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无形化与音乐天堂之间的距离
思想不短路

科技无形化与音乐天堂之间的距离

AI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易学好用,不太需要肉身老师教!况且AI领域的教学备课若不随时跟上最新进展,恐怕还没教,所传授的技术即已过时;学生还没毕业,之前所学的内容可能早就落伍;更甚者,学生学了某些专业技能,毕业后才发现那个原本热门的行业正逐渐消失!

AI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易学好用,不太需要肉身老师教!况且AI领域的教学备课若不随时跟上最新进展,恐怕还没教,所传授的技术即已过时;学生还没毕业,之前所学的内容可能早就落伍;更甚者,学生学了某些专业技能,毕业后才发现那个原本热门的行业正逐渐消失!

专栏1月份提到,在一个资讯急速超载的时代,社会充满焦躁的情绪。过去产品研发以年为单位的汰旧换新,如今各种AI科技在各方逐鹿下,竟然每月都出现许多新款式或版本,仿佛椅垫还没坐热就得换位子,淘汰速度加剧!艺术本质在于反映时代或逃避时代?未来几年将是科技全面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关键期,表演艺术与艺术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对一个月刊的专栏作者而言,过去要做时事评论可稍微沉淀一下再写都不迟;但如今面对需要消化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瞬息万变的巨量资讯与新知,若无法立刻掌握重点和梳理脉络,并做出横向连结的独立观点,专栏或任何研究不仅时效性顿失,人文精神亦将荡然无存,不如交给AI及时归纳生成!

搞不清楚对手是什么,如何拟定正确的战略?

6月初看到一位近期被OpenAI开除的青年研究员Leopold Aschenbrenner在网上发表一篇论文〈SITUATIONAL AWARENESS: The Decade Ahead〉,从微观科技到宏观历史的角度剖析AI发展。笔者或许是台湾最先意识到其重要性的闲人,并立刻在个人脸书上分享。随后半个多月来该论文已在国际舆论持续发酵,引发从不同角度的延伸探讨。对照近期台湾社会包括教育部在内有关AI发展过於单向的投入,或多流于跟风,对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

17世纪荷兰有个郁金香事件,后来成了泡沫化的代名词。AI本身是玩真的,不至于泡沫化;但若将之当作凡事不蹭个热度就怕落伍的时尚盲目追捧,或如同股市的一窝蜂追高,其行为本身及相关的投入势将泡沫化,并造成资源浪费。AI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易学好用,不太需要肉身老师教!况且AI领域的教学备课若不随时跟上最新进展,恐怕还没教,所传授的技术即已过时;学生还没毕业,之前所学的内容可能早就落伍;更甚者,学生学了某些专业技能,毕业后才发现那个原本热门的行业正逐渐消失!

上述问题需要一个视野广阔的政府,从全球高度及跨领域的横向连结进行整合规划,绝非头痛医头式地局限于工程和技术层面。看那19岁即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资优生Aschenbrenner,在校主修的是经济和统计学,而非资工或电机。

让音乐平衡内心的裂痕

早在1980年代,科学家Hans P. Moravec(1948-)即曾提出一个知名悖论,大意是「要电脑在智力测验或下棋时具有成人般的表现并不难,但想赋予电脑(和机器人)一岁小孩的感知能力与肢体灵活度却难上加难。」前者还包括譬如语言翻译、微积分等,后者则涵盖五官知觉及意识等。虽然Moravec当初设想的难题如今似已被先进的AI和机器人一一突破,譬如灵活的肢体模拟感官意识等,但悖论本身的概念却没错,并可加以衍伸。

电脑工程师暨著名直播主Lex Fridman近期与META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n的访谈中,对于日新月异的人工智慧本身究竟能否了解实体世界的现实,仍表存疑。因为人类智慧须从许多实体接触的经验中不断累积,而语言本身是间接而抽象的,靠著大型语言模式训练的AI即使能正确回答或协助解决问题,但它目前仍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非意识状态。

「我们用音乐平衡内心的裂痕,使自身成为完整的人(双关语:让彼此合而为一)。」在日前推出的《小丑》续集电影预告片中,窜出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典名句。让人联想起20多年前我曾述及(注)电子音乐前驱Morton Subotnick(1933-)年轻时的预言:「在一场未来的音乐会里,4位不带任何乐器的音乐家舒适地静坐台上,他们正与台下同样舒适地静坐著的观众以思想音乐进行交流。」

数年后他又表示:「未来听众将有更积极参与音乐发生过程的机会和空间,形成人与音乐之间或欣赏者与音乐家间更多、更直接的互动。…人们可按照己意改变一首作品或一个录音演奏的内容,身处四方的人们也可上网同步演奏四重奏。…科技应该被化为无形,你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而是天衣无缝地悠游于其世界中。」当时仍处于网路的婴儿期,智慧型手机和移动网路尚未问世,更别说近年神速跃进的AI。Subotnick神准的预言如今听来除了让人啧啧称奇,也不禁感到有点毛骨悚然!

注:樊慰慈,〈人与乐的互动:从安可到网路世界〉,《音乐年代》,第59期,1999年11月,页22-23。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