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会把冷战想得壁垒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有时正好相反,尤其文化艺术会产生另一股力量,编织出不同的网络,不直接从属政治,而以间隔的距离,或像一则隐喻般的存在,与身后的大叙事或隐或显地交缠。
1978年,许博允与樊曼侬成立「新象活动推展中心」,自此以后,尤其在表演艺术资讯仍然匮乏的1970、1980年代,新象透过展演的引入及策办、刊物编辑、甚至艺术中心的设置等,让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进入台湾社会;同时,新象也堪称艺术外交的民间代表,游走于不同的区域网络,除了受邀至各国参访,其参与发起的国际组织就有亚洲文化推展联盟、亚洲戏剧协会、环太平洋文化协进会、亚洲音乐新环境。
从日本掌握的亚洲表演艺术市场突围
在《境.会.元.匀:许博允回忆录》中提到:「1980年前,举凡亚洲国家欲邀请欧美一流的艺术家或团体,总要透过日本。原因是日本表演艺术市场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已臻成熟,可提供足够的演出场次和资金,及国际级的演出场所。『新象』成立后,积极与亚洲各国结盟,并与『菲律宾文化中心』联合发起并促成『亚洲文化推展联盟FACP』的成立,目的在于活络亚洲各国文化艺术交流及建立表演艺术市场网络。」譬如许博允于70年代加入音乐学者暨作曲家许常惠创设的「亚洲作曲家联盟」,进而在这里结识作曲家三枝成章(Shigeaki Saegusa),透过这层关系,新象进一步与日本数个民间公司合作,更具成本效率地引入有品质的日本展演节目。他和菲律宾文化中心(CCP)创始人卡西拉葛(Lucrecia Kasilag)逐渐建立深厚情谊亦始于此联盟。1981年,曾受新象邀请来台演出的「菲律宾百雅尼汉(Bayanihan)民族舞蹈」即有卡西拉葛的身影,她也早在1957年便创设了百雅尼汉民俗艺术中心(Bayanihan Folks Arts Center),就在CCP建筑的后侧,那是一座复合型态的艺术园区,园区里还有「菲律宾国际会议中心」(PICC)。
在新象从总务助理一路当到副总经理的蔡惠媛,曾于90年代初被派至香港设办公室,那时海峡两岸开始互动,但还不能直接到中国大陆设点,香港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跳板,而且香港是一个自由且安全的地区,甚至如香港中乐团等,也因此成为新象引进的节目。接下来,新象陆续引入名家,譬如北京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同时也将台湾的表演团体输出至香港,譬如表演工作坊的作品便在香港大受好评。「后来发现在人力、物力、财力都要花很多精神,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完美,几年后就没有再持续下去。」蔡惠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