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钧润《初见》改编自珍.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将背景置放在五○年代的香港。(Hay Lee 摄 中英剧团 提供)
香港

剧场翻译鬼才最后作品 陈钧润《初见》珍.奥斯汀

翻译经典西方戏剧,从纯粹引入介绍到透过改编融会本土语境和文化,展示粤语主体性与认同,香港翻译家陈钧润的贡献可说极为重要,其翻译剧作超过五十个,包含喜剧《嬉春酒店》、《女大不中留》等,都是中英剧团制作。可惜他于去年秋天离世,最近中英剧团推出他从珍.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翻译的《初见》,书写五○年代华洋杂处的香港,突显中英独有的中西文艺背景。

翻译经典西方戏剧,从纯粹引入介绍到透过改编融会本土语境和文化,展示粤语主体性与认同,香港翻译家陈钧润的贡献可说极为重要,其翻译剧作超过五十个,包含喜剧《嬉春酒店》、《女大不中留》等,都是中英剧团制作。可惜他于去年秋天离世,最近中英剧团推出他从珍.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翻译的《初见》,书写五○年代华洋杂处的香港,突显中英独有的中西文艺背景。

「呢个男仔,尚未娶妻,最好做我女婿!」用广东话念起来的这些押韵对白别有港式风味,观众听来还可以点头打拍子,广东话的音乐感格外让香港人感到亲切,即使不懂也感染其魅力。以粤语演出戏剧曾一度令本地剧场制作人怀疑,是否让听不懂的华文剧场观众觉得太有距离,但这样原汁原味的语言与节奏,近年在中国内地剧场得到不少观众支持,以香港话剧团为例,其粤语演出的作品就获得不少重要奖项。

翻译剧作粤语版  鼓动文化生命力

因此如何让粤语戏剧继续在香港发挥影响力是重要的。香港中西交汇的优势一直在文化上让本土作品充满生命力;而翻译经典西方戏剧,从纯粹地引入和介绍,到自觉地透过改编融会本土语境和文化,展示粤语的主体性与认同,陈钧润的贡献极为重要。在香港大学主修英文和比较文学的陈钧润,涉猎不同演艺范畴,既写剧评与乐评,也是填词人,至于翻译的剧作则超过五十个,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几个喜剧作品如《嬉春酒店》Spring Fever Hotel、《女大不中留》Hobson’s Choice都是中英剧团的制作。

可惜的是陈钧润二○一九年秋离世,观众最后能看到他的翻译作品,就是中英剧团最近搬演的《初见》。作品原著是珍.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初见》以小说原名的意思翻译,而作品则置放在五○年代的香港,小康中产的白家女儿们与回流香港的上等人江达之的爱情故事。场刊中写道:「他在剧中糅合中西元素,书写五○年代华洋杂处的香港,突显中英独有的中西文艺背景。」的确,剧团的名字本身就反映了其独特的混杂性,不论在演出语言和演员背景的组成,都在在见证两种文化的游动与协商;往后随著本土剧场在量和质方面的发展,新一代的观众未必完全了解中英剧团的初衷。

中英剧团二○一八年正式成立文献库,文献和作品的整存除了有助观众了解剧团发展,这些珍贵的香港文化资产亦宜在风雨飘摇时让人再肯定心之所在。这次《初见》的演出,剧团制作了网上版的陈钧润纪念特刊,内载有他的生平和小部分作品的选段介绍,当中包括在《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后的两年,陈钧润于一九八六年为剧团首次改编莎士比亚的剧作《第十二夜》为《元宵》,唐代广州的背景让当年的观众眼前一亮,而原剧本中的诗意由他转化为以粤语念出来的唐诗,是香港戏剧翻译的代表作品。

突显广东文化  珍.奥斯汀也在地

之后陈钧润式改编在《女大不中留》等作品中更见发挥,押韵数白榄(数来宝)、广东歇后语的活泼在演员能量的配合下让观众开怀不已,而这些设计在《初见》中亦有同样处理,甚至加入多场粤剧演唱突显广东文化的特色,如何让白家二小姐认同以至吸引原本对此充满偏见的江达之。诚然作品让人缅怀旧日的情怀,包括香港和中英剧团,但有些处理拿捏不尽精准有点可惜,要细味珍.奥斯汀笔下人物的深度,和情感压抑的纠缠,则恐怕难以两全其美了。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