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睡的巨兽》中,舞者们必须同时掌握身体的动感和话语的传递。(Robert Benschop 摄 舞蹈空间舞团 提供)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藉纸箱的诘问 开展肢体的辩证

舞蹈空间舞团《沉睡的巨兽》 探讨民主的可能

曾与舞蹈空间舞团合作过《橄榄树》和《时境》,西班牙编舞家玛芮娜.麦斯卡利相当懂得在舞作中展现其对叙事力道和诗意画面的编排与调度。今年三度合作的新作《沉睡的巨兽》,创作构想则来自于麦斯卡利对于我们似乎已习以为常的民主与自由的疑惑与叩问,透过与三地舞者的合作,及与现场声音、纸箱布置互动,探寻并展现不同地域人民的民主肢体想像。

曾与舞蹈空间舞团合作过《橄榄树》和《时境》,西班牙编舞家玛芮娜.麦斯卡利相当懂得在舞作中展现其对叙事力道和诗意画面的编排与调度。今年三度合作的新作《沉睡的巨兽》,创作构想则来自于麦斯卡利对于我们似乎已习以为常的民主与自由的疑惑与叩问,透过与三地舞者的合作,及与现场声音、纸箱布置互动,探寻并展现不同地域人民的民主肢体想像。

舞蹈空间春季公演《沉睡的巨兽》

5/15~16  20:00   5/16~17  15:00

台北 华山1914文创园区东3馆乌梅酒厂

INFO  02-27168888转115~118

今天我们身在一个民主的社会……等等,这句话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吗?我们对于民主的认知到底有多深?行使投票权是否就代表民主?或者再加上享有言论自由、表达公民意见,民主便是如此?

曾与舞蹈空间舞团合作过《橄榄树》(2010)和《时境》(2013),西班牙编舞家玛芮娜.麦斯卡利(Marina Mascarell)相当懂得在舞作中展现其对叙事力道和诗意画面的编排与调度。今年三度合作的新作《沉睡的巨兽》,创作构想则来自于麦斯卡利对于我们似乎已习以为常的民主与自由的疑惑与叩问,倘若民主是社会的理想,为何我们的意见无法反映给政府、今日世界仍纷扰不断、政治依旧充满霸权与谎言?而「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对社会有所影响?」特别喜爱从文本出发、将文字转化为舞蹈语汇的麦斯卡利,因著这个发问,展开更广的相关前置阅读研究;除了选摘各思想家的相关论述,另外也设计了一套问卷,从中理解不同族群世代对于个人和群体关系的看法、他们对民主的定义,以及社会参与的行动,作为新舞作的发展元素。

以文本和问卷交织民主辩证的肢体语汇

排练场上,麦斯卡利交付给舞者的功课,不止是肢体的发展与编排,还有对于论述的理解与思考。因为,这些话语也是属于舞蹈的一部分,舞者们必须同时掌握身体的动感和话语的传递。虽说主题是民主与自由,然而国情和社会处境不同,各地观众对此议题的见解自然大有差异,反倒形成这个创作计划的一大特色。

《沉睡的巨兽》是由台湾舞蹈空间舞团、荷兰海牙科索(Korzo)剧院和瑞典斯堪尼(Skånes)舞蹈剧场所共同制作。今年二月已先行于荷兰CaDance舞蹈节演出第一版,两男一女三舞者,呈现乾净俐落的三角拉锯。台湾版增加至六位舞者,排列组合则另有一番趣味,群体在公私两造间的聚合离散,以及大小团体和个人相互的对比与力量拉扯,也会更加强烈且多面向。二○一六年的瑞典版本目前仍是未知数,一切得待同当地舞者一起工作,方能知晓。

这是麦斯卡利在创作上的严谨,从未因舞作主题相同,要求舞者们复制编舞动作,而是因舞团舞者的个人特质和当地的问卷调查结果,来寻找舞作里的关系变化和辩证。再加上,舞作进行中将和观众互动,观众的反应很可能会改变编舞的诠释;也因此,三时三地的演出将有三种版本,《沉睡的巨兽》可能颇像是荷兰、台湾、瑞典三个国家的民主意识采样报告,系列的民主肢体想像。

