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同在一起》是一出具生活感的小品轻喜剧。(春河剧团 提供)
焦点专题(二) Focus 家的反思与想像╱即将上场

家人共处一室,却看不见彼此?

春河剧团《当我们同在一起》

或许这已经是台湾许多家庭的常态:明明一家人住在同一个屋簷下,却是靠手机打字互相沟通,直到有一天停电了、网路坏了,大家才会聚在一起聊天,才终于知道彼此的真正近况……这就是春河剧团新作《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故事设定,编创团队搜罗大家能投射及对应的角色背景,利用积木的组合概念,处理多且杂的场景更迭,以打造极具生活感的小品轻喜剧。

或许这已经是台湾许多家庭的常态:明明一家人住在同一个屋簷下,却是靠手机打字互相沟通,直到有一天停电了、网路坏了,大家才会聚在一起聊天,才终于知道彼此的真正近况……这就是春河剧团新作《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故事设定,编创团队搜罗大家能投射及对应的角色背景,利用积木的组合概念,处理多且杂的场景更迭,以打造极具生活感的小品轻喜剧。

春河剧团《当我们同在一起》

5/4~5  14:30   5/4  19:30

台北市艺文推广处城市舞台

6/1  19:30  

台南文化中心演艺厅

7/13  14:30

新竹县政府文化局演艺厅

INFO  02-23771116

春河剧团即将推出的《当我们同在一起》,创作始于郎祖筠在访谈时听到的真实故事——各自忙碌的一家人,回家像回民宿,明明在同一屋簷下,却得靠手机打字彼此沟通;直到某个停电的夏夜,大家放下手边事、跑去阳台避暑,才知道彼此最近忙啥、焦虑啥、烦恼啥。郎祖筠从此概念发想,一对夫妻,念大学的哥哥和读高中的妹妹,同住的奶奶,常见的现代台湾家庭成员,各有各的烦恼。爸爸在思虑是否中年转职,妈妈挂念子女身体健康、课业顺利,年轻孩子为爱苦恼,奶奶不常说话却默默把一切看在眼里。当家人把彼此的存在视作理所当然,总用手机挡在彼此脸庞之间,突然必须坦诚以对或发生什么事?

怕家人担心不说反而愈严重

编创团队先写企划,投了公视的人生剧展拍片,现在则再改编为舞台剧演出,呈现都会一家五口、跨三代的家庭温馨喜剧。设定角色以追求观众最大共鸣为主,尽量搜罗大家能投射及对应的角色背景,打造极具生活感的小品轻喜剧。由于改编自影视作品,编创团队利用积木的组合概念,去处理多且杂的场景更迭,也类似手机同时开启许多通讯软体的对话框形式,「即便家人在同一屋簷下,但每个人都看著各自的视窗,电脑、手机、平板、电视……停电,反而让大家有机会把裂解的感情拼回原状。」导演韦以丞认为人们有时认为愈亲密的人愈不该说重要的事,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不希望对方担心,但愈不趁早说明白,结果通常愈惨重。

郎祖筠的母亲精于数理,但求学时的郎祖筠却对数理科目没辄。郎妈觉得女儿怎能比不上自己,送女儿去补习班,郎祖筠却在某次上课前假扮妈妈的嗓音打电话请假,实则跑去同学家做功课。隔天补习班通知郎妈,等半夜大家睡了,她才把郎祖筠从床上挖起来,问她翘课是不是跑去吸毒?「妳现在眼神那么涣散,是不是因为吸毒?」妈妈劈头就这么问,郎祖筠也只能无奈地说:「不是啊,大半夜被挖起来,谁眼神不会涣散!」这出戏里的孩子因缘际会被送进警局,但其实背后出发点很单纯,只是想买卖游戏点数帮同学一个忙而已,「很多孩子为了钱或同侪压力,去从事某些在父母眼里不可理喻的活动,父母在无可奈何之下说出了具有伤害性的话,让亲子关系从此渐行渐远。」

现代家庭需要「停电」时刻

导演韦以丞认为现代家庭的确需要一些「停电」的时刻,「很多时候我们开著灯却看不见对方,在黑暗中吃饭反而成了花钱才能体会的娱乐消遣。」关掉萤幕,放下手机,好好了解家庭成员们各自在忙什么、想什么,以免事件发生时不知所措只好先骂再说,「这是最糟糕的,因为通常骂了之后都没有机会『再说』,而是从此不说。」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