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舞团年度制作《客风.漂鸟之歌》由新生代编舞家卢怡全编导,世代交接意味浓厚。卢怡全从历史、文化、哲学角度切入,却抽离了叙事,而是要呈现「客家族群在不断地迁徙的过程中,逆风而行的精神」。舞作结合传统祭仪与现代舞,呈现客家生活型态,音乐上也与作曲人李和莆、客语「金曲歌手」谢宇威、黄珮舒合作,尝试统合传统与现代。
新古典舞团《客风.漂鸟之歌》
12/5~6 19:30
12/7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有一个平台能够聚集客家创作者。」现年八十九岁的编舞家刘凤学创作生涯行过一甲子,多以强烈的族群关怀,在作品中关照大时代巨轮底下的众生。结束去年《春之祭》后,埋首学术研究,本次新古典舞团年度制作《客风.漂鸟之歌》交由新生代编舞家卢怡全编导,世代交接意味浓厚,同样聚焦在族群的「根」,汇集台湾「金曲创作」李和莆编曲、客语「金曲歌手」谢宇威、黄珮舒现场演唱,这群被刘凤学戏称为「客家帮」的年轻创作者不说故事,而要传递客家精神。
呈现客家「逆风而行」的精神
卅七岁的卢怡全谈起编创《客风.漂鸟之歌》时,笑说:「全是刘凤学老师逼的,也是给身为客家人,还有自己一个交待。」生于新竹客家庄的卢怡全自十六岁时,就跟著刘凤学习舞,在刘凤学的眼中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但对于自身血缘的认同比谁都热烈,自二○○四年接连三年编创客家现代舞剧《褒忠》、《盲神来了》、《水鬼城隍爷》,本次新作有别以往,从历史、文化、哲学角度切入,却抽离了叙事,而是要呈现「客家族群在不断地迁徙的过程中,逆风而行的精神」。
「曾有人这么说过:客家人是东方的犹太。」居无定所,随著历史的冲撞而移动,「对我而言,客家人不是候鸟,因为不会回去了,我们是漂鸟。」然而,卢怡全试图以当下的思维回顾过往的族群苦难,将全作分为四大部分:〈祭天〉、〈出口〉、〈客风〉、〈漂鸟〉。「悲情」不是本作的主调,「在每一个困境中找寻出口」才是这位青年编舞家关注的重点。
以现代舞技巧呈现客家生活
舞作从八佾舞仪式中开启客家与天地人的对话,对卢怡全而言,「雅俗共赏是最大挑战。」因此,除了传统祭仪外,他也以现代舞技巧呈现客家生活型态,土楼、采茶歌、斗笠、花布、素布衣、竹竿……各种客家日常的质朴元素鲜明地堆叠,统合传统与现代。「卢怡全能掌握舞蹈的戏剧性。」刘凤学说,即便没有完整叙事轴,《客风.漂鸟之歌》依然透过肢体展现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部分同样可见统合传统与现代的尝试。客语流行音乐创作歌手谢宇威、黄珮舒在〈客风〉中以长达廿分钟的现场演唱,浑厚的歌声穿越古今;而创作光谱涵盖古典至流行的作曲人李和莆则以电影配乐的概念,蒙太奇地剪接、编曲,结合老山歌、平板与客家小调结合中西乐器、和声、管弦乐,以客家为主题,却又跳脱制式框架,为本作增添不少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