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设定他们?他们就是『青少年』,不要设定,为什么要框架他们?他们很可爱啊!」从桃园女子监狱的收容人,到「少年矫正学校」新竹诚正中学的青少年们,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教授容淑华透过「应用剧场」的概念,与他们沟通、对话,而这句话似乎成为她面对他们的核心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她与团队进行「监狱剧场」计划的根本价值。
在英国念完博士、进到北艺大任教的容淑华,很向往指导教授执行的「监狱剧场」,但当时的她认为还没准备好,这类计划不能只有自己,需要更多领域的人才加入。于是,容淑华从高中的教育剧场做起,接触到医生、咨商心理师,终于在2016年因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的邀请,以接触即兴、戏剧、心理咨商等角度开始接触桃园女子监狱的收容人。在3年期计划完成后,透过矫正署转介,与诚正中学合作,从成年女性走进青少年的世界,而这始终是容淑华最希望关注的两种对象。
过程中,团队历经3轮的更动与交接,其中包含心理咨商、舞蹈、音乐、戏剧等领域的组成,尝试带给这群特殊境遇青少年更多生命的可能;同时,也观察到艺术教育的介入与观念转化、曝险少年的处境与出路等问题。
观察:中介教育学校的青少年处境
诚正中学是所「学校」,但以心理咨商背景加入团队的涂继方第一次进去时,却感受到一种「不舒服」与「震撼」。因为它的外观虽像是所学校,有操场,有教室,但宿舍明确体现矫正机构「集中管理」的样貌,而这也在这群青少年身上看到某种痕迹——涂继方观察到,他们多保持较低姿态,能动性较弱,整个身体轴线是弯曲的,这也反映在他们参与剧场活动时,瞬间爆发力强,但体力、持续力相对弱,「很容易变成一滩泥」。(注)
诚正中学终究得是所学校,特别是其所收容的都是青少年,最迟得在21岁时离开,回到、或是进入社会,因此在中介教育学校所面临的教育、管理等做法其实都会成为他们另一种养成过程,而与成人入监服刑有极大差异。
但容淑华有点痛心地说:「(这样的管理方式)会更弱化他们的学习,更与社会脱节,我觉得这很可怕。政府得理解的是,他们真的还没有成年,不能弱化他们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学习能力,因为他们以前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到位,原本的认知力就不行,若学校再把他们弱化,他们出来就只能做坏事啊!」虽然她也很清楚知道,「管理」是矫正机构不得不的作为。
因此,当戏剧教育能以每周3小时的时间介入这类中介教育学校,「转变」似乎是从「成人组成的团队」到「受教育的青少年们」都必须也需要面对的。
容淑华与监狱剧场团队
容淑华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英国爱斯特大学艺术文学学院戏剧系戏剧博士。从事剧场工作超过30年,专长为应用剧场、教育剧场、艺术方法学、剧场空间,2016年开始执行「监狱剧场」计划至今。本次团队主要受访者有涂继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兼任讲师)、赵惇仪(剧场工作者、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研究生)、施伶颖(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