涉外力施加的痛楚,另一方面也有重生再造的寓意。

蒺藜草种籽的出现,是黄步青与李锦绣一起到户外挑选捡拾物时,小种籽扎在他的裤管上一路带回家,依此引发他的创作灵感,利用这种生长在乡野间的杂草丛象征强大的生命力,而种籽带刺也象征女性孕育生命时承受的苦痛,而今,在这些表层意义背后,蒺藜草种籽也成了黄步青回忆亡妻的凭借物,另一种相思豆。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