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运轴线下的土地童话(蛋妹 ViviChen 绘)
焦点专题 Focus 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童话

社运轴线下的土地童话

三缺一剧团《还魂记》《蚵仔夜行军》

从二○一二年开始,三缺一剧团展开了为期七年的「土地计划」,发展出《还魂记》与《蚵仔夜行军》两部作品,皆以虚构的乡野传说与童话寓言,转化并批判台湾著名的环境议题。透过持续的田野调查,剧团深入土地、挖掘故事与人物,在七年的不断交会中,创作者与田野地,早已交织在彼此的生命里。

从二○一二年开始,三缺一剧团展开了为期七年的「土地计划」,发展出《还魂记》与《蚵仔夜行军》两部作品,皆以虚构的乡野传说与童话寓言,转化并批判台湾著名的环境议题。透过持续的田野调查,剧团深入土地、挖掘故事与人物,在七年的不断交会中,创作者与田野地,早已交织在彼此的生命里。

从艺术总监魏隽展嗜吃蚵仔、无法接受因环境污染而可能再也吃不到蚵仔开始,三缺一剧团从二○一二年展开了为期七年的「土地计划」:在两年的田野调查后,首先发展出的是二○一四年牯岭街小剧场的首演版本,再经过两年,则有了二○一六年的北艺大舞蹈厅版本,其中的《蚵仔夜行军》,曾在二○一七年改编为儿童剧场版,二○一九年则又发展出高雄春艺节版本。「土地计划」之所以珍贵,是因其是台湾剧团中少数深耕田野、贴近土地议题、且长期养成的创作计划,同时,也在社会运动的轴线下,用剧场描绘出个体在议题中的挣扎与思索。

转化虚构故事  批判环境议题

「土地计划」由《还魂记》与《蚵仔夜行军》构成,两者都以虚构的乡野传说与童话寓言,转化并批判台湾著名的环境议题:《还魂记》聚焦的是浊水溪上游的中科四期工程,其因高用量的用水需求,大肆开挖从清领时期便是主要农作水源的莿仔埤圳,导致南彰化农业用地缺水、农民被迫挖井、加速地层下陷等问题。二○一四版和二○一六版的《还魂记》,皆以溪王的故事为引,小人物的日常或情感纠结为轴,将开发工地的写实场景,与溪王的视角相互交错,以物件、诗、歌队与身体,诗意地呈现出小人物面对官商勾结的无力与愤怒。

《蚵仔夜行军》则是个虚构的蚵仔童话,演员从蚵仔的视角,带著观众一路经历养殖蚵仔群的畸形、小蚵仔的反叛、野生蚵仔的生猛、蚵农村落的萧条,以及最后进攻大火龙的过程,并不时穿插著演员自编自唱的幽默歌曲。全作以明亮与戏谑的基调,细致呈现云林台西六轻工厂对当地蚵农的污染:这座在廿年前诞生的石化王国,不仅是台湾第一名的碳排放大户,也让蚵田中的蚵苗,因饱受化学物质的摧残而严重变形,此外,附近的蚵农也因长期暴露在六轻外泄的氯乙烯气体,比常人更易罹患癌症、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然而,这座台湾最大的石化王国,至今仍在持续扩厂,蚵仔夜行军对抗大火龙显然是一场徒劳,但却是不得不继续下去的抗争。

交会七年  创作者与土地的生命交织

从二○一四年的社运激情,到二○一六年的沉淀反思,再到二○一九年的丰厚成长,这七年间,土地计划所带来的田野调查,已是三缺一的日常:他们拜访云林蚵农、学打蚵壳和串蚵串;他们溯浊水溪而上到溪洲、到上游的集集拦砂坝;他们在六轻发生气爆事件时,回到村落中探访。土地的故事与人物,并不只服务于特定作品的创作,在七年的不断交会中,创作者与田野地,早已交织在彼此的生命里。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说故事的人  三缺一剧团

成立于二○○三年,以演员与集体创作为基础,作品多在社会与个人之间交织,兼具公共议题的转化,以及私密的经验与反思。艺术总监为魏隽展,团长为贺湘仪。两人皆擅长运用身体、物件与偶戏,创造魔幻且诗意的剧场叙事。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