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艺术节:回到日常,创造留下来的选择 |
(鹿港囝仔文化事业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与它们的产地(三) 座标:彰化

今秋艺术节:回到日常,创造留下来的选择

「原来鹿港的生活不是这么无聊,它不是只是『场景』,而是可以『生活』的地方。」鹿港巷弄似乎正验证著今秋艺术节策展单位「鹿港囝仔文化事业」执行长张敬业说的这句话。

从鹿港少见的家庭餐厅「禾火食堂」出发,沿路走向酒吧「胜丰吧」——这是今秋艺术节重要伙伴许巨𪸩改造家族街屋,初始是作为今秋艺术节的展览空间,后来因艺术节察觉年轻人需求而开设。接著是老宿舍群改建的「和兴青创基地」,然后穿过错综巷道,在大街经过「郑兴珍饼舖」,新修整的橱窗是艺术节合作的街区策展,最后绕进市场,停在「鹿九酒专卖」。我们告别,然后张敬业又「回到日常」——这是今秋艺术节作为艺术节、又不只是艺术节始终努力又显得自然的意义。

鹿港,为什么要有艺术节?

2009年,张敬业即将完成艺术管理学业前,随著舞团到义大利,开启他对艺术节如何改变一个地方的想像,但也明白自己的故乡鹿港要集结艺术节的资源是有难度的。所以,2012年回到鹿港开始「保鹿运动」,先累积社区动能与集合年轻人,终于在2015年展开第一届艺术节(当时命名为「鹿港艺术节:今秋会」)。

鹿港,本就是拥有观光与文化资源的城镇。张敬业认为2012年举办的「台湾灯会」将其观光推到高潮,却是比较「不健康」的,因为这导致人们对观光、乃至于文化想像停滞在一个比较样版的样貌。今秋艺术节并不是非得要与鹿港有直接关系(但张敬业强调,参与的人都是鹿港的伙伴店家),而是要找到更多面向来观看鹿港,去回应丰富的地方层次感。也不该是单次性的,而有绵长且有机的关系,让接触到今秋艺术节的观众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再到鹿港继续追问、或产生新的联系。

数年累积下,张敬业大概归结出前来今秋艺术节的多半是外地人,虽说他对今秋艺术节的想像是要办给「在地人」的,但也清楚台湾人的习性——「唯有透过外面的人重视,在地人才会重视。」不过,对本地人而言,是逐渐习惯这个日常生活的地方有了这样一个艺术节,无须去探问「为什么」;同时,艺术节也让他们与其他店家有连结的机会,不一定得透过旧有的商圈组织、或社区营造协会,寻求共同目标,以相应的资源支持艺术节本身。这也影响策展团队的策略转换:「把更多的行销能量都放在外部,地方上就变成平常的交陪。」

(鹿港囝仔文化事业 提供)

回到日常的积累,延续今秋艺术节的能量

之所是「今秋」,最初是秋天的鹿港比较舒适,又是相对的旅游淡季。但在台湾目前的艺术节生态下,10月早已不是淡季,而鹿港的观光生态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这反而成为张敬业下一阶段的忧虑:「如果没有季节感,没有期待感,大家会期待这个艺术节每次愈来愈大、愈来愈多、愈来愈怎样吗?」不过,今秋艺术节在2019年之后改为3年一次,归咎于「期待感」是个「后设」的提问。

这样的转变来自于2019年时,逐渐发现每年筹办会影响支持艺术节的「鹿港囝仔文化事业」中的一线事业,包含餐厅、酒吧、民宿等。有别于台湾的艺文补助生态,今秋艺术节的举办除外界赞助外,最主要是这些事业的盈余挹注。张敬业说,有朋友笑他举办艺术节是在「打肿脸充胖子」,但是他认为「至少要能够有那么多的脂肪才可以去充胖子吧?」他表示,就算有补助资源,也会在相对健全的艺术节框架下,而不是被公资源引导,进入「分配资源」的境地,反而失去创造力。

改以3年为期是希望团队有更强健的体质,不管是在公司的企划行销、资源整合,还是餐厅、酒吧、民宿这些基本的商业营运,能够独立运作又彼此支持。同时,也会于明年就开始筹组艺术节的策展委员会,让「回到日常」这件事情发生在策展规划,累积能量到一个程度后,才去举办新一届的今秋艺术节,作为一种「成果展」的概念。

艺术节与鹿港,都是留给未来的人

筹办过程中,张敬业体认到地方往往会对年轻团队有不够信任的态度,「我觉得,这件事情能不能到我们这边就好了!我们算是有点资历了,面对新伙伴加入,可以去鼓励他、支持他。」至于《今秋志》的规划与诞生,也在此脉络下,第1期收纳了2015年到2017年的策展构想,希望能把自身的经验整理,提供给更多人参考。

张敬业在最后说了个小故事:「今年,民宿管家回馈一个重要的讯息是,他都会带5岁的姪子在鹿港看展览与表演,有一次,姪子就问:『为什么你们要办艺术节?』这问题让他想了很久,后来他说:『如果你看这些表演、那些展览,觉得很棒,你要想他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如果你想跟他们一样,就要想办法看到更多!』」

他接著说:「我们在做这件事情,不只让大家看到鹿港各种面向,更多是为了下一代。艺术节不只有办活动,然后愈办愈大,而是创造一个让下一代可以看见更多的环境。在家乡看见更多,对家乡的想像力才会展开。你一样可以到世界各地,可是要知道自己的根源在哪。」

对于今秋艺术节、或是对于鹿港,是从艺术节到日常生活的转换,而透过需求达到对地方有新的认同感。张敬业说:「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你有朝一日一定要返乡,而是当你想要留下来,然后想要回来的时候,是有这个选择的。」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3/01/31 ~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