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众人之前或后?
平心而论

走在众人之前或后?

原来我认为突破舞蹈语汇的「一大步」,在观众眼里可能是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一小步」!观众在看热闹之余,要改变他们的认知是要一点一点地来?观众对看表演的「信心」,除了要有制作单位对优质节目的努力外,可能也需要靠场馆的共同「催化」?观众看得那么开心的演出,有什么我可以借镜之处?我是要踩在大众品味的肩上推出制作,还是要努力要让大家都看到我想要大家看到的风景?

原来我认为突破舞蹈语汇的「一大步」,在观众眼里可能是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一小步」!观众在看热闹之余,要改变他们的认知是要一点一点地来?观众对看表演的「信心」,除了要有制作单位对优质节目的努力外,可能也需要靠场馆的共同「催化」?观众看得那么开心的演出,有什么我可以借镜之处?我是要踩在大众品味的肩上推出制作,还是要努力要让大家都看到我想要大家看到的风景?

台湾的大剧院时代逐渐成型,随著今年高雄卫武营的开幕,不仅北、中、南各地都会持续推出大量的好节目,台南、云嘉嘉地区也开始重视整合行销,规划出各有特色的节目。想必构思、寻访、推动这些节目时,幕后一定会有很多的「争论」:行销部门怕节目过于艺术走向,曲太高而和寡;艺术部门怕行销太侧重市场,只要甜美的口味,即使票房满满,心理上也会有些许遗憾。假设能够成功推动「难」的作品,不是更甜美的胜利?

其实这两者的考量、角力及拉扯,可能是很多人在工作上都会遇见的状况,但表演艺术可没有标准答案,在著重产品品质的特性上要如何拿捏分寸、如何配比分量,一直是有趣的「辩论」。我成立舞团将近卅年,也才慢慢从只顾走在众人之前的「艺术」端,缓步看到同等重要的「市场」面。

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这个演出?

长年以来,我认为在舞蹈的创作中能够有「突破性」的肢体语汇就是最厉害的事。人人都有双手双脚与身体,能在有限的「器材」中找到新的变化方法,真是不容易啊!直到有一次,我在国家戏剧院观赏一出现代芭蕾作品,对这位颇具知名度的国际编舞家的叙事结构、服装设计等等统统无法接受,当时坐在前一排的资深编舞家在演出结束时,还忍不住回头小声地对我说:「酷刑啊!」但现场满座的观众们是热烈鼓掌,大声叫好!于是这引发了一连串的自我「辩论」:

Q:为什么大家会那么喜欢这个演出?

A1:也许是观众很信任国家剧院,只要是剧院主办的节目一定无庸置疑?

A2:观众就是喜欢芭蕾,只要是大型芭蕾舞剧都好?

Q:可是这出舞剧不是一般的传统古典芭蕾,女主角没有穿芭蕾硬鞋,也没有转32圈啊。

A:的确!这个作品加了很多现代舞蹈的动作与设计,还有一群舞者从高墙吊挂出场,气势营造得不错,也打破了传统芭蕾四幕舞剧的架构!

Q:演出标榜与时尚设计结合的服装,不仅普普,还把女主角的缺点曝露出来了!

A:这只是个话题吧,时尚大名牌愿意跨界合作总是好事吧?哪有合作一次就成功的?

舞蹈的开发,也需场馆的催化

原来我认为突破舞蹈语汇的「一大步」,在观众眼里可能是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一小步」!观众在看热闹之余,要改变他们的认知是要一点一点地来?观众对看表演的「信心」,除了要有制作单位对优质节目的努力外,可能也需要靠场馆的共同「催化」?观众看得那么开心的演出,有什么我可以借镜之处?我是要踩在大众品味的肩上推出制作,还是要努力要让大家都看到我想要大家看到的风景?

思辨之心虽起,但在来来回回的调整中,的确没有一步可僦的省力方法。于是走在众人之前的开发语汇行动不曾止歇,终于时至今日,我们不重视停格外型、讲求灵活运用重心肢体的舞蹈方法,开始有愈来愈多的理解与欣赏;而舞团也不再只专注「艺术型」的节目发表,结合创意跨界的「大众型」制作也成为近三年的重心之一。就像今年与『无独有偶』合作开排前,导演郑嘉音对舞者们所说:「也许这个作品让你们的舞艺,只能挥到50%,但也正因为如此,你们还可以有50%的空间去探索、去填补、去丰富!」

 

文字|平珩 舞者不成,专家未满,艺术行政与教育的手工业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