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皮凯森(Victor Pikayzen)是跨入二十一世纪后的这个世界硕果仅存的少数小提琴大师之一。在所有演奏家及小提琴教师心中,他是传奇性的技巧巨匠;更是把演奏美学推向极致的伟大艺术家。他的演奏足迹遍及旧苏联、欧洲、中东、远东、拉丁美洲以及加拿大等等,与他合作过的杰出音乐家不计其数;许多二十世纪重要作曲家将他们的作品题献给他;所有重要的国际比赛都礼聘他为评审。他是俄国小提琴家称霸全球乐坛的黄金年代之最后、以及最好的代表人物。
早露的天才
皮凯森于一九三三年诞生于旧苏联的基辅,父亲是基辅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母亲则是基辅歌剧院专属钢琴伴奏。四岁时得到他第一把小提琴,六岁开始由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Joseph Gutmann正式启蒙,并由其父亲亚历山大.皮凯森继续教导。九岁时以神童姿态首次登台,由国家交响乐团伴奏,演出韦尼奥夫斯基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十岁时演奏柴可夫斯基协奏曲,并于广播电台录制孟德尔颂小提琴协奏曲。十三岁时他获邀以十三天的时间练成、并演出Nikolai Rakov的小提琴协奏曲,获一代宗师大卫.欧伊斯特拉赫之赞赏,收为入室弟子,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师生关系,是跟随Oistrakh最久的学生。
十六岁开始,年轻的皮凯森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无数,其中重要的奖项包括:一九四九年布拉格库伯利克(Kubelik)大赛第二奖与桂冠、一九五五年比利时伊莉沙白女王大赛第五奖银牌、一九五七年巴黎提博(Thibaud)大赛第二奖、一九五八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第二奖,以及一九六五年热那亚帕格尼尼大赛首奖;并于同年受聘于莫斯科音乐院任教。自此,皮凯森开始了他演奏与教学、忙碌的双重生涯。
作为独奏家,皮凯森曾和无数世界一流的乐团与指挥家合作;除了传统经典曲目外,他更担纲许多二十世纪重要作品的首演。他是第一个在俄国演出巴尔托克无伴奏奏鸣曲的小提琴家,也是第一个把萧士塔高维契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带到拉丁美洲的人;他更发掘了帕格尼尼的《G弦上的拿破仑奏鸣曲》以及《春天变奏曲》,作世界首演以及首次录音出版。他也从不间断室内乐的演出,合作的对象都是历史性的音乐家,如 David及Igor Oistrakh、Lev Oborin、Maria Yudina、Alexander Nasedkin等等。近年来经常与他共演的有Miroslav Ruchin、Valentine Feighin、Michael Tolpigo以及他的女儿塔帝亚娜.皮凯森(Tatiana),波兰萧邦大赛的得主。世界著名的俄国作曲家哈察都量(Aram Khachaturyan)将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Monologue题献给他;另一位二十世纪重要俄国作曲家Boris Tchaikovsky,也为他写作了小提琴协奏曲。
珍贵的纪录与传承
皮凯森录制了大部分小提琴经典曲目,成为欧洲收藏家与音乐鉴赏家争相搜购的珍品;并且以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绮想曲的录音,得到一九六九年巴黎唱片大赏。近年来,除了一般的演出活动外,皮凯森潜心研究他称之为「小提琴之三部圣经」的巴赫六首无伴奏奏鸣曲、易沙意(Ysaye)六首无伴奏奏鸣曲、以及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绮想曲;并经常作专题性的整场演出。其中整场全套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绮想曲的独奏会,迄今已有演出超过七十场的纪录;具有纪念意义的第七十场,便是于一九九六年在台湾举行。此外,他更致力于「三大圣经」的校订与编辑,将他多年研究的结果、与得自Oistrakh亲授的伟大俄国传统,做了保存的工作;不论在教育、美学或是历史的意义上来说,都有不可抹灭的贡献。
文字|费奥 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