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艺游在他方

艾维.费雪厅 为了亲民却让音响失色

艾维.费雪厅在一九六二年落成的时候,最重要的「使命」其实是取代卡内基厅成为纽约爱乐的新家。费雪厅原名为「爱乐厅」(Philharmonic Hall),在落成之后第十一年重新更名为“Avery Fisher Hall”,以纪念当时纽约爱乐的董事艾维.费雪(Avery Robert Fisher,1906-1994)捐赠了一千零五十万美元给乐团。

费雪厅的建筑体主要是由阿布拉莫维茨所设计的,走的是六○年代最流行、没有固定风格、近似「未来主义」的路线。建物本身并没有太多装饰,白色的墙、大片的玻璃,入夜之后打个灯,大概就这样,与纽约市上西城文化圈那种用鼻孔看人的「极简主义」氛围十分吻合。

为了容纳更多人变更设计

一九六二年的九月二十三日正式开张营业,原名「爱乐厅」的费雪厅的评价并不特别好。揭幕首周的演出包括林肯中心自全美各地特邀前来助阵的知名交响乐团──波士顿、费城、克里夫兰等等,许多乐评人(以及乐团成员)十分厌恶新厅的音响效果,不过也有业界中人大力称赞它相对于卡内基厅的革新与改良。

如今的费雪厅不单单只拿来进行音乐节目的演出;它同时也是纽约上西城诸多大专院校,乃至于明星高中等教学单位举办毕业典礼的场地,笔者求学期间所就读的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年度募款晚会也选在这里举行,我们还跟著一起上过台、闹过场。

此外,据说也有婚宴选在此处举办,当然,戏剧表演也是费雪厅的常客,记得年前曾在此地观赏过由日本引进、桑坦(Stephen Sondheim,1930-)原作的《太平>洋序曲》音乐剧作,这个日文版设计精良、剧力万钧,在费雪厅只演寥寥几场,是林肯中心戏剧节的特邀嘉宾。记得当时戏一演完,全场近三千名观众居然是按照音乐节拍,立刻从座位上弹起来疯狂叫好,连一秒钟都没有耽误,这套制作后来还被引进登上百老汇,此为絮语,暂搁不谈。

在费雪厅揭幕同年的十一月,电视媒体也首度进驻这个新兴的表演场地。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在此地举行了一系列「青少年音乐会」(Young People's Concerts),并以“The Sound of a Hall”为节目名称,在CBS电视频道播映。这套节目,成功地结合了当时民众对这个新音乐厅的好奇心,以及对古典音乐「又爱又怕受伤害」的担惊、害羞心态,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说说、演演、唱唱、奏奏,深入浅出地将古典音乐以及林肯中心(当时还叫做「爱乐厅」)成功地推销给广大爱乐民众。

此外,由于前述「林肯中心现场直播」的电视节目合作,费雪厅也是纽约最常出现在电视的几个表演场地之一。

费雪厅在兴建、设计之初,重金礼聘了业界知名的Bolt,Bernanek and Newman(BBN)公司担任音效顾问。BBN建议费雪厅采用「鞋盒」形状的设计,也就是左右两侧稍窄,前后狭长的长方形,而座位数目最好不要超过二四○○个,林肯中心的相关单位同意了这些建议,并且积极与建筑公司配合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然而,以如今已经倒闭的纽约《先锋日报》New York Herald Tribute为首的菁英社会,开始强烈要求林肯中心为费雪厅增加座位数量,以期能将古典音乐普及到市民百姓之间,让更多人有机会以平实的价钱购买门票,一同进入音乐的殿堂「共襄盛举」。

由于来自舆论的压力日益增加,林肯中心在音乐厅设计、筹建的后期阶段,不得不向此低头。自以为「从善如流」的林肯中心却因此接到BBN方面提出的严重警告,BBN的工程师提醒林肯中心,如果这样更改的话,音乐厅的音响「听起来会完不一样」,而他们无法预估,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音效会变成什么样子。

费雪厅的音响效果自揭幕以来就一直是个大问题。甚至在九○年代后期,纽约爱乐还开始讨论「搬回卡内基厅」的可能性,在二○○三年,这个消息经媒体披露,还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不过,这个新的「回娘家」计划至今尚未有进一步的发展。

自二○○五年起,林肯中心一年一度的“Mostly Mozart”音乐节开始试验将表演舞台推向观众席,把费雪厅这个狭长的「鞋盒」之前后距离缩短,二○○六年的夏天,《纽约时报》以及其他重要的本地媒体则报导费雪厅即将在二○○九或二○一○年夏天展开另外一次的「大修」。

再来谈谈音响效果

费雪厅的音效问题,数十年来一直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打从七○年代开始,林肯中心便一直有各项大小计划,对之进行微调工作。最极端的想法,甚至是将费雪厅的所有内部陈设全部毁去,来一招「貍猫换太子」,在现有的建筑里重新盖一座新的音乐厅。根据专家的说法,费雪厅的毛病出在左右两侧过于宽敞,对中央区的观众而言,声音返响的时间延迟太久,以及屋顶过高,感觉上好像为了塞进更多的座位,对理应精密掌控的各项回音条件粗陋对待。这对一座全新设计的音乐厅来说,几乎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还有另一个问题,出在费雪厅的舞台设计,它的舞台没能巩固低音的「底」,在交响乐演出时,会显得高音过亮、底盘不稳固,而乐器与乐器、声部与声部之间的交融也不够和美。不过,对纽约爱乐来说,这与他们多年来树立起的乐团特色倒还勉强能两相映衬,但如果遇到欧洲正统乐团,比如雍容气派的柏林爱乐、或者妩媚细腻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指挥及乐手往往会更费精神经营他们在费雪厅的演出来克服这个场地先天上的问题。

在一九八七年九月,维也纳爱乐造访纽约,一周之内同时于当时刚刚修复完工的卡内基厅及林肯中心的艾维.费雪厅举行演出,曲目相差并不太多;纽约的爱乐人士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不久之后,《纽约时报》的乐评人克劳奇菲尔德(Will Crutchfield)发表了一篇评论,简单比较费雪厅与新修复卡内基厅在音响效果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纽约时报》认为维也纳爱乐在费雪厅的演出明显优于卡内基厅的效果,新修复的卡内基厅在音效设计明显存在低音不够浑厚、乐器与声部之间的平衡不够水乳交融等等问题,换句话说,它突显了清澈的高音部、扩大了旋律线的迭宕起伏,再换句话说,就是卡内基厅的新效果竟然开始向费雪厅靠拢!

而费雪厅先天不良的体质,甚至可能导致乐手在演奏时花了更多心思,造成费雪厅的演出优于卡内基厅的结果。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该乐评人一厢情愿地喜新厌旧(喜欢费雪厅而贬弃卡内基厅),或者喜旧厌新(喜欢旧的卡内基厅而厌恶新的音响效果?),或者...

无论如何,费雪厅的音效问题到今天都还是一个难解的麻烦,卡内基厅新的音响效果在九○年代小修的时候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至于费雪厅在二○○九、二○一○年的再次翻修,还会修出什么样的新局面,现在来臆测,实在早了点。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