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依依不舍地送了十一月,真的。
因为在上个月,各式演出的节目之精采,实在不是短短地几百字能够形容。从两厅院主办的 「德国狂潮」到广场艺术节、与明华园合办的歌仔戏《何仙姑》、北艺大的莎剧《威尼斯商人》、创作社的《不三不四到台湾》、还有新象文教基金会远从天际邀约 而来的高亢雄音《蒙古—草原传奇》……不胜枚举,令人目不暇给。
虽然本刊之前已经做过不少介绍,但对于亲临现场欣赏演出的读者来 说,都还是 会与我们有著相同的感觉:那种震撼与体会,仍是无法用文字或照片全然表达清楚。因为这就是「表演艺术」的迷人之处,你必须成为观众、必须成为演出的一部 分、必须与表演者一起完成表演艺术创作的最后一步—谢幕!表演艺术和其他艺术创作之不同,也在于此,观众是完整艺术创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为,它 是「消逝中的艺术」。
其实,由身为剧场人到出版人再转为媒体人,我发现新闻工作也一样,也是带著某种「消逝中」的悲剧性格,虽然我们的某 部 分工作是在发掘、在记录。记得一位老记者曾笑著跟我说:「今天早上再了不起的头版新闻,到了明天,还是逃不掉被人拿去包便当的命运」但同样地,这也是新闻 工作的迷人之处。它与其他文字工作的差异、与表演艺术相同的也是:读者/观众的参与程度。编辑部最小的心愿就是:您看完我们的介绍,买了票、走进剧院、被 一场演出所感动,或甚至决定日后参与演出创作。香港导演林奕华说:在剧场里、在两个小时黑暗不说话的时空中,他希望帮观众设计跟建构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 而我想我们的工作就是:成为你与自我对话过程开始的那个推手,当然,也可能还涵盖著之后的「心理分析的辅助」角色吧!
既然要做到称职的 「心 理分析辅助」,就是要协助您能更了解你所看的表演。本期编辑部就特别针对了刚闭幕也是最热门的独角、独幕、无对白的剧作《点歌时间》,做了演出中收音机音 乐的解码分析。而针对在欣赏之余、还想更进一步创作的读者,我们也趁著导演欧斯特麦耶来台的机会,请他为台湾的戏剧工作者推荐十部当代剧作家的优秀剧作 (如右列),希望能借由本期的披露,能为台湾的戏剧界发掘更多好的文本,创造更多可能。
可是,表演工作者的创意只限在剧场内吗?当然不是!本期「艺活志」也乘著耶诞气息,带您走进艺术家的厨房,告诉您艺术工作者在餐桌上丰富的表情与想像,盼读者日后再享用美食之前,也知道如何应用生活美学,让「吃」也成为一种「消逝中的艺术」。
德国剧场导演欧斯特麦耶推荐的十部当代优秀剧作
Jon Fosse
Der Name(1998年易卜生奖、2000年内思特洛伊戏剧奖最佳剧作家)
Traum im Herbst
Sahrah Kane 莎拉.肯恩
Blasted
Crave
Cleansed
Mark Ravenhill
Shopping and Fucking
Product
Marius von Mayenburg
Feuergesicht
Eldorado
Das kalte Kind
Caryl Churchill 卡瑞.邱琪儿
A Number
Far away
Drunk enough to say I love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