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博允(张震洲 摄)
音乐

回望创作六十年 许博允重现自己的经典

新象基金会创办人许博允,多年来以推广艺术为职志,引介各国表演,并提拔新生代艺术家。同时,他也以作曲家身分谱写了多部经典创作。今年适逢创作60年,他将以4场音乐会,搭配新编的舞蹈、造型、服装等,重现《琵琶随笔》、《心》、《寒食》、《点・线・面・体》、《境》,并且世界首演新作《长笛随想曲》,献给长年在艺术、工作、与工作携手支持的另一半——「长笛教母」樊曼侬。

新象基金会创办人许博允,多年来以推广艺术为职志,引介各国表演,并提拔新生代艺术家。同时,他也以作曲家身分谱写了多部经典创作。今年适逢创作60年,他将以4场音乐会,搭配新编的舞蹈、造型、服装等,重现《琵琶随笔》、《心》、《寒食》、《点・线・面・体》、《境》,并且世界首演新作《长笛随想曲》,献给长年在艺术、工作、与工作携手支持的另一半——「长笛教母」樊曼侬。

许博允创作生涯六十周年

2022/3/3~4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2022/3/10  19: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音乐厅

2022/4/19  19: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许博允创作多少年,我们就认识多少年了,我们俩在音乐、艺术上志同道合。」樊曼侬在记者会中透露:「他百忙中还能抽空写作品,以一个音乐家来说,他的作品是个特别的案例,他的音乐跟别人不一样,是潜藏在内心的世界,我非常敬佩这个老伴。」

在现场演出《琵琶随笔》之后,许博允回忆:「距离当年由王正平演奏至今已经47年了,全世界演奏超过一千次以上。」为了《寒食》,他逼迫男中音张清郎拉高三个半高度演唱,并且研究京剧唱腔、也牵起冈田打击乐团与击乐家朱宗庆亦师亦友的感情。而对于《境》这部作品,他则一反工作时的霸气,感性地说:「作曲的人只是媒介,真正重要的是打击与人声的对话,听众最后的接收者。所以《境》是听者的音乐。」

朱宗庆表示:「许先生年轻时我还很小,看到他对艺术推广的热情,非常佩服。他对打击乐贡献很大,影响的不只我,还有打击乐家徐伯年、作曲家陈扬等等。」这次演出《境》、《点.线.面.体》两首乐曲,在音响、音量控制以及音色都相当不一样,朱宗庆认为:「仔细听完后,都会起鸡皮疙瘩。」

文化评论者林谷芳特别以老朋友身分前来,提出他对于许博允的观察。他认为可以从三个向度来看许博允:「第一,他几乎是在那个充满光明、希望时代的代表。」台湾文化从60年代创作,70年代奠基,80到90年代开花结果。当时的那种开阔度、四海都可为我之用的概念,给华人地区跟刚开放的大陆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第二,他是浪漫的代表。」他无可救药的浪漫,就是对一件事情的热情一头栽进去。那超越于现实之外才有的浪漫,让他不畏挑战。「第三,他是一个开阔的才子。」林谷芳说:「我早年演奏琵琶,在我眼中,最自然、浑然天成的,甚至后来现代派的作品没有能够超越的,就是这首《琵琶随笔》。」

即将为《寒食》编舞与演出的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吴兴国,则有感于新象创办的艺术节,让他看到世界、不断吸收全世界最高尚的艺术,而许博允的鼓励也让他立足传统,并且有勇气往前走。在这次,他说:「听到音乐的第一天就将舞编完了,心情非常激动。即使有些细节非常凝聚、难捉磨,但我会达到此生对20世纪表演艺术的感觉,并且在这地方回报、感谢并致敬。」

4场作品中有经典也有新作,除了人声、舞蹈、戏剧的多元跨界外,更有京剧声腔与难得的蒙古吟唱及日本能剧等。聆听许博允的创作,也聆听一段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演变,理解他身为作曲家,对音乐创作的真性情与独特的艺术观。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