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倩女.幽魂》中的聂小倩与宁采臣。(© Keith Chiu 摄 香港舞蹈团 提供)
企画特辑 Special 香港周2018@台北系列报导

已然不再的美好 在舞动中重生

香港舞蹈团杨云涛谈《倩女.幽魂》

将华语电影经典《倩女幽魂》搬上舞台,改编为舞剧《倩女.幽魂》,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表示:「我想传达的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有消失的一天。」藉著古典的肢体语言,舞者在取材自电影配乐、重新编曲的〈黎明不要来〉、〈倩女幽魂〉和〈人间道〉等音乐中起舞,电影中曾经的美好在舞台重生……

将华语电影经典《倩女幽魂》搬上舞台,改编为舞剧《倩女.幽魂》,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表示:「我想传达的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有消失的一天。」藉著古典的肢体语言,舞者在取材自电影配乐、重新编曲的〈黎明不要来〉、〈倩女幽魂〉和〈人间道〉等音乐中起舞,电影中曾经的美好在舞台重生……

香港周2018@台北—香港舞蹈团《倩女.幽魂》

12/14~15  19:30

台北 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

INFO  www.facebook.com/LAmourImmortel.HKDC/

「我想传达的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有消失的一天。」将经典电影《倩女幽魂》的故事化为舞蹈作品,搬上舞台的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这么说。

无论是故事中的聂小倩,或是曾经看来如此腼腆的张国荣,其人已杳为芳魂。出自《聊斋》,《倩女幽魂》(原名〈聂小倩〉)是原著中改编版本最多的故事,甚至出现了电玩游戏版本,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随著改编与演化,故事早已有其不朽的生命。而拜徐克的电影所赐,华人世界最著名的女鬼非聂小倩莫属,王祖贤在当中的翩翩扮相、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亦为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留下注记。

怀念那些曾经的美好

当舞剧《倩女.幽魂》在二○一五年首演,许多访问不约而同地提到,究竟用另一个艺术形式,将故事再说一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特别是电影出品的卅年后,爱情观早已大幅改变,如此纯爱是否还能受到欣赏?重新诠释经典,在这个世道的意义何在?

杨云涛表示,创作有时是种沟通,创作者与表演者投入其中,看见自己的真面目。看舞作的观众也是,能在过程中受到感动,反映当下自身的情感。随著阅历增长,他对徐克这部电影的喜爱更加丰富。有别于年轻时较为表层的著迷,可以发现更多新的元素。以爱情的角度来借喻,电影包装了「对美好东西的怀念」,预示著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

经过挑选,十一、二岁时开始受民族舞训练的杨云涛,有著「祖师爷赏饭吃」的幸运。从民族舞、而后加入广东现代舞团,也使他的肢体开发混合了不同的风格。不同元素的融合,也从《倩女.幽魂》中可见一斑。就他的编舞风格和表现手法而言,看重的是主题,而非形式。杨云涛笑称自己走的是鲁迅派的「拿来主义」——不过,这并非不别就里、照单全收,而是透过实用主义的观点选择之后,「拿来」使用。

在杨云涛看来,有别于电影能利用的技术愈来愈厉害,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跟科技的关系相对较小。借由舞蹈,想传达的是《倩女幽魂》故事中的意境和情怀。比起芭蕾舞、台词或对白,舞者用古典的肢体语言传达,更能准确传达当中的情绪。特别是舞作中的音乐,不仅取材自电影中黄霑创作的作品〈黎明不要来〉、〈倩女幽魂〉和〈人间道〉,由音乐家伍卓贤重新编曲,尽可能保留当中主要旋律,结合新作来符合舞作需求,能让音乐与舞蹈更加融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