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吴珮菁打击乐独奏会「Every Moment Counts」
2024/12/3 19: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2024/12/11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2024/12/13 19: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音乐厅
自2014年最后一场独奏会后,木琴演奏家吴珮将于2024年年底再度站上舞台,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举办个人独奏会「Every Moment Counts」。这场演出不仅是吴珮菁演艺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她多年研究6棒木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除演出外,吴珮菁同时出版专书《六棒木琴演奏艺术——「Peiching握法」的探索与突破》,详述其30年来在6棒木琴上的探索与创新。从舞台到书籍,吴珮菁借此机会与观众分享她的音乐故事与技术心得,展现台湾击乐界的成就与前瞻。
探索6棒木琴技术 催生了「Peiching握法」
吴珮菁在6棒木琴演奏上的突破,源于她在1994年开始尝试运用6支棒子演奏,以寻求更多样化的和声效果。她从美国著名铁琴家Gary Burton的4棒技法中汲取灵感,并加以改良,发展出「Peiching握法」。她解释:「这种握法最大的重点在于可以透过食指下压或上提中间棒子,达到更灵活的演奏性,提供更大的音域与和声空间。」多年来,吴珮菁不断完善这套技法,在不同演出中实践并推广,让6棒木琴演奏成为击乐界的新标准。
在《六棒木琴演奏艺术》一书中,吴珮菁系统化地整理了6棒木琴的各种演奏方式,包括「自然演奏法」、「食指下压法」、「食指上提法」、「纵向内打法」、「左右侧打法」与「棒子转位法」等,并提供详细的示范与技巧解析。她强调,这些技巧的重点在于能灵活运用,而非为了「6棒而6棒」,真正达到与音乐需求两者相衬的演奏方式。
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朱宗庆表示:「吴珮菁在音乐上的努力、成就、坚持,大家有目共睹。朱团38年来演出有3500场,她大约就有2000场,而且她在其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独奏会的话,不包含在学校的演出,对外公开奏会就有10次。」2014年吴珮菁完成她第10次的独奏会,迄今相隔了10年,原因何在?朱宗庆透露,2015年,她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严重受伤,长达4个月无法演出,但在乐团30周年时她仍坚强上台。随后在2017年,她的喉咙出现问题,使得日常发声甚至讲话都有困难,这让吴珮菁的教学与演出生活陷入困境。但她却努力克服,并开始往国际跑。在朱宗庆眼中,她「好胜心强、固执,却也坚强,要是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
将首演刘韦志10年磨剑的《莉莉丝之夜》
此次「Every Moment Counts」独奏会的一大亮点,是作曲家刘韦志所创作的全新作品《莉莉丝之夜》,这是专为6棒木琴所设计的作品,由吴珮菁于2014年委托创作。刘韦志最初在创作过程中颇感压力,他坦言:「6棒木琴的间距、棒子有很多必须思考的细节,让我非常担心。」这种特殊的演奏技术,对作曲家而言,可说是挑战重重的创新之路。
刘韦志在10年间不断调整、修改作品,最终打造出结合社会运动、政治、性别等主题的《莉莉丝之夜》。他希望观众在聆听时能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即使无法直接理解曲中的深层涵义。他说:「在作曲技术与演出现下,也会感觉出它的力量。」此曲不仅是吴珮菁6棒木琴技巧的展示,更是将音乐作为社会议题探讨的一次大胆实验,将为观众带来崭新的聆听体验。
这次独奏会也将呈现几首6棒经典曲目,如张琼樱《恋栈》、林金丞《巴黎圣母院》及张钧量的《长平公主》。另一首由美国作曲大师约翰.科里利亚诺(John Corigliano)所创作的击乐协奏曲《魔术师》,是吴珮菁今年2月应美国波特兰交响乐团之邀合作的成果,在获得作曲家同意后改编成木琴与管风琴协奏的首演版本。
人生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
「10年之后可以再办独奏会,非常感动。」吴珮菁在记者会中强忍泪水、激动地说:「谢谢大家给我温暖的力量。自己像长不大的女孩一样,到这个年纪还要老师盯著,感谢朱老师,在这辈子很多重要的的时刻都是他推著我走。」
回首自己的生涯,从小帮忙家里做生意,12岁接触打击乐开始,到1994年投身6棒木琴技术研究至今30年,此间她经历了无数挑战与转折。对于这些历程,吴珮菁感性地认为,很多时候当下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回过头才发现原来影响深远。正是这些人生的起起伏伏,让她的音乐更具深度与情感。
这次独奏会的名称「Every Moment Counts」正是她多年来体悟的心境总结。「音乐是珍珠,时刻都算数!」吴珮菁希望藉著这场演出,向观众传达音乐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每一个音符,每一次上台,都是她人生的真挚写照。她说:「音乐最重要的不是几根棒子,而是透过这些棒子所能传递的情感与共鸣。」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