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是个谜样的角色,外界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决策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工作内容有多么纷乱庞杂。尤其对流动于各团队中的独立制作人来说,究竟这份工作的实际轮廓为何?有不少人仍如此回答:「持续探索中」。幸亏近年来,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亚洲串连」带给制作人开拓新视野的机会。藉著此次专题,本刊邀请几位独立制作人分享、剖析各自「在亚洲」的独特经验,提出对此工作的未来展望。
结盟打造面向世界的窗
作为表演艺术独立制作人和推广者,近几年我有机会以个人、团队或协作者身分参与各式国际交流或市场展会,今年加拿大表演艺术展会(Conference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e la scène / 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简称CINARS)的「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Asian Independent Producers' Choice)可说是在疫情中的新尝试。我以此经验出发,浅谈独立制作人参与国际连结的策略和可能性。
CINARS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表演艺术交易会,也是各国表演团体及经纪公司经常参与的年度活动之一,在表演艺术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重要的艺术交流平台。两年一度的活动原订应于2020年11月于蒙特娄市举办,因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宣布延期至2021年5月底,之后因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将所有的演出及交流活动都转为线上办理。台湾今年除了有3个表演艺术团队自行报名参加,还有王宇光的微光制造团队《捺撇》、王世伟获得2020年台新艺术奖的《群众》,以及田孝慈的两支编舞作品《在那些消逝的时间里》及《Re:在那些消逝的时间里》等4件作品,是透过「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平台推荐,面向国际市场。
「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是由澳门独立制作人邝华欢(Erik Kuong)发起的企画,邀请日本同业Fuyuko Mezawa和我,各自选荐区域内值得国际注目的优秀作品,透过串流技术,进行线上showcase,向CINARS的与会者介绍东亚的艺术家们及其作品。面对庞大的国际市场展会,Erik的想法很实际,他认为:既然已申请了一个网上的showcase摊位,只呈现单一国家的作品似乎略显单薄,不如多邀几个国家的节目,丰富摊位内容、增加吸引力,一旦访客停留时间拉长,后续的各种可能性也会相对提高。
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在CINARS展开跨国合作,但此小型平台集合展演节目的操作方式,Erik和 Fuyuko已分别于日本的「TPAM 表演艺术会in横滨」展会中执行过聚焦澳门剧场作品的《澳门制造Made in Macau》,和让日本年轻编舞家崭露头角的《Dance Showcase of Young Choreographers》,这次两人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另外邀请在台湾的我,在CINARS的「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一同合作,进行一次扩大范围与规模的联合实践(与实验),最后呈现包括1个全本音乐剧场制作、1个长篇舞蹈演出、8支舞蹈影片,和10个来自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的舞蹈短作。
让独立艺术家、小型制作被国际看见
这些作品不全然是3位独立制作人自己制作或经纪的演出,为其推广也不会为我们带来实质收益。事实上,由于本次为创新模式的初探计划,从CINARS的报名注册的行政联络,到上架露出等线上播映技术处理,皆未收取艺术家分毫,作品若因此获得邀演,也毋须另行回馈我们任何费用。「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纯粹希望透过这样的分享,让世界看到亚洲部分区域内的艺术潜力与动态,并期待透过结盟式的推展策略,能为独立艺术家及小型制作突破参与市场型展会的困境。
这类整合型的策划常见于国际展会或艺术节庆中,只是大多会以政府或机构直接或间接提供财务、行政甚至现场执行上的资源,组合而成「国家队」的形式出现。例如文化部于爱丁堡艺穗节的「台湾季」,或是在首尔表演艺术市集(Performing Arts Market in Seoul,简称PAMS)与北美地区表演艺术经纪人协会(Association of Performing Arts Professionals,简称APAP)的年会中,常见的大型音乐经纪公司为旗下代理之艺术家客户们包场进行的宣传展演等。无须肩负政策任务的独立制作人,相对地在节目安排上更具弹性,能够向国际市场提出不一样的创意观点,但同时也面临在有限资源下进行市场开发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挑战,「结盟」成为独立制作人的业务推广策略之一,最实际的考量为降低成本、分担风险,并扩充产品或服务内容,进而提升竞争力与获益可能。以「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案例来看,这种任务式的有机组合和不服务单一对象的自由度,展现了独立制作人在业务规划上的创意与弹性,也彰显了其个人连结亦为产业资产的价值。
点线面体全方位伙伴关系
结盟事实上就是一种伙伴关系。有句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它固然说明了同伴的重要,但仍停留在平面的想像,若能以互助共好的原则一起前行,即便路径角度不尽相同,也许反倒能因此以点连线,延伸成面之后建构出立体,为所有于其中的人打造出理想的空间。独立制作人在国际网络点线面体的建构与推进中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并不亚于馆节机构。最明显的例子是国际民间组织「亚洲制作人平台」(简称APP)和当中交流与培育并进的年度工作营(APP Camp)。
自2014年起,透过APP各式活动而开展的个人连结、创意合作和网络推展成果丰硕,这次在CINARS的「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也可作为一例:Erik与Fuyuko是在年度工作营中相识,我与Erik虽为旧识,但也是从2017年APP的筹备会议起才开始专业上的合作,之后陆续分进合击各国际展会。多年来我们持续关注彼此的专业发展,至今年通力延伸起呈现成果的面。
如前所述,「亚洲独立制作人精选」的平台合作是一次实践与实验,由于是第一次的尝试,效益尚待观察,但对我个人来说,它已经成功达到协助独立艺术家们及其制作以线上型态在国际展会中发表的价值。作为一个独立制作人,这次难得的经验除了让我和国内外同业有了不一样的互动面向,有机会重整并探索更灵活的商业模式,也更加确信每一个人都是网络的载体,是重要的定锚,无论启动自机构或者民间、是主动创造或是被动推展出的点线面体,专业与诚信都是对外串连的基础,视野与实践能决定网络空间的维度。这些都提供我许多未来持续发展国际连结的思考,收获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