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艺术奖于三月中旬揭晓年度五项得奖作品,由九位复选委员在「时代精神」、「人文关注」与「未来性」的评选方向下,从年度提名观察团共同推荐的十四件初选入围名单中选出。五项得奖作品接下来将自五月卅日起至七月廿六日在北师美术馆展出,六月中旬将由国内外专业人士组成的决选团选出大奖得主,将于六月十三日颁奖典礼现场揭晓。
台湾当代艺术大奖「台新艺术奖」,以不分类方式评选,在「时代精神」、「人文关注」与「未来性」的评选方向下,本届五项年度得奖作品揭晓:
立方计划空间《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
林文中舞团《长河—身体是最长的一天》
袁广鸣《不舒适的明日》
陈伯义《红毛港迁村实录—家》
蔡明亮《玄奘》
(依入选者笔划顺序排列)
五项得奖作品由九位复选委员,包括提名观察团代表:郭亮廷、郭昭兰,特聘委员:邱坤良、陈郁秀、阮庆岳、陈昌仁,以及台新艺术基金会董事代表:林曼丽、吴静吉、石瑞仁,经过重重讨论,从年度提名观察团共同推荐的十四件初选入围名单中脱颖而出。
复选委员表示:立方计划空间《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透过对声响文化生产实践的重新检视、辩证,成功地赋予艺术展演的社会能动性;林文中舞团《长河—身体是最长的一天》则回返到舞蹈与身体间的本质关系,透过绵密严谨的编舞,呈现台湾现代舞的语言演化新样貌。袁广鸣《不舒适的明日》以录像、动力装置与摄影等不同媒介,提出对生命处境扩延至家国现实的反思。陈伯义《红毛港迁村实录—家》超越了纪实报导的层次,透过影像重建独特的废墟美学。蔡明亮《玄奘》是穿越了行动与装置艺术、绘画与剧场,打破类型限制与文化界限的卓越作品。
以五项年度得奖为主,同时介绍入围作品的「第十三届台新艺术奖大展」,将再度与北师美术馆合作,自五月卅日起至七月廿六日隆重展出。六月中旬,由国内外专业人士组成的决选团,将从这五项得奖作品中,评选出大奖得主,独得新台币一百五十万元奖金,其他四组为「年度入选奖」,各获五十万元奖金及奖座,总奖额为三百五十万元整。大奖得主将于六月十三日颁奖典礼现场揭晓。
另外,去年首办的国际评审特别企画「拉近看见/被看见的距离─国际策展人、 艺术家和大众的集体约会」,今年再度举办,并邀请本届国际决审——纽西兰奥克兰艺术中心总监萝娜.迪芬波特(Rhana Devenport),以及法国蒙皮里耶国家舞蹈剧场总监克里斯汀.赫佐(Christian Rizzo)(详附文国际决审简介),与大众面对面,激荡新的创作能量。公开征件活动自即日至五月五日止,将选出八位台湾艺术家、策展或制作人,向国际决审展现自己的艺术或策展计划,欢迎踊跃提案,详情请上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官网:talks.taishinart.org.tw/或台新艺术奖专网ARTalks:talks.taishinart.org.tw/。
以下分别列述五项作品的入选理由:
立方计划空间《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
展览并不标榜史料文件的新发现,或是既定艺术类型的历史性整理。《造音翻土》透过对声响文化生产实践的重新检视、辩证,将几组与本土、常民概念相关的命题再次抛回特定时空下的意识形态、社会关系,使这个以系谱学的方式翻搅主题的展览,不再停留于特定声响美学的歌颂,而是实践者如何以其异质声响,抵抗、发声、进而造音的辩证历程。民族/国家,汉人/原住民,殖民/解殖,乡土/现代,商业主流/另类独立,这样由声音行动者的思想脉络轨迹所抛出的命题,在展览中以感性的声音文件呈现,成功生造艺术展演的社会能动性。
林文中舞团《长河—身体是最长的一天》
以大地之母的河流,作为创作的发想源处,七名看似同质的舞者,在相对洁净的舞台上,以彼此间肢体的移动与延展,回返到舞蹈与身体间的本质关系,以及透过绵密严谨的编舞,展露出悠扬动人的完整结构,让我们见到台湾现代舞的语言演化新样貌。
整件作品简洁单纯,回归现代舞蹈传统的初衷,也扣敲现代舞本质为何的问题,并能成功以细腻的微小动作,演绎丰富的视觉美学飨宴。此外,以即兴演奏及创作为主的音乐家李世扬,提供相当现代前卫也充满立体感的音乐,让整体舞作适切、收敛也丰富迷人。
袁广鸣《不舒适的明日》
