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梁志民

相關文章 41 篇
  • 梁志民將《喬峰》的搬演,視爲「圓夢」的過程。
    台前幕後

    私房練功

    武俠小說會帶給藝術創作者怎樣的養分和影響?從私房「練功」一直練到劇場的過程,又有怎樣的轉折和趣味呢?爲此,我們採訪了參與《天龍八部之喬峰》的三位藝術工作者;以及,曾經創作《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音樂作品的作曲家。

    文字|周思芸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果陀劇場公開《完全幸福手冊》

    果陀劇場團長梁志民從「完全自殺手冊」引發出另一種對人世生活的樂觀聯想,於是編導《完全幸福手冊》,以幽默感與喜感串連全劇 該劇由一個吝嗇鬼尋找老婆爲主軸發展,然後牽引出其他角色與個性之間的關係;兩個平凡靑年爲了改善長久以來一成不變的無趣生活,溜到大都市裡試圖尋找他們的「幸福」,而藉由意外尋獲的「完全幸福手冊」祕笈,在緊湊的冒險過程中逐漸走進幸福之門。 這次果陀劇場的製作群爲音樂劇《西哈諾》的主要班底,包括導演梁志民、製作人陳琪、舞台燈光設計王世信、服裝設計張慶烽等,演員方面除了資深的王友輝、陳幼芳,另加入歌手張雨生及果陀創辦人之一林奇樓,共同呈現一個歡笑世界。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7期 / 1995年11月號
  • 張雨生與梁志民正就作曲配合詞意交換意見。
    焦點

    搖滾吧!搖滾歌曲入劇場

    果陀繼大型音樂劇《西哈諾》後,大膽嘗試搖滾音樂劇,詞曲作者陳樂融、張雨生分別談到創作的想法及執行的困難

    文字|朱中愷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 蔡琴的聲音極具魅力,情感豐富、戲劇性強。
    焦點

    明星蔡琴的專業魅力

    「我是認眞要演好歌舞劇,旣希望大家不要只以六十分的標準來看我的表現,又害怕面對太嚴苛的眼光,好掙扎啊!」

    文字|蔡依雲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夜總會的群舞、嘉年華的狂歡,無不「熱力」表現舞者身體的美感。
    焦點

    合力築起不夜城

    有了專業明星、定了軍心,其他果陀積極培養能演能唱能跳的演員還有王柏森、陳幼芳、顏芳馨、王友輝等人。舞蹈由香港編舞者馮念慈設計,古典、現代舞蹈兼具基礎,梁志民說他的風格「屬於頹廢的華麗,帶著哲學味。」夜總會的群舞、嘉年華的狂歡,無不「熱力」表現舞者身體的美感。 至於舞台的設計方面,特別針對台北國父紀念館視角太窄的缺點而有新突破:「整個舞台墊高五十公分,再鋪設七條軌道(縱三橫四),以後果陀只要進這個場地演出,就會運用這組由施舜晟、王世信設計的造價昻貴軌道。它除了讓景片組合靈活,同時也解決這個舞台前面五分之三缺吊桿的難題。」針對《不夜城》的主題,舞台色調仿自俄國畫家夏卡爾的畫──瑰麗濃稠、富想像力,透出一股多愁善感的浪漫。 歌舞劇的元素繁多,亟需導演的細密發想與最終統合,工程較一般舞台劇浩大。但是當導演梁志民在一方斗室中,將音樂播出,逐一唱出每一個角色的歌曲,隨著節奏時而輕鬆隨興、時而高亢飽滿,沈醉、鍾愛歌舞劇的心情,似乎帶他暫離繁重的導演工作。 或許,在夜深孤寂的人世裡,走進這座衆人合力築起的《天使不夜城》,你也可以暫離原有的煩惱,和人物同哭同笑,隨音樂或悲或喜。 (本刊編輯 蔡依雲)

    文字|蔡依雲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果陀劇場創團作《動物園的故事》
    專題報導

    成長的印記

    《動物園的故事》是梁志民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後來除了在蘭陵劇坊加演外,還巡迴至中南部演出。走了十年多,爲了回顧,也爲了重新開始,果陀劇場應兩廳院之邀,將以果園劇場的名義推出第一齣戲《世紀末動物園的故事》,參加「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演出。

    文字|祁雅媚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羅北安認為,除了長時間的學習外,在課堂上和其他人的互動也非常重要。
    專題

    前菜?還是正餐?

