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肯导演的《傻子》开演前于场外吸引观众互动。(罗仕龙 摄)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新一代导演涌现 年轻观众成剧场票房主力

法国近年来涌现一批三十世代的年轻导演,常自组剧团,喜好集体创作,偏爱有挑衅性质的形式或题材。他们执导的剧场作品数量还不多,但每一出都吸引许多法国年轻观众。过去被视为中产阶级艺术的法国剧场,因为他们的投入,选材与形式能与年轻人互通声息,也就带动养成了新一代的观众族群。

法国近年来涌现一批三十世代的年轻导演,常自组剧团,喜好集体创作,偏爱有挑衅性质的形式或题材。他们执导的剧场作品数量还不多,但每一出都吸引许多法国年轻观众。过去被视为中产阶级艺术的法国剧场,因为他们的投入,选材与形式能与年轻人互通声息,也就带动养成了新一代的观众族群。

马肯(Vincent Macaigne)、樊森(Guillaume Vincent)、裘利(Thomas Jolly)、葛斯蓝(Julien Gosselin)、克鲁兹沃(Sylvain Creuzevault)、包贝(David Bobée)、黛丽克(Julie Deliquet)……这一连串名字或许还不够响亮,但他们可能都将改写历史。

他们是法国剧场界近年备受瞩目的年轻导演,年龄大约卅五岁上下,甚至未满卅岁。多毕业于大专院校戏剧科系,常自组剧团,喜好集体创作,偏爱有挑衅性质的形式或题材。他们执导的剧场作品数量还不多,但每一出都吸引许多法国年轻观众。过去法国戏剧常被视为中产阶级艺术,或者中小学文学教育的课外补充。因此,在一般人的想像里,剧场观众常为社经地位较高者,而戏剧作品也较少成为年轻大众讨论的艺文话题。然而,随著愈来愈多的剧场新血投身创作,法国当代剧场的风格乃至观众的组成结构,都产生显著变化。

同代人有同感  选材形式无隔阂

甫于去年底落幕的「巴黎秋季艺术节」公布数据显示:二○一二年,卅岁以下观众占该艺术节总欣赏人次的百分之十五;到了二○一四年,同一年龄层观众人次已攀升到百分之廿三。外省方面,亚维侬艺术节的年轻观众数量更不容忽视:二○一四年,有百分之卅二的观众年龄不到卅五岁,占总观众人次的三分之一,影响票房甚钜。

《世界报》注意到年轻观众对剧场的热中,大幅报导并分析此一现象。年轻观众为何走进剧场?新一代导演积极创作,毋宁是最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年轻导演有兴趣的题材或表现手法,往往也正反映同一代观众的喜好或焦虑。例如葛斯蓝导演的《无爱繁殖》Les Particules élémentaires,改编自法国知名作家韦纳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同名小说。剧情描写一对同母异父的兄弟对性行为与感情的尝试与挫败,并涉及诸多伦理议题,如性幻想的耽溺、伴侣之间如何把爱情与生殖功能分离等。小说虽然早在一九九八年问世,但所揭示的道德、家庭议题迄今仍多争议,与正值成家立业阶段的年轻观众息息相关。无怪乎《无》剧巡演全法,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又如克鲁兹沃及其剧团集体创作的《资本及其拙劣仿效者》Le Capital et son Singe,取材自马克思《资本论》,嘲讽人类民主政治革命在全球资本浪潮的席卷下彻底失败。财富分配的不公不义已成普世现象,年轻观众自然是看得心有戚戚焉。

在形式表现方面,年轻导演纯熟使用多媒体与影像,已经是剧场创作语汇的一部分,观众欣赏没有隔阂。有些导演特别著重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例如马肯在《傻子》L’Idiot 演出前,先安排剧场舞台之外的「戏外戏」,让观众自然成为演出的一部分。年轻观众既觉得有趣,更重要的是能站上舞台秀出自己。

社群口碑传播广  戏票优惠更添吸引力

就观众本身进剧场的动机而言,社群网路强大的讯息传播能力,让「好看倒相报」的速度加快。此外,各公立剧院不断压低青年票价,例如亚维侬艺术节推出四出戏四十欧元的青年票价策略,等于一张戏票只要十欧元(合四百元台币)!而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注意,各剧院所挑选的剧目愈来愈注意年轻人口味,也积极让更多年轻演员(包括影视新秀)有演出机会。例如樊森导演的实验歌剧《咪咪》(见本刊第265期,p.110),女主角出身歌唱选秀节目,对年轻观众有一定号召力。

争取年轻观众是为了巩固长期的剧场发展,这个道理在放诸四海皆准。法国剧场年轻观众增加,固然是因为新一代剧场从业人员的创作魅力,而年轻观众的喜好与品味,势必也将影响年轻导演未来的创作。法国剧场界或许将进入观众与导演关系异常亲密的新时代。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