纸箱如板块形塑公民想像的空间

之所以会有这个创作想法,来自于麦斯卡利与同为西班牙裔、在海牙创作发展的作曲家Yamila Rios的相遇。两人聊起近几年来的街头示威游行,从占领华尔街到阿拉伯之春,从土耳其的占领盖齐运动到西班牙近几年的抗议活动,感觉这之中,人们与政府之间的隔阂愈来愈大,也令人疑惑游行过后到底能改变多少?两人决定透过创作来加以探寻,也期望能以艺术和更多的观众交流。

Rios毕业于海牙皇家音乐学院电子声音学研究所,钻研于身体与声音之间的相互驱动,曾经发明一套感应式乐器程式获得大奖。这次在《沉睡的巨兽》中,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角之一。除了原本结合好的电子音乐与传统乐器的编曲,Rios将于现场收音混音,一方面表现声音的有机性, 另一方面也让声音自主,与肢体、话语形成三方对话。

物件或材质亦是麦斯卡利作品里的一大特色,例如:《橄榄树》里的白色面粉像是时间的尘埃,使人逐渐老去;或者《时境》中一百五十公斤的细小扁豆,铺满舞台好比流泄一地的时间砂粒,刻画出浪潮般的时序意象。《沉睡的巨兽》则选用层层叠叠的纸箱,和舞者的身体一同推移作用,有如集体力量下的板块,形塑出长城、高墙、巨塔、蜿蜒的道路或海洋等,各种关于人文与自然的空间向度。

纸箱的选择来自于麦斯卡利阅读政治哲学家汉娜.鄂兰(Hannah Arendt)著作时的灵感,文中不时提及“box”作为身分认同的譬喻,而顺著箱子的形状与材质,可以不断地联想到社会群体的各种象征:一张座椅、投票箱、演讲台、建筑、社会框架等等,在舞者肢体的引导下,纸箱打造的剧场还能变身为街头或广场的辩论空间,更直接呈述公民自由的问题。

对照近日西班牙才以3D投影的方式,让幻影大军上街抗议荒谬新法限制人民集会抗议的权利,无人如幽灵的游行不正提醒著我们,时刻都得警惕,现下的自由永远不足、随时都有消失的危机。而《沉睡的巨兽》以舞蹈创作的方式,要我们别忘了思考,作为一个人的可能,和对社会、对世界的热情与责任。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诗与文学  随身体起舞

麦斯卡利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文本阅读,舞作因之有著浓浓的文学气息和诗意,此次也不例外。《沉睡的巨兽》的标题即取于有「美国下层阶级的桂冠诗人」称号的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的诗作〈What can we do?〉,之中的一句“It is like a large animal deep in sleep.”。布考斯基在写作中注视低下阶层被遗弃的不堪、人性扭曲的丑陋与生存的黑暗,这首诗在描绘的也是无从躲藏的人性之恶。麦斯卡利并没有要在舞作中特别处理阶级关系,引用其诗句为标题,是期望能一再谨记诗中提及的良知:「人性像只沉睡的巨兽,很难把它唤醒/一旦被唤醒的却尽是些残暴、自私、不公的审判和谋杀/我们逮它不著,也难以逃过一劫/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得在失败之前,一试再试」。

另外,汉娜.鄂兰的《人的境况》The Human Condition,也是此舞作的重要引文,是舞者在工作、发想时的发展资料。从鄂兰出发,舞者们以念白阐述个人与群体的对立尺度及集体主义的政治哲学。透过舞蹈与各种话语的交诘,《沉睡的巨兽》企图在混乱、失序/统一、整合的对比组合中,呈现出身体论述民主与自由的可能文本,将剧场建构为一个微型社会的实验空间。(周伶芝)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