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上运用西夏文及图案增添了历史的真实感。(张志诚 摄)
焦点 焦点

一曲贯串全剧

一个成功的主题曲调,必须适切地为剧情内容服务。旋律要有特色,要有穿透力,加上恰到好处的反复再现,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一个成功的主题曲调,必须适切地为剧情内容服务。旋律要有特色,要有穿透力,加上恰到好处的反复再现,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多年来我曾为四十余部大型剧目作曲,「一曲贯串全剧」是我近几年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的创作方法,在西部京剧《夏王悲歌》中首次运用。

西洋歌剧有一个贯串全场的主题歌曲,给人深刻的印象;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在片头片尾反复出现,烘托剧情,树立该剧的音乐形象,并得到广泛流传。这些证明了音乐的「反复」有它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光靠「反复」是不行的,还需结合当代人们的心理节奏与审美需求。在西部京剧《夏王悲歌》中,运用「正、反四平调」,吸收西北民歌、敦煌古调,并以民间「四句头」起承转合的形式,采用分节歌换词不换曲的手法,使曲调深沉、古朴,透出一股深深的忧伤。如──

二月里大雪满天飘,小哥哥骑俊马过石桥,走哎,走远啦……红梅花儿开哎,开了又谢了……

前二句是在京剧「反四平调」基础上,打碎原有的板式、腔格、句格,旋律进行浓缩,去掉唱腔中的小垫头,以上下句结构创作而成。为了加深旋律的印象,第二句唱腔的头、腹,基本是重复第一句的旋律;第三句旋律吸收了西北民歌与敦煌古调进行变化、扩展,以八度大跳与第一、二句形成了对比,给人一种悲哀、呼唤的意境;第四句头、腹只是第三句的重复;结尾处用嫁接的方法巧妙地转回到「正四平调」的唱腔中。该曲调是借鉴通俗歌曲和真声的演唱方法,又与剧中人物高昻、激越的有力声腔恰好形成音域/音区、情感色彩和情感紧张度的对比与调节。曲调是在每一场幕间出现的,仿佛是前场戏的小结,又似乎是未来事态发展的预示,而每次重复都给人以新的感受,听起来既有京剧韵味,又带有独特的西部风味。此曲在剧中反复出现,形成了《夏》剧的音乐核心,成为剧中有著地域特色的主题唱段,有力地烘托了《夏》剧的悲剧气氛。

一个成功的主题曲调,必须适切地为剧情内容服务。旋律要有特色,要有穿透力,短小精干,通俗易懂,易学,易上口,加上恰到好处的反复再现,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通过实践使我感到「一曲贯串全剧」在有些新的剧目中是切实可行的。它对强化剧情、揭示主题,渲染、烘托舞台气氛,刻划人物内心,对民族风格、地域特色都起著积极的作用,又能促使音乐风格的完整、统一。重要的是主题曲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字|朱绍玉  大陆国家一级作曲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