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营运超过35年的国家两厅院(下简称两厅院),不只是台湾第一座国家级表演艺术场馆,更是台湾表演艺术发展的指标,因此必须跳脱单纯「演出场地」性质,强化公共性与社会影响力。从「人人、数位、有机、无墙」到「永续共融、韧性治理、智慧创新」的营运策略,其实都是藉策略的延续、盘点与整合,去回应一座剧场、或是不只是剧场如何永续营运的可能。不过,两厅院对于永续思维的出现要到2021年之后。以此为座标,透过回头检视、现阶段盘点到未来规划,既是在呈现「永续」于两厅院发展的时代切片,也在找寻两厅院在剧场永续与世界剧场的位置。
尚无永续思维下的先行作为
两厅院面对永续议题最根本的、也最困难的是建筑本身,因为30多年前的设计理念本就不会将节能等方向纳入;所以,这十多年来已陆续汰换老旧灯具为LED灯具、空调设备转为冰水主机等。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形容,两厅院已经存在,不可能打掉重练,就好像一个人外观好好的,但内脏全都得换过。
另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两厅院也陆续完成合于法规的无障碍席次、身心障碍席次、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服务台感应线圈等硬体设施,并且借由口述影像、轻松自在场等设计,进一步往所谓的「共融场馆」迈进,呼应「人人的剧场」价值,让不同民众都有可能走进两厅院欣赏演出。
这些看来皆符合联合国17项永续发展目标(SDGs)的作为,其实初始并非透过永续思维来想像与规划的。以场馆的硬体更新来说,包含灯具、空调等,最初是很实质面地解决剧场电能与电费的耗费。而「共融」也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位一座场馆的功能与存在意义,作为两厅院前一阶段的主要目标。这些都明确呼应了永续发展目标对于社会共好、环境保护等面向的实质作为,让两厅院在拟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时,能够从「共融」走向「永续共融」。
以2021年作为发展基准,也与全球COVID-19疫情导致的危机有关。负责国际交流与发展的两厅院副总监施馨媛观察到国际对于永续的讨论,进而透过联合国于2015年公布的永续定义,回头检视两厅院的过去,才察觉两厅院在无形中已符合部分项目,特别是「共融」之于优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性别平权(Gender Equality)、减少不平等(Reduced Inequalities)、责任消费及生产(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等永续指标。
刘怡汝认为:「我们在推动共融的时候,没有刻意在想『永续』这件事情,只是回过头去才发现我们已经走了一部分,既然如此,似乎该把目标扩大。因为永续不跟共融抵触,反而我们所推动的共融是永续重要的三角关系之一。我们就在2021年开始进入了我们认为的『两厅院永续元年』。」同时,也让两厅院成为很重要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