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TIFA 自由击《20伍零》
2023/4/14~15 19:30
2023/4/15~16 14:30
台北 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每一段历史或许都有它的位置,以及所欲讨论的议题,然而声音是自由的,例如窗外的脚步声、远方的飞机、砲弹或者泡茶——声音没有立场,它是那样中立而且尽责地借由空气的震动,发散出去,公平地交给每一双耳朵,并且不经意地,为记忆凿刻。
这是「自由击」的最新作品《20伍零》,将背景锁定在近未来的2050年,回头反顾1950年的伤痕与欢愉,展开一场百年对话,让尘封的历史,透过客观的声音,召唤被人遗忘的记忆。

倘若遗忘历史,会诞生什么未来?
「我们总是说历史很沉重,但假如我们真的遗忘了历史,那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未来?」自由击的团长朱纯莹说。
作为声音剧场创作者,自由击长年以来都在寻找音乐与故事之间的平衡,今年的《20伍零》或可视为此般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他们找到了让声音作为主角的必要性,同时梳理出一条清楚的故事脉络:假定在2050年,众人彻底「遗忘了历史」,重视经济与生产远大过一切,那么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朱纯莹解释:「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想像那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当疏离的环境,我们失去了痛苦的记忆,同时也失去欢笑与情感,拥有的声音也只剩下工厂敲打的杂音了。乍看之下很完美,大家充满效率地操作机器,不过很多情感也会因此跟著失去。」
原来遗忘历史的结果,不是一段把心修复的过程,而是使灵魂变得麻木的状态,而其中,唯一有机会能够唤醒一切的关键,便是声音。
在这次的作品里,剧中的工人偶然听到来自1950年的物件声响,仿佛穿越时空、敲醒众人的耳膜。自由击欲借由这个故事探问:我们能否透过声音,让年代中大事件抹去正反对立之状态,更纯粹地从观众的耳朵中、找到不必特别被定义的位置,如此一来,一切不再存有「标准答案」,我们只需接收,并且感受。

闭上眼镜,声音带你站上舞台
故事有了,那么自由击如何使声音变成主角?音乐设计刘冠萍谈到,这次演出最富挑战性的,大概就是「拟音技巧的使用。」
刘冠萍回忆,「拟音」是排练过程让大家最伤脑筋的一个部分,举例来说,为了忠实地表现出「下雨的声响」,众人可能得花两、三个钟头寻找声音的质感,最后才能呈现出几秒钟的表演,她说:「所以我们搜集各种材质的纸类、铁盒、甚至可以说是垃圾……想办法找出物件的声音。」
拟音技巧其实是一种复古的表演方式,也是在广播剧盛行的大段老时光,相当仰赖的一种手法。刘冠萍解释:「1950年代还没有电视,许多人的记忆都是从广播连结的。我们就是抓住这个点开始,并且加入当时的『广播剧』元素,让声音成为场上的重要演员之一。」
另一方面,为了使现场观众的听觉不受座位而有所限制,现场观众将戴上耳机,感受诸多声音的细部变化。「我们也想过,要不要直接使用环绕式音响?但是这个演出毕竟还是座落在镜框式舞台,观众所在的位置,多多少少会影响他们听觉的感受,为了让每个观众都能够听到一样的场景声音,我们最后才选择使用耳机。」刘冠萍说,届时舞台中央将会放置一座假人头麦克风,而观众从耳机里收到的声响,将有部分来自现场的收音。换句话说,假如我们闭著眼睛感受,甚至会有自己置身舞台上的错觉,听见酒吧喧闹时的窃窃私语,或者是脚踏车由远而近、从左到右的细微变化。
声音或许无法代替我们的眼睛,却也许能够走进记忆的深处,挖出那些我们以为早就淡忘的事物。自由击的《20伍零》,不愿定义历史,将选择权交给观众的耳朵,无论听见的是伤痕或者美好,皆任君品味。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