    劇團的表演訓練班是演員之路的開始之一,它未必是最健全的路,但絶對是開啓表演生命的一扇窗。 然而,沒有延續性的劇團表演訓練班,對於想踏上演員之路戲劇愛好者,看來只是開胃前菜,要品味能果腹充飢的正餐,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文字|黃麗如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果陀劇場《黑色喜劇.白色幽默》
    即將上場

    果陀劇場《黑色喜劇.白色幽默》

    果陀劇場今年年度力作《黑色喜劇.白色幽默》,是導演梁志民詮釋當代戲劇大師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作品的一齣瘋狂喜劇。 故事藉由一群人在停電時所發生的誤解與衝突,來闡述人性的荒謬。精采的劇情加上由李天柱、乾德 門等硬底子演員的詮釋,這齣風格獨具的喜劇希望能提供觀者更多面的思考。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
  • 梁志民
    藝號人物 People 果陀劇場藝術總監

    梁志民 七個「造鎮」版本 色彩愈淡情愈濃

    受懷爾德原著《小鎮》啟發,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慢慢打造他心目中的《淡水小鎮》,前後共七個版本。梁志民說:「《淡水小鎮》對我而言已不只是一齣戲,而是果陀以及我的一部分。一部美國經典劇作,能和我生長的這塊土地如此緊密地融合,內化成為台灣的戲劇作品,這是無常人生裡最珍貴的因緣。」

    文字|李玉玲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動物園》由實力派演員金士傑、顧寶明擔綱主演。(果陀劇場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果陀劇場創團作 廿五年後重裝再搬演

    阿爾比新版《動物園》 探討人際隔閡疏離

    當年果陀創團推出阿爾比的《動物園的故事》,一舉成名深獲回響;四分之一世紀過去,導演梁志民再以此劇為劇團慶生,演出阿爾比親自改寫的○八年版本,以兩幕戲營造對比;並由實力派演員金士傑、顧寶明、姚坤君擔綱主演,令人期待。

    文字|廖俊逞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果陀的每一個作品我都給自己出一些實驗題,用不同的材料、元素、形式、題材進行「化學變化」。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請問在《吻我吧!娜娜》這齣大型歌舞劇中,演員均非歌唱科班出身的,訓練時會不會很辛苦?當初在挑選演員時,甄選的標準?(台北.陳素卿) 答:音樂劇在台灣的起步和發展不過是近幾年來的事情,嚴格說來,國內並沒有所謂的音樂劇的「科班」訓練,就連基本的音樂劇演唱的「發聲」和「咬字」都付之闕如,遑論音樂劇的表演訓練。因此,這幾年果陀在做這些音樂劇的同時,也就是在做這些人才的培養,從《大鼻子情聖西哈諾》開始,到今年的《吻我吧娜娜》,已經看到一些人才、經驗的累積,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是,我們也深知,光憑一年製作一兩個音樂劇的經驗的確有所不足,因此果陀計畫針對音樂劇的表演,開設專門的訓練課程,不僅僅針對剛剛接觸劇場、對劇場有興趣的人,更希望是對一些已經在專業劇場中擁有演出經驗的演員,加以專業的訓練,培養更多音樂劇的創作人才。 至於在甄選演員方面,當初在構思《吻我吧娜娜》的架構時,就朝著歌、舞、劇三者並重的方向思考,因此在選角時,至少這三者之中,能夠有兩者可以兼備的人才我們才予以考慮。歌唱方面,音色和音質先不談,「音準」是首要條件,因爲劇中有很多首重唱、合唱、齊唱,若是演員之中有一個人的音準不好,就可能影響到全部音樂的品質。同樣的,不是每個演員都是「科班」的舞者,但至少在動作發展的可能性和學習能力上應該要有相當的水平,如此才不會影響整體舞蹈的演出。 文字|梁志民 果陀劇場負責人、導演

