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曼瑰与「复兴岗戏剧」。时为立法委员的李曼瑰指导政工干校影剧系学生排练。((创作者: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应用艺术学系。建档单位:国立新竹生活美学馆。数位物件授权:CC BY(姓名标示)。发布于《国家文化记忆库》)
特别企画 Feature 感觉亚洲|路径01:地缘(二)

剧场现代主义与文化冷战

李曼瑰「再现历史」的隐藏动能

在我们熟悉的台湾戏剧史叙事里,李曼瑰往往是反共抗俄剧的同义词,她一个人几乎等同了党国威权时代的戏剧文化。因此,她的剧本必然是改革前的老派话剧,服膺于反共抗俄的正邪二分套路,千篇一律,了无新意,除了历史的考据价值,应该没有美学的价值。但事实上,正如同钟明德把小剧场运动的起点拉到她返台后所开始的计划,李曼瑰在台湾戏剧美学的变迁上应占有转折性的重要历史位置,对我来说,这便是剧场现代主义美学的引入。

李曼瑰为了「新世界剧运」,开启了系列历史剧写作,比如《汉宫春秋》(1956)与《大汉复兴曲》(1957),一开始固然受到党国意识形态的指导,但她在西游之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的洗礼,回国后积极推行小剧场运动,企图在戏剧思想与形式实验上突破,而因此出现了创作风格的微妙变化,而其中关于「历史再现」的议题成为了其剧作实验的核心。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李曼瑰(1907-1975)

为剧作家、剧场教育家、台湾早期女权运动者、戏剧运动领导者。1930年代赴美深造,随国民政府迁台后,任「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委员,创立中央话剧运动辅导委员会、三一戏剧艺术研究社、小剧场运动推行委员会等团体,活跃于1950至70年代,积极推动新世界剧运、小剧场运动。曾获霍普渥德奖戏剧与文学批评双首奖、教育部文艺奖金戏剧奖等奖项。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