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家陈建北在潜硏多年之后,期待跨领域的冒险能带给他新的冲击。
「莲花」是陈建北的作品中一再出现的意象,象征超度亡灵的乘具。陈建北说:「我的作品都是在悼念死者。」他的作品多采用素净的纸为质材,而且体积相当庞大。有一次林怀民看完所有他作品的幻灯片之后,问他:「这些作品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烧了。」
「将作品烧掉」也是陈建北创作的一部分,虽然这最后阶段并不被人看到,但和他的创作理念有著很大的关系。除部分是因为遵循古人爱习资源「惜字亭」的好习俗之外,希望透过祭祀的行为,借由火化将意念传达给远方的人则是最大的原因。他提起有一次,作品在北美馆展出的最后一天,他将作品搬到美术馆后面的停车场,衬著夜色烧掉,当时还引起美术馆警卫的一阵骚动。
灯暗之后的演出
陈建北看过许多林怀民的作品,他觉得林怀民是一个「带有孩子气,但脑子却转得相当快」的艺术家。虽然一则以动、一则以静,以一个美术人的眼光,他觉得他们俩的作品在空间运用上有许多的共同点,「静肃」的感觉是共通的;又比如民族语汇的运用,或者提到死亡,或者是作品里存在著「省思」的部分,他觉得这对一个艺术家是相当重要的。
陈建北这次设计的舞台,依然保有他作品素净的风格以及顶光照射的运用。透光的白色棉布自天花板垂吊下来,从正面看像是四方形的柱子。这些柱子代表了一个家的单位,也可以是心安放的所在;可以升降的布块,代表著开放与封闭的意涵。舞者在不同的单位之间穿梭,诉说著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联结或疏离。
这次还有一项陈建北作品惯有的手法出现在舞台上,相当具剧场效果──它将会在舞蹈结束之后仍在黑暗中继续「演出」,好奇的观众只有亲身到现场才能揭开谜底了。而且只有在现场的观众才能看到。
在美术、装置方面浸淫多年的陈建北谈起了对自己目前创作的观察:早在一九八七年之前已有十五年的绘画基础,当初心中有种感觉,必须「抛弃绘画」来做装置,才能让身体里的某些东西出来。而目前他却很想将作品里已有的习惯动作「剪掉」,再给自己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这次和林怀民的合作他觉得相当兴奋也很荣幸能和一位优秀的编舞家、舞团的经营者一起合作,他期待这次的合作会有跨领域的冒险和冲击。
(本刊编辑 陈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