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八月来台演出的《代孕城市》,是郭贝尔一九九四年时应法兰克福城市与德国青年爱乐乐团庆典委托而作,是他第一个大型管弦乐作品,迄今已在多个城市演出过。郭贝尔说:「我发现『乐团』及『城市』两者之间,有些时候是非常类似的,就像不同演奏群相互抗衡、在不同美学层次中相互碰撞一样,以不同经验寻找可能性并且与观众交流。」
对台湾观众来说,德国作曲家郭贝尔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人物,从十五年前作品首度来台的《白纸黑字》、二○一○年台北艺术节邀请的《史迪夫特的事物》、二○一六年台中歌剧院开幕季的节目之一《进击的狂想》 ,独特的风格及作品深度每每在演前与演后引起热烈的讨论。今年,他第一部为大型交响乐团所创的《代孕城市》Surrogate Cities,在创作历经十四年后即将跨足台湾作亚洲首演。藉著作曲家稍早亲自来台场勘的机会,围绕著这部作品的话题延伸提问,从他精确的思考中,看见他眼神下包容与睿智的一面。
Q:请您谈谈《代孕城市》这部作品创作的起源与构想?
A:这个作品是受法兰克福城市与德国青年爱乐乐团(Junge Deutsche Philharmonie)庆典委托的创作。我对委托创作都非常重视,因此想要反映隐藏于城市与乐团之间的结构、特色等等。我感兴趣的不是在创作一个我自己对于城市主观经验的作品,也不是只有描绘一个城市如纽约、伦敦、台北……的个别肖像,而是像一个建筑师一样来创作声音、雕塑艺术品。当我在工作、排练的时候,我发现「乐团」及「城市」两者之间,有些时候是非常类似的,就像不同演奏群相互抗衡、在不同美学层次中相互碰撞一样,以不同经验寻找可能性并且与观众交流。
我不能说我有太多机会住在乡间,因为至少我从成年之后,就在各个城市间旅行。当观察大都会的发展与居住的经验时,例如城市景观的改变、政治的发展等,你就会看到人们的挣扎、面对考验。在人口众多的城市,他们有更好的准备、应对,对于过往不后悔;对于未来充满渴望。这些都是我想要在《代孕城市》里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