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
-
藝@書
精進古典音樂的講座精華
光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與古典音樂難以構成聯想;但一看到作者竟是大名鼎鼎的李奧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想必一定是關於音樂創作或樂團指揮的相關書籍吧?!待翻開內容又看到了許多譜例,相信許多讀者心中必定充滿詫異,這本書究竟在說什麼? 事實上,本書的標題《未解的問題》來自於伯恩斯坦1973年在哈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所進行的一系列講座名稱,其發想源自美國作曲家艾伍士(Charles Ives)在1908年所寫下的同名小品。艾伍士的這首曲子激發了伯恩斯坦的靈感,那就是「進入到20世紀後,音樂要往何處去?」,而伯恩斯坦在哈佛大學的系列講座便以此為名,以6場講座的規模為學生們闡述他的想法與理念。而本書就是這6場講座的演講內容,經過編輯們的潤筆挑篩精練而成。 雖然這已是近半世紀前的講座了,但伯恩斯坦精闢的觀點與見解放在身處於21世紀的當代仍歷久彌新。首先,他以跨學科的方式提供了一種分析音樂、解釋音樂歷史的新方法。在第一場講座中以柯普蘭的《鋼琴變奏曲》作為楔子,援引簡單的音樂主題向聽眾闡明音樂發展的各種可能,同樣的4個音可以成為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中的主題,也可以演變成拉威爾的《西班牙狂想曲》,甚至是烏德香卡舞團中的印度音樂。由此觀點出發,伯恩斯坦嘗試以美國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語言理論為基礎,向聽眾建構起他對於「音樂要往何處去?」的思考邏輯。 在前3場講座中,伯恩斯坦試圖從音韻學、句法及語義學來分析音樂在聲音、結構與意義上的組成與發展,並將焦點著重在古典時期的音樂。到了第4講〈歧異的樂趣與危險〉中,伯恩斯坦解釋了浪漫時期音樂中關於和聲的不確定性與結構自由等特色,並仔細分析了華格納在《崔斯坦與伊索德》裡大膽卻又充滿創見的和聲手法。第5講〈二十世紀的危機〉則介紹無調性音樂的衍生過程及此一潮流所可能引發的重大危機,同時也在此揭示了艾伍士在《未解的問題》一曲中對於此一潮流的憂心與反諷。最後一講〈大地之詩〉則將重點放在斯特拉溫斯基的創作觀,伯恩斯坦認為斯特拉溫斯基已為這個「未解的問題」找到了答案。 而本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將近一百則譜例,洋洋灑灑地分布在書上各處猶如一本專業的音樂分析教材。事實上當年伯恩斯坦在演講時時常信手彈奏他所要示範或舉例的音樂段落,有時也
-
思想不短路
歷史從不重複,重蹈覆轍的是人
不同於科學理論和科技產品的更迭興替,藝術風格雖然也有時代趨勢及風騷引領的現象,但一方面會更強調甕底好酒的沉澱過程,二方面在本質上或許更能超越時間性及講究累積。正因為如此,認真的藝術工作者應該要比科學家更用功學習多方面的知識,並能溫故知新。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酒神、暴君、哲學家 那些點亮舞台的音樂魔法師
指揮,往往都有獨特的性格,或是王者的性格,因為他必須駕馭一個樂團,其音樂知識與博學,當然必備,領袖魅力更是不能缺乏。但就算是王者也有百百款,有像酒神一般隨興但音樂超有魔力的福特萬格勒,有講究理性如同阿波羅的托斯卡尼尼,有充滿哲學思維的傑利畢達克,也有以要求嚴格、性格如暴君獨斷的卡拉揚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跨越國界 再創高峰 台灣新樂季觀察
台灣各家樂團總是能跟國際接軌,今年的壽星是百周年壽誕的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台灣各西樂團體都端出歡慶菜色,因為伯老的創作多元雅俗兼備,也讓樂季節目更豐富精采。向來是重點菜色的歌劇當然不能錯過,不管是音樂會式或全本搬演,難得劇碼或全新創作,都是樂迷複習嚐鮮的必選。而樂團不只在國內精采揮灑,也紛紛出國揚威,讓台灣的聲音走遍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一:音樂與戲劇
戲說音樂熱鬧非凡 東西競豔各自繽紛
今年適逢集作曲家、指揮家與鋼琴家於一身的美國音樂大師伯恩斯坦百歲誕辰,各團都安排了與其音樂劇《西城故事》相關的演出,讓觀眾重溫大師手下的愛恨交織。當然各種歌劇、樂劇也是樂迷關注重點,海頓神劇《創世紀》、巴爾托克歌劇《藍鬍子的城堡》都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劇碼。國樂團的戲劇演出也不遑多讓,結合民俗陣頭、歌仔戲、音樂劇,多元好戲讓人目不暇給!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四:主題系列
跟著主題走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主打歌
各大樂團排出的主題系列,最能看出其樂季節目主打要點,這個新樂季有幾個主題值得關注:歡慶百歲誕辰的伯恩斯坦,NSO與NTSO都不落人後、幫忙慶生;作曲家系列則有蕭斯塔科維契、布拉姆斯、西貝流士等陪伴台灣樂迷;另值得注意的還有台灣電影相關音樂會,導演李行與作曲家周藍萍的電影樂章,將喚起大家深刻的回憶時光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國、美國
伯恩斯坦兩岸發燒 新生代指揮站穩腳步
今年適逢美國指揮家暨作曲家伯恩斯坦的百年冥誕,身為第一位美國本土出身、但能征服征服歐洲的北美指揮家,大西洋兩岸的英美兩國,也紛紛為伯恩斯坦端出精采樂季菜色。另一方面,倫敦交響迎回賽門.拉圖自是盛事,但誰能繼柯林.戴維士爵士之後成為英倫樂壇盟主?而美國樂團中幾位新生代指揮也已站穩定位,未來能否突破外在環境困局,值得觀察。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盛夏魅力人聲 全台引吭飆唱
每年暑假的合唱饗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在七月底登場,今年邀請了國立新加坡大學合唱團、芬蘭夜鶯女聲合唱團、拉脫維亞Balsis合唱團、瑞典Dynamic Vocal人聲樂團、英國阿波羅五重唱、香港拔萃書院合唱團等來台,開閉幕音樂會更安排台灣指揮家莊東杰與匈牙利指揮家嘉保.豪勒隆分別領軍演出伯恩斯坦《齊徹斯特詩篇》及莫札特《安魂曲》,繞梁歌聲,將全台飆唱。
-
藝@CD
馬勒年瘋馬勒
今年是大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誕生一百五十週年,而明年二○一一年則是他逝世一百週年,這位在世以指揮聞名,一生致力交響曲與藝術歌曲創作的作曲巨匠,在樂壇的地位與日俱增。 因此接連兩個「馬勒年」,全球各地有許多馬勒相關活動,無論唱片出版、音樂會、研討會、或傳記出版,是大家一起瘋馬勒的絕佳時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樂季壓軸 馬勒最夯!
