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物谈》宣传图。(石头公社 提供)
澳门

大环境推升营运压力,非制式剧场另辟蹊径

7、8、9月本为澳门剧场演出的旺季,每周均有多个演出上演,可是今年进入暑假期间,不论官办或民办剧场演出都频频传出票房销售不佳的状况。

疫情后澳门观光旅客持续回升,政府统计局公布:今年第二季入境澳门旅客按年增加17.1%至7,844,226人次,旅客平均逗留时间维持在1.2日,仍以不过夜旅客占多数;当季随团入境旅客上升84.2%至463,932人次。一到假期,观光景点上仍是人头满满的打卡旅客,可是同时却出现社区里的中、小型商舖关门潮,「北上消费」与「留澳消费」成为澳门官民热门的辩题。今年4月澳门行政长官贺一诚更在立法会上呼吁市民「有一餐留喺澳门食(留一餐在澳门吃),不要三餐全部都北上。」

《咖哩骨游记2024.自助游》主视觉。(足迹 提供)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澳门往返中国内地极为便捷,低消费、多元的吃喝玩乐,对澳门年轻人、家庭来说,实在是极具吸引力。在这种大环境下,本来已属小众的表演艺术当然也受到一定冲击,假日留澳消费的本地观众少了,来澳旅客也以单日逗留为主,而因语言问题也不易争取观众留在澳门观剧。加上去年旧法院黑盒剧场、海事工房等社区中的演出场地不再开放给民间团队使用,演出场地集中在澳门文化中心里,而文化中心既要制作自己策划和制作的节目,即使有4个不同大小演出空间,却只能释出有限的档期,使本地剧团的演出集中在同一时段举行,互相争夺观众。卖点十足,以周星驰电影片段进行短打、重构,强调笑料丰富、集体记忆的《史提芬周》,剧团负责人亦表示,票房只及去年同期演出的一半,即使用功做更多行销活动、联乘优惠,入座率仍不理想。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破艺术工作室以参与性、移动式剧场作品备受瞩目,图为该团《我想行开下》剧照。(破艺术工作室 提供)

官方场地如等待果陀,有25年历史的民办小剧场——晓角实验室重新成为热门演出场地,每场最多60位观众的工厦小剧场,一整个夏天上演著本地原创新作、青少年学生的集体创作,每场观众较少,但各有捧场客,场面看起来也较热闹,仿佛回到10多年前小剧场的盛况。另一令人注目的现象是在制式化以外,观众量稀少至每场1到5人,场次却有20多至不限的非常规空间演出。石头公社的《集物志》导演莫倩婷联合移居德国的剧场设计师聂雯婷,创作「小叙事之造神计划」《集物谈》,以一位演员对一个观众的表演方式,轻谈个人与物件之间的告别,给观众独家又私密的体验,10月11到20日于牛房仓库连开20多场,并同时于此期举行同一主题的延伸展览。足迹「演书节」亦于10月25日到11月3日推出《咖哩骨游记2024.自助游》,观众需下载指定手机应用程式,跟著语音与地图于城市漫游,在语音导览的指引与介绍中,观众将扮演外地旅客,暗访矮人国消失了的剧院,昔日剧人的公共生活。在这10天内,观众可以自己安排出行日期和时间,独自漫游,并可重复出行,每一分钟都可能有人在参与演出。而以参与性、移动式剧场《艺术外卖》、《我想行开下》等剧受到瞩目的新力军「破艺术工作室」,导演梁顺裕全新互动式演出《低人工梦工厂》(低薪梦工厂)亦将以一对一或一对二,1天10多场的表演模式,于11月以孵化项目身分进军深圳蛇口戏剧节「新空间演艺」计划,令人期待。

即使外在环境对剧场生态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比起过去10年的发展稍不顺遂,可也是个好时机去回看、重探澳门剧场自身的生长形态,以及应有的、合身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突围策略。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10/20 ~ 2025/01/20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