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光》以歌舞剧形式呈现丰富多元的客家艺术元素,并突显客家女性扮演的重要角色。(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提供)
企画特辑 Special

音乐剧《天光》 看见客家女性的精神

以屏东六堆为背景 护乡抗争中的深刻情感

将于五月在台北国家戏剧院登场的客家音乐剧《天光》,是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的第三次合作,以屏东六堆的客家庄落为故事背景,改编自施如芳与六堆乡亲及文史工作者共同发想的原创剧本。编导试图利用三代女性角色的对比呈现台湾时代变迁及重大政治事件之下的庶民身影,导演韦以丞说:「希望借由这出戏,让观众了解客家文化里女性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

将于五月在台北国家戏剧院登场的客家音乐剧《天光》,是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的第三次合作,以屏东六堆的客家庄落为故事背景,改编自施如芳与六堆乡亲及文史工作者共同发想的原创剧本。编导试图利用三代女性角色的对比呈现台湾时代变迁及重大政治事件之下的庶民身影,导演韦以丞说:「希望借由这出戏,让观众了解客家文化里女性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

《天光》客家音乐歌舞剧

5/19  19:30   5/20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28910718

由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合作推出的客家新创歌舞剧《天光》,即将于五月中旬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该剧以屏东六堆的客家庄落为故事背景,改编自施如芳与六堆乡亲及文史工作者共同发想的原创剧本,并由韦以丞担任导演,与作曲家颜名秀、编舞家董怡芬,剧场设计张哲龙、林恒正、高一华、王奕盛共同打造《天光》丰富多元的视听元素,并特邀金钟奖演员谢琼煖以及影视舞台双栖演员徐丽雯(台北场)演出女主角「春妹」,另外包括叶文豪等一票优秀歌舞剧演员参演。希望借由跨越三代女性的动人剧情,呈现客家人面对动荡局势的团结与凝聚,并以歌舞剧形式呈现丰富多元的客家艺术元素,与观众分享客家文化之美。

撕掉客家既有标签  呈现「南客」故事

客委会与北艺大已是第三次合作,从九六年《福春嫁女》、一○五年《香丝.相思》到这次的《天光》,双方已有良好的默契与共识。导演韦以丞虽非客家人,但自从《香丝.相思》担任副导及执行导演,到《天光》扛起执导重任,已能听懂约九成的客语日常对话,「卅多位演员其实多数都不是客家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做口语听说的教学,理解戏中引用客语诗词的涵义,才能在舞台上将台词背后的情感表达出来。」另外,施如芳在书写原著剧本时引用许多现成的客语诗词或歌曲,但如今要将剧本做成歌舞剧的演出,必须重新替这些并非为音乐剧而写就的歌曲,找到能被顺利演唱且符合角色内在动机的表演方式,「让现成的文字变成连结剧情的钥匙,让歌曲符合音乐剧的需求并与戏剧情节更为贴合,是这次导演的一大挑战。」

客家族裔分布的地域其实很广,大多人认知的客家聚落都是聚焦桃竹苗一带的「北客」,但「南客」其实也有相当丰富的生命故事,比如《天光》取材的屏东六堆,是台湾客家文化指标性的聚落所在。「六堆原来是『六队』,是六个为了抵御外侵而分出的聚落总称。」韦以丞表示,「客家人有许多被强调甚至已标签化的精神比如好客和勤俭,但当编剧施如芳做功课研究卅多年前的美浓反水库事件,发现客家人其实一直也有勇于争取权力、保卫生存土地的反抗精神,决定在这出戏里传达这样的客家精神。」

《天光》讲述女主角春妹历经白色恐怖、美浓反水库等重大事件,重新省思自己对家人及土地情感何去何从的动人故事。导演韦以丞将春妹塑造成一位沉默封闭、不太与他人接触的长辈,不去宗祠参加婚丧喜庆,也不像印象中客家人那样好客热情;当春妹的孙女在台北的社运现场遇见了隔壁庄的邻人,才将春妹埋藏心中的话语翻搅出来。编导试图利用三代女性角色的对比呈现台湾时代变迁及重大政治事件之下的庶民身影,用年轻人的冲动或对时局的不满映照阿婆辈的生命纠结,夹在中间的中生代则如大家熟见的台湾母亲,希望孩子平安,也想拉拢上一代与下一代的感情,乍看并无太大志向,但其实整个家都维系在她手中。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