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柏格曼剧团的作品《羊之歌》,描述一只突然觉醒的羊「艾维斯」,能以双脚站立让他逐渐变得渴望能成为人类。艾维斯离开羊群,走进人群,一脚踏上推动世界前进的输送带,他必须不断向前才能不被世界抛诸于后。过程中,他遇上了形形色色的生物,被接纳过也被欺凌过,却总是不厌其烦地试图在不断前进的纽带上抓住一些什么,让他能停留下来。
「上帝死了(The God Dead)」
《羊之歌》透过肢体、音乐、视觉、偶戏、装置等效果演绎,剧中几乎没有台词,惟一句透过小丑人偶口中说出的「上帝死了(The God Dead)」令人印象深刻。「死亡」的意象在《羊之歌》中不断以象征形式出现,西方的戏剧源自于宗教仪式,剧作家让.惹内(Jean Genet,1910-1986)更是将仪式看作剧场,他认为剧场的发源地是墓地,剧场艺术的核心在于死亡弥撒。(注1)死亡弥撒是亡者通向永生的开始,仪式同时带有复活的概念,然而亚陶(Antonin Artaud,1896-1948)却想肯定死亡,他认为「上帝就是其死亡无限持续的那种永恒,他的死作为生命中的差异与重复,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威胁。我们所恐惧的并非是活的上帝,而是作为绝对死亡的上帝。」(注2)亚陶提出残酷剧场的概念,以对身体的剥夺及强调独一无二的在场性,展现生命的不可再现,他反对戏剧透过模仿重复人类行为,呈现的仅是生命的表象,而残酷剧场要呈现的是生命本身。(注3)
《羊之歌》中死亡的上帝,让艾维斯获得反复重生的机会,却也在过程中不断遭遇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死去。《羊之歌》如同一场献祭仪式,艾维斯交出了自己的羊身,献给上帝换取一副人的肉身,他因此成为人而获得重生,但身为羊的自己却死去了,「变身」让他卡在生与死的交界,既无法走向人类世界也无法回归羊群。唯一陪伴在他身边的死婴,是艾维斯生命存续的依赖,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同时,艾维斯也必须带上婴儿才能继续前进。死婴驱使了戏剧的进行,代表婴儿的无生命的偶在此成为了生者,与活著但死去的身体交流,加深了这场仪式的象征性。剧场如同一场生者与亡者的对话,生与死、心灵与肉体、今天的自我与从前的自我,无数排列组合产生的对话关系,同时也模糊了变身的对象,是艾维斯变身成了死去的人、还是死婴变身成了活著的艾维斯?
失语的梦境
《羊之歌》同时也是一场失语的仪式,展示出对于他者的排斥,也突显了变身与移动造成在异域被动性的禁语状态,然而,剥除了语言,却能让舞台上的物件拥有自己的发语权。结构主义认为语言具有先验性,是无意识的产物,即指在语言背后有著一套控制的力量约束语言的样态。抹去语言,是将剧场内容视作视觉形象,将语言转化为动作,失去语言对舞台的支配地位,让剧场中其他的部分能组织在一起,产生具有神秘感的文化符号,比语言更多了一层想像的空间。
《羊之歌》以羊为主角,具有寓言故事的色彩(注4),柏格曼剧团想要创作出开放式的作品,能不经知识解读,直抵心灵(注5),剧中的象征来自不同的叙事文本,例如《木偶奇遇记》(Pinocchio)中长鼻子的小木偶、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变形记》(Die Verwandlung)中变成虫的主角等,在剧场中被拼接起来,像梦境一般透过寓意而生的观念在此转变成为形象。亚陶强调的残酷剧场是梦的剧场,但这个梦并非无序的梦,而是透过剧场精心编排来呈现,残酷即展现於戏剧是被暴露在无比清醒之下的有意识行为。为了在戏剧中展现生命本身,而将戏剧中的一切都赋予血色,同时,戏剧应是带有宗教性的,因唯有神圣性被唤醒,生命的启示才能在神秘性的体验中展现。(注6)《羊之歌》因演出中的失语,让隐喻直接牵连起情感记忆,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唤醒观众内心最冷澈的人性之语。
《羊之歌》以输送带贯串整场演出,如同一场仪式的过程,艾维斯的变身如同献身,杀死了昨天的自己,只为了做明天的自己,却因逃避直面生命本身,而陷入对死亡永无止境的否定中,最终做不成人,亦无法回归羊群,始终孑然一身。《羊之歌》以荒谬而孤单的手势探问著生命的真实面貌为何,问题的答案指向了输送带停止的那天,仪式最终的尽头。
注:
- 汉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李亦男译,《后戏剧剧场》(台北:黑眼睛文化,2021),页131。
- 德希达(Jacques Derrid),张宁译,〈残酷剧场与表象的关闭〉,《书写与差异》(台北:麦田,2004),页482。
- 德希达(Jacques Derrid),张宁译,〈残酷剧场与表象的关闭〉,《书写与差异》,页461。
- 余岱融,〈如果我不再是昨天的我,那我是什么?〉,国家两厅院(11.12),2024年12月2日检索。
- 鸿鸿,〈以羊为替身,柏格曼剧团《羊之歌》运用变形手法,以开放式创作解放心灵〉,《ELLE》(11.20), 2024年12月2日检索。
- 德希达(Jacques Derrid),张宁译,〈残酷剧场与表象的关闭〉,《书写与差异》,页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