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挥家殷巴尔于今年6月与台北市立交响乐团解除续任合约。(台北市立交响乐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号外!二○二二表演艺术年度回顾(下) 年度现象

难敌本土疫情骤升,表演艺术票房一片惨澹

现象九:COVID-19延烧下的市场挑战

新冠肺炎肆虐至今,台湾虽奋力守至2021年中始出现大型灾情,表演艺术界却自2020年春即受到冲击,各项疫情管控措施也直接或间接对演出呈现及票房收益产生影响,2022年底台湾总算迎来开放,过去这一年的风雨飘摇,可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演出取消日益频繁

表演艺术先百业而衰,许多在疫情前表现亮眼的团队也难敌大环境连年不景气,比如今年4月初,疯戏乐工作室Studio M原定于台中国家歌剧院演出的音乐剧《当金莲成熟时》,在首场前8天突然公告取消,消息一出引来多方关注,艺术总监王希文也以脸书讯息对演员们表示「抱歉没能守住你们的舞台」,并直接承认「剧团行销轻忽且未能有效推票是事实,出了台北后的疯戏乐还差得远」。

因票房表现不如预期而取消演出的不只疯戏乐,PROJECT ZERO于2020年首演了颇受好评的音乐剧《分手快乐》,原定今年9月底、10月初在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戏剧院及台中国家歌剧院演出共6场,不料却在9月中宣布将减为中、南部各一场,由帐面观之,原定6场近6000席的售票压力对一个本地制作来说已是沉重,再由粉专公告的数据来看,演出前两周尚有约5成票券未售出,而在此前制作团队已使尽各式文宣、通告、见面会、名人推荐等行销手法催票,可惜票房仍未获起色。

《当金莲成熟时》(董恩劭 摄 疯戏乐工作室 提供)

疫情显化种种困境

对于未获公部门资源挹注的民间展演团队来说,票房收益直接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生计,若明知某档节目票房惨澹且救援无望,在商言商,取消的确是务实的做法,如此境况在疫情前也时有所闻,只不过以往不明说的理由,现在都摊在阳光下讲。

表演艺术本就小众,台湾的市场规模能否养活相关从业人员也一直是个待讨论的议题,即便在票房未受疫情冲击的时代,想在财务面上取得平衡收支已是难事,近年受到疫情催化,制作端遭遇的困境影响了票房表现,票房不佳则让制作端失去信心,彼此形成恶性循环。何故?

首先是疫情前期的间隔座位规范大大影响收益,检疫隔离规定也使得许多外籍演出者(a.k.a.票房保证)来台意愿降低,音乐类节目受此影响最大,比如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殷巴尔(Eliahu Inbal)于今年6月解除续任合约、小提琴家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2022年再度取消来台,尔后是台湾本地渐渐出现演出者及工作人员确诊,导致节目前置准备进度不佳,或因遍寻不著替补演出人选而取消,前者如2022北艺开幕季:谢春德《NEXEN未来密码——浮光叠影剧场》,后者如唐美云歌仔戏团原订于10月初再度演出的《光华之君》。

前述现象皆会改变阅听大众的购票习惯,最明显者即是购票时间点延迟,仿佛在等买滑垒票(Rush Ticket)般,只不过等待的不是深度折扣,而是能够看到演出完整呈现的保证,面对如此趋势,制作团队,尤其行销及票务人员,只能以强心脏来应对。

春燕何时归来?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王希文提到「出了台北」的票房挑战,这是台湾长年区域发展不平衡所种下的恶因,但在投入大量心血与资源做出作品后,要在发展定目剧的产业环境尚未成熟之前进驻单一场馆进行多场演出,或以巡演方式增加演出场次,著实让许多表艺团队左右为难,对盈亏自负的民间团队更犹如狭缝求生,虽说中、南部在国家级场馆建置后,渐渐培养出具有欣赏演出习惯的观众群,可惜这好不容易萌发出的表艺支持者,却又因疫情而却步。

疫后的观众参与估计还受到另一因素影响——线上展演逐渐普及化。现场演出形式固然有自己的魅力,但在观演时遭受的干扰也不少:迟到进场却又喧闹的人、手机铃声与亮光、演出中邻近观众发出的各式声响等,甚至演出场馆本身的舒适度都影响了观众的参与意愿,而前述种种都不会在观赏线上节目时发生,虽说目前无法评估这因应疫情而崛起的观赏模式会产生何种影响,表艺团队在顾及现场参与之余,是否有可能开启新的展演及获利模式?

疫情不仅冲击了表演艺术的呈现与票房表现,也一定程度地改变了观众的习惯,如此改变是暂时的?抑或永久?我们不得而知,但它是否呈示了什么新的机会?或是我们要静静等待观众回流,景气春燕归来。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12/10 ~ 2025/04/30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