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光体》系列,不同于先前仅使用物理机制的作品,邱昭财则将注意力转向到更为抽象和概念化的创作。这次,他使用程式控制的三轴机器,在黑暗的空间中用一个光点,随时间勾勒出三维形体。每个时刻,观者看到的都是一个光点,仅能以摄影长时间曝光后,形体才能被记录并呈现。「当时,我想试著做一个完全虚空,或是不存在的东西。这些形体,其实它就是在这个黑色空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有点像表演。」《光体》挑战了观者的视觉感知的界限和记忆能力,体验如何在脑海中拼凑光点,以趋近完整的形体。
经由这些作品,邱昭财不仅展现了机械的运动,更创造出一种跨越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多重体验。
「动态采集计划」:古典自动机械的当代探索
邱昭财的「动态采集计划」——《发条时间》则是一趟古典自动机械当代表现的探索旅程。这些作品上紧发条后,释放能量,以机械运动展现生活片段或抽象场景。观者可以经由与其互动的过程,反复体验这些「发条时间」剧场。在机械运转过程中,人们获得脱离现实的片刻,进入一个独特的时空,体验不同速度的观察与感知。这种创作形式,将时间、动态和互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循环往复的体验。
「我觉得当它够多的时候,譬如说做到50件、100件,真的就像昆虫标本一样。」邱昭财描述他的愿景:「或许,做到这个数量,我就能做某种系统性的分类,它将形成一种动态的体系。」
《发条时间》里的每件作品都是一个小型剧场,观众上发条,启动短暂但意味深长的表演。像是〈鼓掌〉的拍手动作,邱昭财说:「随著发条驱动力由紧而松,由快到慢的速度变化,就像是一开始非常地正面,可是到最后要拍不拍的时候,好像是在喝倒采,我觉得蛮有趣的。」
另一件作品〈夜读〉则是一个发电台灯。「一开始很亮,其中有趣的是,最后发条快没力时,灯光开始转弱,然后熄灭。就像是夜读,最后人打瞌睡、睡著的状态。」在这些作品里,邱昭财经由机械艺术,模拟了人类行为和情感,创造出独特的时间体验。
在「动态采集计划」中,邱昭财正构建一个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体系。每件作品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项元素,共同构成了关于动态、时间和人类感官的图景。这个计划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也提供观者重新思考人与机械、人与时间关系的场域。
倒著向未来行走:生活是采集艺术的养分
邱昭财的创作灵感深深植根于他的生活经验,特别是童年的记忆。作为一个出身于苗栗乡下的孩子,他回忆起家中的发条钟或许是个重要角色。「每个礼拜我会有一次机会,可以为时钟上紧发条。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充满期待的一件事情。」他接著说,「回想起来,这个过程蛮有仪式感的,当上了发条,注入的力量转换成时钟运作,可以看见它时间的显示和声音,也算是一种交换的过程。」这个早期与机械的互动经验,如今看来是艺术创作的小小种子,他将童年的好奇与期待,萌芽为成年后专情于机械艺术的创作,用古老的机械原理探索当代议题,仿佛是倒著走向未来。
关于未来科技艺术时,邱昭财提出了一个反思性的观点。「当我们习惯的日常,充满数位、讯号,如同现在可见的机器人。但当回顾两百多年前的机械人偶,这种完全经由机械运动的过程,相对更是迷人。」这般对古典机械艺术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亦是对数位时代的一种回应。他认为,即使在高度数位化的未来,人类仍然需要实体的、可触及的体验。
在邱昭财的机械艺术世界里,过去与未来交织,机械与人性对话,艺术与生活是一体的。他以古典的技术探索未来,创造出独特的时间错置感,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邱昭财的作品不仅有视觉上的表演,更是一场感官的探险。他邀请观者重新审视技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他精心构筑的机械艺术世界里,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小宇宙,等待观者探索、感受、思考。透过这种「倒著向未来行走」的创作方式,观者彷若同时置于多重时空。在邱昭财的艺术世界里,每个人不仅是观者,也是参与者、欣赏者、创造者。在这世界里,我们得以徜徉于感官的游戏,重新看向世界,也重新认识生活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