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版社会中的伪童话(蛋妹 ViviChen 绘)
焦点专题 Focus 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童话

翻版社会中的伪童话

非常林奕华、表演工作坊《快乐王子》

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本身就是映照残酷现实的暗黑故事,在林奕华二○○三年的同名版本中,则是将男女主角的镶嵌在王尔德的价值观、世界观中;同时也将王尔德对人性、人际关系的观察,作为小鲜肉与富婆情感关系的背景。现实对照原不在于时局,更在于利欲薰心、人情冷暖。

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本身就是映照残酷现实的暗黑故事,在林奕华二○○三年的同名版本中,则是将男女主角的镶嵌在王尔德的价值观、世界观中;同时也将王尔德对人性、人际关系的观察,作为小鲜肉与富婆情感关系的背景。现实对照原不在于时局,更在于利欲薰心、人情冷暖。

二○○三年,香港「非常林奕华」剧团与台湾的表演工作坊,合作改编英国文学家王尔德童话的《快乐王子》。由林奕华、胡恩威编剧,吴彦祖、丁乃筝与陈立华主演的《快乐王子》,在香港文化中心剧场首演,一票难求,下半年旋即于葵青剧院载誉重演。重演版的镜框式舞台,纵然改变了《快乐王子》原先设定「三面台」观众围观的格局,在二○○三年「SARS阴影」笼罩下的童话世界抽绎现实,个人的无助呐喊、永恒的群己关系难题、良好愿望与现实的落差,还是弥漫在剧场空气之中。《快乐王子》由台港「剧场种子联队」演绎,约十段各自成篇的剧场非线性叙事,每节夹杂「香港才子」陶杰对王尔德不同名篇金句的诠释,把Daniel和Lydia的故事镶嵌在王尔德的价值观、世界观中;同时也将王尔德对人性、人际关系的观察,作为小鲜肉与富婆情感关系的背景。

觥筹交错中的化妆舞会

世上原无童话,只有悲欢离合、啼笑因缘。

Daniel和Lydia分别是一名青年实习律师和一名中年富婆(丈夫失踪多年),两者年龄相差约廿载。《快乐王子》从一个衣香鬓影的慈善酒会开始,Lydia为纪念雕像揭幕,同场还有不少社会贤达把酒寒暄。跟随师父毛立华来应酬的Daniel,由于身长玉立、脸蛋俊俏,很快便受到注目。涉世未深的他最吸引人的还有一脸稚气,俨如快乐王子,冲进香港一千元钞票图案作地毡的名利场。这时候,陶杰笑言:「王子是世上最孤独的职业。」──when we are happy, we are always good, but when we are good we are not always happy──菁英与伪菁英、中产与伪中产、上流与伪上流,在觥筹交错中上演化妆舞会,最终都稳坐既有的身份权位,谋求进一步(对他人)的操控。

语言是一套心理游戏。Daniel和Lydia从电影谈起,Lydia认为电影是有控制性的艺术形式,逆反了她最珍视的自由,特别不喜欢。然而她却每每想要掌控别人,如Daniel、立华和她那人间蒸发的丈夫。用王尔德的说法:“I like men who have a future, and women who have a past.”人人都不过是各取所需。我们所身处的「翻版社会」,又经常把人推向富裕或漂亮的翻版,走上成功方程式。语言衍生的话语,也是一套心理游戏。

童话对照现实人情冷暖

从文学角度来说,童话乃是一种小说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故事的结局」(fairy tale ending)通常也指向快乐的结局,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这是伴随著十九、廿世纪「儿童之发现」后出现的写作模式,在此之前的「格林童林系列」,甚至有不少充斥血腥暴力的「儿童不宜」情节。至于香港剧场的童话改编,却是大量的对镜自照、人欲横流。最后吴彦祖饰演的Daniel长大了,丁乃筝饰演的Lydia身败名裂。现实对照原不在于时局,更在于利欲薰心、人情冷暖。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说故事的人  林奕华

香港剧场导演、编剧。一九八○年代与友人组成「进念.二十面体」,一九九一年旅英期间成立「非常林奕华」,迄今编导五十九出舞台作品,曾凭《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与《红楼梦》获上海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导演奖。二○一五年推出「舞台映画」,将「四大名著」系列放上大银幕。出版著作包括《等待香港》、《娱乐大家》和《恶之华丽》等系列,二○一六年出版第一本研究其导演作品的著作《Who’s Afraid of 林奕华:在剧场,与禁忌玩游戏》(徐砚美著)。二○一七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家年奖」。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