當馬勒說「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出頭天」時,或許他就是預言今年春天的紐約。在沒有整數的生辰或忌日的情況下,卡內基音樂廳和紐約愛樂兩大古典音樂的龍頭,竟都以馬勒來結束本樂季,讓他出頭得十分徹底。
-
四手聯談
指揮!
「指揮」真是讓人羨慕!從來就不用質疑自己脆弱的神經系統,不像其他器樂演奏家,特別是鋼琴家們,在每天苦練十小時後,還得戰戰兢兢生怕出錯。雖然,獨奏家們在音樂演奏這行業中算是頂尖角色,許多大牌指揮對獨奏的天王巨星都仍然畏懼三分,唯諾是從。然而,「指揮」這行業,真是太吸引人了,讓許多傑出獨奏家們紛紛拿起指揮棒來帶領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
拼票房也拼面子 老指揮仍領風騷
美國眾家大樂團,不知是否對美國經濟深具危機感,○八/○九樂季節目排出的節目趨於保守,不敢標榜新創作,多以經典曲目搭重量級演出陣容,拼票房也拼面子。兩位老指揮馬捷爾與杜特華,一個將去職一個接新職,同時在這個樂季引領風騷:前者即將讓出紐愛大位,卻排出給接棒人吉伯特下馬威的節目,好顯示他的凜凜威風;後者則是鹹魚翻身,接下費城管絃,重展當年丰采。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由音樂領軍 把台灣「秀」出去!
七月上旬時,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以「無任所大使」身分,帶領國家交響樂團(NSO)出訪日本,在札幌、釧路兩地演出,並成為太平洋音樂節首度邀請的日本以外亞洲樂團,而演出之精采,也獲當地音樂家與樂評的好評。陳郁秀表示,未來更希望把NSO帶到歐美,打造NSO成為台灣的音樂品牌,最重要的就是把台灣優秀的音樂文化展現給世界看,為台灣外交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
戲劇 幫派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西城故事》挑戰莎士比亞的音樂劇傳奇
改編自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美國音樂劇《西城故事》,本地觀眾應該早已透過電影版對其中劇情與音樂相當熟悉。這齣由知名指揮暨作曲家伯恩斯坦作曲、傑洛姆.羅賓斯編舞導演的音樂劇,據說當初是為了「打敗」當時聲望如日中天的斯特拉溫斯基與巴蘭欽的舞劇而作。現在看來,《西城故事》應該算贏了,全世界看過《西城故事》的觀眾恐怕比看過斯氏《春之祭》的多很多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值得關注的市場現象
萬事俱備,東風已吹——音樂劇能不紅嗎?
這幾年來音樂劇行情陡升,西方百老匯大戲紛紛進軍華人世界,今年從開年的《歌劇魅影》就掀起一連串的音樂劇旋風。何以這些在百老匯演出超過十幾二十年的戲還能如此翻紅華人世界?其實巨變的是華人自己的生態,是自己吹起的一股東風,對西方音樂劇產生了需求。這股需求,短期內會表現在市場熱度上,但熱度過後的長期發展,則是值得我們關切的文化議題。
-
封面人物 People 認真的「導航者」
指揮棒下,經略音樂沃土
簡文彬認為,本土創作與觀眾間的互動障礙,錯也許並不在作曲家和觀眾,而在於表演界沒有提供足夠的環境和條件。是否果真如此,當然有賴長時間實踐和試驗,但簡文彬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個冒險,因為他認為無論如何,嚴峻的現代環境中,停步不前終是死路一條。
-
專題
可左可右,普世尊崇
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處在西洋思想史上的啓蒙時代,所以他的音樂散發了與現實、命運抗爭的味道,而他的音樂更啓發後世追求自由與人道精神的理想,像是歌劇《費黛里奧》中的法國大革命。他也是日爾曼民族的榮耀,就如德國音樂家舒曼所說:「歌劇是屬於義大利、革命是法國、軍隊是英國,德國則是貝多芬」。
-
焦點
紐約黑街殉情記
《西城故事》的戲劇語言、美學手法早已過時,然而這部作品背後隱含的文化、歷史意義以及它所集匯的創作才華,才是讓它名列五〇年代古典音樂劇壓卷作品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