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事开打已4个月,表演艺术界对这个可能对全球政经情势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几乎是毫无反应,这个沉默与近几年对其他重大社会政治议题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像是「黑人的命也是命」、奥兰多同志夜店枪击案、苏俄入侵乌克兰等,大多数表演艺术机构都传达支持的声音,有时是在社群媒体上发文、有时是在演出前致哀、有时是在场地内外张贴标语等。这些很明确的立场表态,显示了表演艺术工作者不愿给人躲在象牙塔里、自外于真实世界的疏离印象。
但这次的情势很不一样。在一开始2023年10月7日哈玛斯袭击以色列的时候,还有一些反应,像是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威尔第歌剧《拿布果》里的《奴隶之歌》,但随著以色列的反击造成大批伤亡和难民流亡,西方社会批评以色列的声浪愈来愈大,表演艺术界反而噤声了。没有音乐厅、歌剧院、剧场在演出前声明为死难者默哀,没有特别的演出悼念死难者,没有场所挂上巴勒斯坦的旗帜像挂乌克兰旗那样。艺术家私底下被公关公司、经理、演出主办单位要求,不要对以巴冲突表示意见,连在社群上都要小心。
对比西方社会,表演艺术界的沉默显得很不寻常。大学校园是反应最激烈的,示威抗议静坐从去年开始就没停过,剑桥大学甚至取消一场圣诞节前韩德尔神剧《Saul》的演出,因为主角是以色列国王。然而以巴冲突前因后果太过复杂,不管说什么,都会得咎。柏林就有一个艺术中心,因为邀请了一个左派的犹太团体而可能失去政府的拨款。著名的视觉艺术刊物《Artforum》因为刊登反战的联名信,总编辑被迫离职。表演艺术直接面对观众,一不小心,不是得罪了这一边就是冒犯了那一边,只好三缄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