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浩玮 面对「风」的心路历程
(郝御翔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被迫登入:非行少年,与特殊境遇的守望者(三) Behind the Scenes

余浩玮 面对「风」的心路历程

年少时的我也曾经迷失过,所以特别能体会处在浑沌状态里的青春,需要怎样的陪伴。在2010年到2014年之间,我很常被邀请到国中的高关怀班、少年观护所,以及当时仍称作感化院(现称少年矫正学校)等机构带工作坊或演讲。

「如果戏剧能够改变我,那我是不是也能够去影响曾经跟我很像的青少年?」于是2014年我开始推动「风筝计划」,希望透过艺术的力量把断线的风筝╱特殊境遇青少年带回我们的身边。

挫败:从热血壮志到现实打击

「风筝计划」的第一年,在福特汽车的赞助以及「陈绸少年家园」陈绸阿嬷的同意下,我邀请10位来自视觉、音乐、舞蹈、戏剧、装置领域的艺术家,进驻并举办营队,营队结束后带著4位机构的少年,用环岛100天的方式在全台各地的安置机构、育幼院、高关怀班巡回演出50场。

充满热血与的壮志的行动在落幕之后却波澜未平,回到机构的孩子有人逃离机构,为了生存只能铤而走险,犯罪然后被逮入监。再犯、再被逮、再回笼——这样的结局不是大家所乐见,也引起许多质疑:「当初说希望影响迷途的孩子,怎么你用尽全力却还是牵不回来?」

我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于全台湾到处找那4位少年,劝说他们回到机构、去他们所在的监所探望,甚至2018年时还把两个孩子接到青艺盟一起生活。最后因为价值选择,他们离开去过自己的生活。虽然18岁是为人生负责的开始,但他们的青春已划下休止符,那些本该属于成长阶段的关怀稀缺、盼望不再,为了生存,「活下去」成为他们生命最重要的呼求!

这些挫败与分离的经验也确实带给当时的我不小的打击,如果我能早一点遇见他们,那他们的选择与人生是否有所不同?

转念:多带一个孩子回头,未来就有机会更好

2017年,我接到时任嘉义县表演艺术中心主任的张世杰来电,邀请我把戏剧带进嘉义县民和国中慈辉分校。我才知道原来在安置机构之外,还有「中介教育学校」——如果在更前端的时候带给这些孩子正向的影响,或许有机会引领他们脱离拉力太强的环境,翻转境遇。

从2017年至今,基本上每个礼拜三我都会从淡水到嘉义上课,除此之外,也邀请许多朋友,包括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的何一梵副教授,剧场演员陈守玉、张释分与卢志杰,律师作家许峰源、性教育老师周欣仪等,一起为同学们授课。6年下来,我们也看见了学校的升学率从5成左右提升到8成以上。可见,借由戏剧能够引导这些同学找到目标与方向,这几年毕业的同学有人目标当厨师所以读餐饮、想当AI工程师而在高中选择相关科系,毕业后也顺利考上大学,去年更有第一位考上表演艺术科系的毕业生。

扩散:风也许不止,但有牵风筝的人

2022年,我希望将风筝计划扩散,与更多专业人士共同设计教学方针,培训一批有热忱投入中介学校戏剧教育的「牵风筝的人」。如今除了嘉义民和国中慈辉分校之外,苗栗的建国国中慈辉分校、花莲秀林国中慈辉分校、三峡明德国中慈辉分校都已经有师资,每周固定为各慈辉班同学带来戏剧课程,而且稳定授课两年。

感谢教育部、文化部的支持,以及磊山保经、家乐福文教基金会、乐米谷场、林芳瑾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大方认捐了4所学校两年的戏剧课程,陈永泰公益信托、与帝亚吉欧Keep Walking梦想资助计划支持牵风筝的人后台建置,让我们能够将戏剧教育的质化效益转化为具有影响力的数据。并将这样的经验模组化复制回更多有需要的教育现场。

风会继续吹,断线的风筝也有机会透过牵风筝的人带回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用这样纯粹的方式,让台湾慢慢地变好。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