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3 19:30
2025/5/3~4 14:30
2025/5/9~10 19:30
2025/5/10~11 14:30
台北市艺文推广处城市舞台
2025/5/17 19:30
台南文化中心演艺厅
2025/5/30 14:30、19: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歌剧院
2025/6/14 19:30
2025/6/15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在台湾成长的你我,相信对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体制都有所感触,而多数人对这部2010年台湾上映的印度电影《三个傻瓜》应该也不陌生。在果陀剧场历时多年的努力下,成为这部改变人生的宝莱坞喜剧神作的首个海外IP授权团队。果陀的搬演跨越时空、加入亚洲多元文化风格,以我们熟悉的本土语言,打造成活泼轻快的音乐剧,将由导演梁志民带领实力坚强的演员与制作团队,从5月起至6月于北、中、南巡演。这是一部必须重温的感动故事,唯有选择心之所向,才能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改编的精髓,是融会贯通后的诠释
对梁志民来说,不管是从文本选择的角度、或是喜剧编写成音乐剧,原著必定要具备某些必备要素。首要条件,人物角色须存在著音乐性,也就关系到改编后「这些角色怎么唱、用什么唱、为什么唱。」等重点,进而赋予角色本身存在某种节奏及韵律感。再者,剧本的戏剧性、转折设定等都是考虑的重点,而取用素材、各种场面及音乐调度,透过导演在脑海里的反复推敲、反复修整,过程点点滴滴的淬炼,塑造出融会贯通后的诠释,也成就出独具匠心的果陀风格。
这次,时空背景不特意设定城市地点、也不复制电影场景。「但一看都会知道这发生在亚洲的某一个地方,所以戏里的语言出现普通话、闽南语、英文,有一点点像新加坡、或是槟城这样的一个城市,华人很多……然后以说华语、英语为主的地方,但文化背景很多元……」梁志民补充。考量本土性及在地情感连结的共鸣,原本贯穿电影的原本台词「All is well」,在梁志民反复思索后决定改以「Be water, my friend」(放轻松一点,像水一样)取代:「事实上,这句话来自于李小龙,也就是说,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可以非常柔软,也可以穿透坚石。我希望将这种东方式的哲学,融合印度的乐观思考,使这些特质能够充分发挥于我们所塑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