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技
古诗文的欣赏,红酒的品尝,美术与表演艺术的认知,都需要学习才能获得一定的欣赏能力。常听见一些人似是而非的理论,对食物的口味说各有不同喜好,对美丑说见仁见智,对音乐则说各适其适,总之是一种反智诉诸本能的逆向品味。但若标准真的每人都有自己的尺度,那么人类的文化及文明绝无进步的可能,你的一加一等如二,我的一加一等如八,他的和是七十。大家没有共同的度量衡,世界只会混乱,尤其是相对抽象的艺术世界。
但审定标准怎么厘定?大概是从前人经验、文化沉淀、权威准则来决定吧?例如芭蕾舞或京剧的美善必有其要求基准,若不然,根本无需学习,我表现的芭蕾只是弹跳,你唱的京曲也是一轮鬼哭神嚎罢了。
表演或教范当然要学,欣赏也得拥有一定的知识,毕竟所有文明艺术都是高档次产物,烹调料理的概念和煮食绝对不同,煮食只求吃饱,烹调追求色香味。衣服与时装又是另一例,衣服只求保暖、功能性,时装讲求美观,是一种态度和讯息。
由是再说回戏剧。什么是好演技?什么叫好演员?先看看外行怎样形容,所谓外行,艺文界中亦有不少,听来有点匪夷所思是吧?怎会有这种现象?不是应该专业吗?其实这种状况在剧界中也甚为普遍,但普遍不等同正常不等同要接受,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清除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及没必要存有这种妄想,但最低限度要有提升水准的觉醒。
哭等同好演技?以这标准,灵堂前的孝子全都是好演员了。哭,只是一种情绪状态,为什么哭?何时哭?是否需要用流泪来表达?怎样哭?哪一种哭?都是演员、导演,甚至一个有水平的观赏者应该注意的。曾不只一次看到有报导以演员哭了大半天作为好演技的卖点,令我疑惑到底是我或受访演员的无知,还是他们认为观众低能?
打个比方,说笑话是要自己笑,还是听众笑?卖火柴的女孩最后带著微笑见到妈妈来到面前,《快乐王子》的小燕最后安然睡在小王子脚下逝去,也没有过分的悲情描写,只是轻轻带过。自己不哭但能让看者泣不成声,这,才是高手!
独白
舞者可以表演一段舞蹈;歌者可以唱一首乐曲;音乐家可以来段演奏;魔术师可以变一个魔术;连武术家也可以表演劈砖破壁。但一位话剧演员能表演什么?没有高速回旋,没有奇巧声腔,没有惊人的幻术,更加不能破壁,独自一人时,我们只能通过语言表演一段独白,通过独白传递情感,和观众交流。这独白,若写得精采,演绎得完美,有时像诗,有时是演说,有时是课堂上的教学,更多时候是自言自语。借助语言的魅力,尽情发挥言词的音韵,声量大小高低起伏,来回往返,停顿和静默。
传情达意,文本占了一半,演员对文本的理解及演绎占另一半。看!这样说,听来一点也不过瘾,而且沉闷。所以作为话剧演员,遇上不懂事的三姑六婆,生日会聚餐后卡拉OK前,要求来一段折子戏,真的无言以对,无以为报。虽然如此,但作为专业演员,若然自重,当然要有一技旁身,管他人懂不懂,囊中总有三两经典独白,最好是莎士比亚、莫里哀、契诃夫,现代经典又背三两段,走江湖足矣。
背诵独白除了娱乐姑婆外,还可用作选角准备,在学院时老师是这样教的。我不知其他地方怎样,但在我的演艺生涯中,从未如此轮选过,顶多是给三两天时间,提供一段将制作的演出独白或对白,到时在三两感觉不太知道自己在看什么的人面前表演,但从来没有要求自选独白。
无论如何,记忆独白从年轻时就已成为我的习惯和乐趣,而且可大胆地说,独白是我的绝招,独门武器。人都喜爱奇技淫巧,独白虽无亮丽声线,360度转圈,但有长度,首先表现的是记忆力,我迷信记忆独白可防止老人痴呆。其次是它的迷惑魅力,像催眠,像推销员的说话技巧,像魔术师表演时的言说框架,像说书人的营造想像。因此,我喜爱研究精采的演说,观赏魔术师怎样运用语言把观众分心,有说笑话天才的朋友怎样呈现节奏和分段停顿及偶尔的扮演,在路边停下观察被群众围绕的推销员,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学习讲话,锻炼技巧,记忆精采语句,词汇的运用,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