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柏传(刘璧慈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被迫登入:非行少年,与特殊境遇的守望者(三)

主动出击的麦田捕手

专访善牧基金会刘柏传,陪伴生命差异一起成长

财团法人天主教善牧社会福利基金会(后简称「善牧基金会」)30余年来致力服务受暴妇幼、弃虐儿、中辍生、单亲家庭、新住民家庭、原住民家庭等,全台已有45处服务据点。其中,以特殊境遇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成立于1996年的台北市西区少年服务中心(后简称「西少」),更是台湾首间相关服务机构。

曾任职于西少14年的社工刘柏传,3年前因个人规划,从台北万华带著一家人前往花莲,经历1年的安置机构,再次回到善牧基金会的花莲光复中心。至少「14+3」的社工经验,与一位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相当,也呼应著他以「陪伴」与「支持」作为面对青少年的态度,而从空间的位移、时间的流动,刘柏传在守护每位特殊境遇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时,也观察出更多差异,并持续调整方法。

主动出击后的记录累积:西区少年的14年变迁

西少的特殊之处,在于「外展」是多年来很重要的工作之一。也就是社工会主动前往街头接触可以╱需要服务的少年,给予关怀、陪伴并开启后续服务,像是举办球赛、营队等活动。这有别于传统多以需服务者前往机构寻找社工,西少具备更多主动出击、接触不熟悉被服务对象的动能。此外,台湾近年开始对司法少年进行后续追踪,西少也早在成立初期就开始,因为他们认知到这群青少年终究得「回到社区」,与他们的关系也不能说断就断。

西少所关怀的青少年,不能用「犯罪」、「犯错」这样的词汇归类,因为他们的共通点多半是经济弱势,包含主要照顾者必须忙碌于劳动,迫使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照顾能量,于是流荡街头,连休闲资源也匮乏;甚至是一路被教育、社福等机制漏接,最后让帮派收纳,进而有犯罪事实。刘柏传提到自己在西少的同事以服务案例进行论文研究,而指导教授认为这群孩子是被社会排除的,甚至是「排除中的排除」,非常边缘。

「这就是让我很难过的事。他们能够选择的机会没有太多,所以真的必须自己找路走。」刘柏传说。

也因西少这种「主动出击」的个性,让刘柏传在这段期间内观察到这群青少年的改变,其中比较明显的是群聚地点,会因为警察相对强硬的查缉,而从撞球场、网咖等处逐渐移动到个别青少年的住处;另外则是智慧型手机的演进,社交软体、手游等也导致青少年较少群聚在外。同时,万华地区的角头势力逐渐外来帮派公司化经营,隐身于看似正常设立的公司行号,进行贩毒、诈骗等违法活动,这也改变对于吸纳青少年的训练机制,面对社工更有防卫心态。刘柏传说:「公司有训练,不要被社工洗脑,早期真的就是像哥们,有什么不爽就直接说,或者他们干完什么事,就来找我们告解。」这导致特殊境遇青少年的隐蔽性提高,也更不容易进行陪伴辅导,但他说:「我们在社区仍会持续陪伴著。」

几年下来,刘柏传更有感的是,除了这群青少年因各自背景的弱势,而造成低自信、低成就的状态,甚至在学校体制中被师长歧视、霸凌;这类青少年也多半有过动、或情绪障碍等问题。他断断续续从无名小站到脸书进行书写,记录下这群青少年的转变,他说:「让更多人认识这一群我觉得很认真生活、充满生命韧性,但不那么被社会给接纳的孩子。」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财团法人天主教善牧社会福利基金会

源于法国的善牧修女会,1987年承接全台第一所少女中途之家,1990年正式向台北市政府社会局登记「财团法人天主教台北教区附设善牧修女会」立案,后因政府法规、扩大业务,成为现今的全国性组织「财团法人天主教善牧社会福利基金会」。使命以妇幼服务为立基,以家庭服务理念为中心,帮助弱势边缘者建立自我价值与尊严,进而改善生活,并致力于实践社会正义与和平。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