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艺术节:回到日常,创造留下来的选择(鹿港囝仔文化事业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与它们的产地(三) 座标:彰化

今秋艺术节:回到日常,创造留下来的选择

「原来鹿港的生活不是这么无聊,它不是只是『场景』,而是可以『生活』的地方。」鹿港巷弄似乎正验证著今秋艺术节策展单位「鹿港囝仔文化事业」执行长张敬业说的这句话。

从鹿港少见的家庭餐厅「禾火食堂」出发,沿路走向酒吧「胜丰吧」——这是今秋艺术节重要伙伴许巨𪸩改造家族街屋,初始是作为今秋艺术节的展览空间,后来因艺术节察觉年轻人需求而开设。接著是老宿舍群改建的「和兴青创基地」,然后穿过错综巷道,在大街经过「郑兴珍饼舖」,新修整的橱窗是艺术节合作的街区策展,最后绕进市场,停在「鹿九酒专卖」。我们告别,然后张敬业又「回到日常」——这是今秋艺术节作为艺术节、又不只是艺术节始终努力又显得自然的意义。

鹿港,为什么要有艺术节?

2009年,张敬业即将完成艺术管理学业前,随著舞团到义大利,开启他对艺术节如何改变一个地方的想像,但也明白自己的故乡鹿港要集结艺术节的资源是有难度的。所以,2012年回到鹿港开始「保鹿运动」,先累积社区动能与集合年轻人,终于在2015年展开第一届艺术节(当时命名为「鹿港艺术节:今秋会」)。

鹿港,本就是拥有观光与文化资源的城镇。张敬业认为2012年举办的「台湾灯会」将其观光推到高潮,却是比较「不健康」的,因为这导致人们对观光、乃至于文化想像停滞在一个比较样版的样貌。今秋艺术节并不是非得要与鹿港有直接关系(但张敬业强调,参与的人都是鹿港的伙伴店家),而是要找到更多面向来观看鹿港,去回应丰富的地方层次感。也不该是单次性的,而有绵长且有机的关系,让接触到今秋艺术节的观众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再到鹿港继续追问、或产生新的联系。

数年累积下,张敬业大概归结出前来今秋艺术节的多半是外地人,虽说他对今秋艺术节的想像是要办给「在地人」的,但也清楚台湾人的习性——「唯有透过外面的人重视,在地人才会重视。」不过,对本地人而言,是逐渐习惯这个日常生活的地方有了这样一个艺术节,无须去探问「为什么」;同时,艺术节也让他们与其他店家有连结的机会,不一定得透过旧有的商圈组织、或社区营造协会,寻求共同目标,以相应的资源支持艺术节本身。这也影响策展团队的策略转换:「把更多的行销能量都放在外部,地方上就变成平常的交陪。」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