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褪去神童的传奇,透过不同的角色所创造的传奇一直存在著,努力地耕耘著。(沛思文教基金会 提供)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天才、演奏家、教育家 不同艺术价值的精采阐释

小提琴家宓多里 访台演出西贝流士协奏曲

从小备受国际乐坛瞩目的「东方珍珠」——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将于三月中再度访台,演出西贝流士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宓多里的音乐天才无庸置疑,洋溢的才华与传奇性的故事也都让乐迷津津乐道,但舞台下的她,则更乐于与是人分享她对音乐的爱,拉近音乐家与乐迷们之间的距离,更是打破了年社会、种族的藩篱,让人们的心更靠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影响著世界的许多角落。

从小备受国际乐坛瞩目的「东方珍珠」——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将于三月中再度访台,演出西贝流士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宓多里的音乐天才无庸置疑,洋溢的才华与传奇性的故事也都让乐迷津津乐道,但舞台下的她,则更乐于与是人分享她对音乐的爱,拉近音乐家与乐迷们之间的距离,更是打破了年社会、种族的藩篱,让人们的心更靠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影响著世界的许多角落。

宓多里小提琴协奏曲之夜

3/14~15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28350017

被称誉的「东方珍珠」的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Midori Goto),给人的第一印象多是那瘦小的身躯、谦融的态度,在人群中很容易让人忽略她的存在。然而,毫无疑问地,在音乐的世界里,她展露出的高超演奏技巧与多元的音乐风格,甚至在琴艺之外所呈现的多样性,让她更显特出。

天才的故事  总是令人惊艳

所有故事的开始总会有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动机,却引起令人惊奇、超乎想像的过程与结果。一九八二年,宓多里在母亲五嶋节的指导下,录下了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与《随想曲》、巴赫(J. S. Bach)《无伴奏奏鸣曲》,以及圣桑(C. Saint-Saëns)《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录音。这份录音辗转传到了小提琴教育家迪蕾(Dorothy DeLay)的手中,精练的技巧与成熟的音色让这位大师为之惊艳。随后首次面试时她演奏的巴赫《夏康舞曲》,更是让所有在场的教授们醉心。这样美丽的音乐声响也曾让小提琴家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觉得自己是见证了一个奇迹:「她当时就像我坐在椅子上的高度吧!调完音,宓多里对观众鞠躬,对我鞠躬,对钢琴家鞠躬,然后开始演奏巴尔托克《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而我开始情绪激动,我坐在那里,眼泪开始从我面颊上流下来。」

然而,那些存在大家记忆中,以落落大方的姿态、毫无畏惧的信心,接受祖宾.梅塔(Zubin Mehta)邀请担任纽约爱乐管弦乐团新年音乐会神秘嘉宾的十一岁小女孩,以高超的技巧性与音乐性演奏帕格尼尼《第一号协奏曲》第一乐章获得满堂彩,不仅获得《纽约时报》的佳评,更让祖宾.梅塔赞叹其为「新世代的海飞兹」。时至今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正是一九八五年的檀格坞音乐节(Tanglewood)。在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指挥下,与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合作演出指挥家本人所创作的《小夜曲》Serenade for Solo Violin, Strings, Harp and Percussion。在那狂潮般、高难度的乐曲终段,宓多里除了完美展现演奏技巧外,更连续两次拉断E弦,甚至迫使指挥家中断了乐团的演奏。最后还是回头向乐团首席马尔科姆.罗威(Malcolm Lowe)借用史特拉底瓦里名琴后才完成这场演出,她不只展现令人惊艳的高超琴技,也让人看见了她对音乐那沉著真诚的执著态度。这一切让《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为她留下了第二天的头版标题:「十四岁女孩以三把小提琴征服了檀格坞音乐节」(Girl, 14, Conquers Tanglewood with 3 Violins)。

诠释音乐核心  散发真挚情感

传奇的故事总有结束的一天,宓多里仍然是一颗闪耀的巨星、众人目光的焦点,褪去神童的传奇,透过不同的角色所创造的传奇一直存在著,努力地耕耘著。透过音乐不仅拉近音乐家与乐迷们之间的距离,更是打破了年社会、种族的藩篱,让人们的心更靠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影响著世界的许多角落。

此次再度抵台,宓多里将与张弦指挥的NSO合作呈现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西贝流士(Jean Sibelius)《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创作于一九○三年的乐曲,跳脱了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局限,将小提琴独奏极具表现力的「华彩乐段」(Cadenza)乐曲的中段,在情感的深度、音乐声响的张力上都呈现得极为厚实。安装上弱音器的弦乐器在乐曲一开始透露出迷惘的哀伤感,乐团多层次的推衬下,主奏的小提琴有著相当丰富技巧与表现力,随著浪漫诗意的慢板乐章,引领进入活泼华丽、并带有民间舞曲风格的终乐章。这部作品独特的乐思,展现出多样的面貌与性格,即使已是相当熟悉的乐曲,宓多里总能获得全新思索:「不管我上次演奏它是什么时候的事,每当我重新回过头面对这首作品,总会有全新的感受涌现。」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舞台下的宓多里  分享音乐与爱

很难想像,一个从小活跃于世界上诸多舞台上的演奏家,能够在忙碌、应接不暇的演出生活中,还能拥有多少「自己的时间」?

一九九二年,年仅廿岁的宓多里于纽约成立「宓多里与朋友们」(Midori & Friends)基金会,每年将音乐计划分享给无以计数的生活困乏的低下阶层的儿童。二○○二年,于日本成立「音乐分享」(Music Sharing)基金会、美国的「演奏家伙伴」( Partners in Performance)都分别将音乐带到于生活中未能接触到艺术的群众,致力将音乐散播给所有人。二○○七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大使,被赋予教育、两性平等及国际间合作关系等任务。二○○四年被任命为美国南加大桑顿音乐学院(Thornton School of Music, USC)「海飞兹主席」(Jascha Heifetz Chair in Violin)、二○○七年被任命为弦乐系系主任。除此之外,她更在二○○○年以「最优等」的成绩,取得纽约大学嘉勒廷学院(Gallatin School of Individualized Study, NYU)心理与性别研究学士学位,并于二○○五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她认为这个学位并不一定与她的音乐演奏有著密切的关系,但继续追求知识的渴求才是她的目的。

长期关注儿童慈善活动与音乐教育的宓多里,此次的台湾之行,也将到台大医院义演、探视病童,并开设免费的大师音乐班,一如她对社会弱势的关怀与对音乐使命的实践。(蔡育升)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