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于魏乐富老师70岁大寿前

「想要出人头地吗?练琴是唯一的法子阿!」(节录自《小红帽与大黑琴》中钢琴老师与大黑琴肚子里的妈妈的对话)

不论是30年前(1994),魏乐富自编自导的钢琴剧场《小红帽与大黑琴》,抑或是2020摘下金曲奖「最佳作曲奖」之《暗夜的螃蟹》,魏老师的思潮有如今年巴黎奥运开幕式,在讽刺、幽默与创新之间震撼、启发世人,更不经意地将历史、文化的深度、广度融入其中。

一路走来,老师们好像开启不同宇宙的领航者。对于每一位老师,我心中永怀无限感激,也是因为每一位老师,让我能够成为现在的我。魏乐富老师是我于师大附中国中部音乐班时期的恩师。犹记第一次踏入魏老师家,我的目光立刻停在餐厅墙边的两扇大红门板,斑驳的红色门板上彩绘著威武门神,岁月的印记仿佛承载著古老的故事与守护的力量,连同阳台小假山水旁成群的尿壶,使得这满载异国风调的居所瞬间可爱了起来。

钢琴家,醒醒来做梦!

魏老师问我:「你觉得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效果比较重要,还是把音弹对比较重要?」对于当时国一,比赛考试都力求完美的我,因为魏老师的一席话,就这么懵懵懂懂开始透过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阿格丽希等名家的魔法「效果」探索技巧与音乐诠释的可能性。魏老师总是要求我,尝试以至少10种以上不同的方法诠释同一乐段,当然很多诠释不一定适合,但是却开启了我无限的想像空间与实验精神,更探究出诗意与氛围的概念。国一每周上课的功课便是背完贝多芬奏鸣曲的一个乐章。很快地,在国二前,贝多芬第一册16首奏鸣曲就弹完了,这般训练好比背了一首首唐诗般,使我对音乐语言的感受功力大增。

怎样暗算钢琴家

1998年3月,魏老师带著国二的我登上台北国家音乐厅舞台,演奏柴科夫斯基与浦罗柯菲夫第1号钢琴协奏曲。上半场则为孟德尔颂《庄严变奏》、李斯特《巴赫幻想与赋格》、柴科夫斯基《悲歌》及巴拉基雷夫的《伊斯拉美》。此场演出打破国家两厅院当年最年轻演奏者纪录,不仅是笔者甫于1997圣彼得堡青少年柴科夫斯基大赛获奖铜牌的得奖音乐会,也是当时第一位由台湾本土音乐教育栽培出的国际得奖者亮相典礼。不过这一切最要感谢的还是魏乐富老师与叶绿娜老师。魏老师不仅担当世界职业乐团与我协演两首钢琴协奏曲,上半场的压轴曲《伊斯拉美》更是被魏老师骗来的!

 这首《伊斯拉美》可是鲁宾斯坦眼中的钢琴四大难曲。当时一心想弹李斯特《魔鬼圆舞曲》的我,在见到魏老师时,他却告诉我:「我知道还有一首更简单(!?),又更有效果的《伊斯拉美》,你应该试试看……」不过还好有被「骗」去弹《伊斯拉美》,圣彼得堡柴赛能够晋级决赛,它似乎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冷笑的钢琴

同年11月,我入选两厅院「乐坛新秀」,开始准备下一场独奏会。其中选曲:浦罗柯菲夫《第7号钢琴奏鸣曲》讲述的是二战期间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丑恶。当时魏老师借给我3部电影,均在描述西伯利亚天然监狱的残酷,及列宁、史达林的暴政。母亲陪伴我一起看完了这3部电影,只记得里面场景之可怕……她不禁问我:「这对你弹琴真的有帮助?」事实上帮助是非常巨大的,没有那些场景及历史脉络,我是无法想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乐。另外一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问题,魏老师透过这个问题请我思考曲式,同时也思考人生:「如果人生是一种曲式,你会选哪一种?奏鸣曲?狂想曲?轮旋曲?变奏曲?」记得当时我的答案是狂想曲。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说到曲式,次年萧邦大赛决赛的指定曲《幻想波兰》也在魏老师的指导下,成为如下图般的树状曲式分析图。不过,画完这张图,我大概再也不会忘记这首曲子的结构了!

写于魏乐富老师70岁大寿前

Formosa in Fiction 福尔摩沙的虚构与真实

魏老师对台湾的贡献是深远的,除了自身演奏,以上标题都是魏老师写过的书名。如果你看过《冷笑的钢琴》或是《怎样暗算钢琴家》,就会了解艺术家内心深处是多么地敏感又处处迸发不凡的想像力,而这一切不论丑恶、愤怒、抑或只是百感交集,均巧妙地包装在幽默、甚至优雅的文字中。

他骑著脚踏车带学生看大自然,就如李斯特所述,大自然是内心最真实的倒影。魏老师几乎踏遍整个台湾,更写出了《福尔摩沙的虚构与真实》与《暗夜的螃蟹》,将台湾的历史与人文风情,艺术性地包装在一起,令人感动与钦佩!

魏老师与叶绿娜老师近年更是举办全本巴赫、贝多芬、布拉姆斯、李斯特、及舒曼作品为青年学子创造舞台,为台湾群众注入全套的能量!纵然时代正高速的改变中,但我很感谢魏老师给我们的一切!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醒来做梦》,一定能继续传承美好的品味、审美及幽默感!

魏老师,祝您生日快乐!永保健康,喜乐!

艺术家请回答-张擎佳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09/09 ~ 2024/12/09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