影像技术的研究与批判如何成为生命处境的反思。从早期存在主义式的「困顿」、「怀疑」,袁广鸣的《不舒适的明日》把问题扩延至家国现实。影像薄膜的崩坏、展览现场的身体警觉意识,与日常空间的灾异戏剧性,《不舒适的明日》使关于现实的质问,成为影像与视觉展演美学上思辨的对象,而不仅只是议题的选择。艺术家以录像、动力装置与摄影等不同媒介,成功透过风格化的视觉语汇及影像诗学,将当代关于生存与居住的崩坏、灾难的寓意、社会运动中的场域与影像媒介之间的社会关系,突显出来。影像即便是「奇观」的,艺术家终究提醒尚有不可见的缝隙在不断逝去的时间当中。
陈伯义《红毛港迁村实录—家》
高雄红毛港的迁村案是台湾有史以来历时最久、规模最大、耗资最巨的迁村案,反映了台湾半世纪以来剧烈的社会变迁。陈伯义长期关注此议题,以田野收集的方式,创作《红毛港迁村实录─家》。就选材方式上,他拍的受灾「户」,是以户为单位,而不是以人为对象,例如被怪手挖去的房屋本身和废弃物;而他所使用的形式,用打光的技巧把废墟拍得巨细靡遗、把近景(废墟的内部)和远景(被开发的土地)压扁成同一个平面等等,都超越了纪实报导的层次,透过影像重建独特的废墟美学。在红毛港这个被遗忘的废墟聚落里,陈伯义阐述、辩证这个世界,寻找红毛港的黑暗之光。
蔡明亮《玄奘》
《玄奘》以极简的舞台、色彩与剧场元素,缓慢铺展虚与实、显现与隐无之间的无尽转换。画师以身体在场的方式进行绘画,并以不同的手感符号,突显炭笔与白纸的物质构成,修行者以身体在场的方式,行住坐卧,贴挤日常与无常,成功展现时间在静默剧场空间中的流经。此剧场作品展现了蔡明亮一贯的慢动作与老歌怀旧风格,以最贴近「现实」的方式,给出最魔幻的「真实」与最敏感的「写实(时)」。与此同时,此剧场作品更精采带入了纸的新元素,可画可坐,可折叠成蒲团,可绉折成山峦,让纸给出了充满当代「多折性」空间感性的无尽可能。
《玄奘》穿越了行动与装置艺术、绘画与剧场,走出了类型限制与文化圈限,也让人见到了李康生与高俊宏的卓越演出。
国际决审简介
萝娜.迪芬波特(Rhana Devenport)
纽西兰奥克兰艺术中心总监(Auckland Art Gallery)
来自澳洲的迪芬波特,拥有超过廿年策展、写作、文化艺术相关制作等经历,专业领域横跨美术馆、艺术节、艺术双年展、文化机构经营管理以及私人收藏。一九九四到二○○四年期间,担任澳洲昆士兰艺术中心「亚太地区现代艺术三年展」资深专案主任。二○○六年参与澳洲雪梨艺术节双年展策展经理。同年受邀前往纽西兰,担任高维特-布里斯特艺术中心(Govett-Brewster Art Gallery)总监,并于二○一三年起,转任纽西兰奥克兰艺术中心(Auckland Art Gallery)总监。主要策展艺术家包括李明维、宋冬、尹袖珍、张培力、郭凤怡、Nalini Malani、Alex Moneith、Lisa Reihana 等。除了视觉艺术与策展专业之外,她早年主修教育学背景,更挹注于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协力创作。
克里斯汀.赫佐(Christian Rizzo)
法国蒙皮里耶国家舞蹈剧场总监(Centre Choregraphique National of Montpellier)
出身法国坎城的赫佐,是同时拥有表演、编舞、策展、舞台设计、舞蹈服装设计等多重专才的跨界艺术家。他曾经在杜鲁斯(Toulouse)成立摇滚乐团并创立时尚服装品牌。一九九六年成立「脆弱组织」(l’assoiation fragile),除了编创艺术演出,也与其他团体合作交流,更担任多项时尚或艺术展策展人,至今累积卅多个制作。赫佐在舞蹈领域发展,除了担任多位当代知名编舞家的合作舞者,更跨界舞蹈服装与视觉设计。他的作品曾在里昂歌剧院、里昂国家芭蕾舞团及马赛国家芭蕾舞团发表,并受邀于亚维农艺术节演出。二○一三年获SADC表演艺术家公会颁发编舞大奖;隔年获得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二○一五年起受邀担任法国蒙皮里耶国家舞蹈剧场总监。
赫佐的创作横跨亚洲,曾受邀至日本东京及横滨策展与演出;二○○七年首次来台北国际艺术驻村,隔年与舞蹈空间及艺术家江元浩合作,于两厅院「舞蹈春天」系列演出How to say “Here”?;二○一二年受邀于两厅院「舞蹈秋天」演出《伽里尼1545在枫丹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