    文字|梁志民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 男主角遭遺棄時的情境,極適合倫巴(Rumba)這種旣幽雅又頹廢的節奏。
    焦點

    不夜城中拉丁天使

    果陀劇場的歌舞劇音樂,從古典的《西哈諾》到搖滾的《吻我吧娜娜》,每一齣均有其獨特的風格。但其間的「戲劇性」與「流行性」卻是不變的方向。在今年推出的新戲《天使不夜城》中,更可明顯地看到。

    文字|劉守曜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吻我吧娜娜》全劇超越時空,傾向曖昧,呈現搖滾樂叛逆體質。
    焦點

    讓莎士比亞盡情搖滾發飆

    莎士比亞典型生動的人物,唱著張雨生熱門搖滾的歌,是什麼景況?今年果陀劇場逞著九五年音樂劇《西哈諾》繚繞未盡的威風,要一班歌手演員高聲呼喊:「吻我吧娜娜!」,聲勢浩大地進入台北國家劇院,證明歌舞劇的未來不是夢。

    文字|傅裕惠
    第56期 / 1997年08月號
  • 流行樂歌手齊豫(圖左三)在果陀劇場新作《東方搖滾仲夏夜》中飾仙后一角。
    焦點

    「鉸鏈」打造歌舞年

    並不是打著歌舞劇的招牌,就能夠讓人來看戲的。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藉著多年來與其他設計者合作的經驗,累積出一種「鉸鏈式」的工作方式:即一齣戲正在演出,就開始排下一齣戲,同時籌畫第三齣。像七月演出的《東方搖滾仲夏夜》,梁志民在去年七月就已著手並完成了劇本和歌詞,那個時候他還是身兼《複製新娘》的製作人,並正排練著《天使不夜城》。

    文字|秦嘉嫄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 《傻瓜村》將由李立群擔綱主演。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他傻瓜,你聰明? 《傻瓜村》演分明

    百老匯喜劇巨匠尼爾.賽門的作品又將現身台灣!二○○二年曾演過尼爾.賽門《再見女郎》、並且與女兒同台的李立群,這回又將挑戰賽門的寓言喜劇《傻瓜村》,並將與在加拿大念戲劇系的兒子同台飆戲。《傻瓜村》原作諷刺用大美國觀點來看共產體制的人,如「傻瓜村」中,有知識的人認為自己有義務去教育看似愚笨的人。此次演出,梁志民找來今年三月曾搬演該劇的學生鄭智文合力改編,讓這部看似笑鬧的寓言題材展現更深切有力的反思詰問。

    文字|廖俊逞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 劇場資深演員金士傑(左)飾演老酒吧的大鬍子老闆,看似雲淡風清,卻是看透人生百態,妙語如珠,充滿機智魅力。
    戲劇 再見比利.懷德 梁志民打造法式愛情狂想

    果陀《巴黎花街》寫實情境中有華麗歌舞

    梁志民繼去年《公寓春光》之後,二度將美國導演比利.懷德的電影搬上舞台。這次的《巴黎花街》是一則以一九六○年代巴黎蒙馬特為背景,在巴黎紅燈區發生的愛情故事。由丁小芹、唐從聖分飾男女主角阻街女郎與警官,劇場演技派今士傑則擔綱冷眼看世情的酒吧老闆。

    文字|廖俊逞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編導梁志民帶領演員,在新戲演出中耍弄電腦科技。
    台前幕後

    撒網捕捉人間眞善美

    曾經從懷舊的《淡水小鎭》,跳到未來時空的《開錯門中門》;也曾從面對現實社會的《台灣第一》,遁身於《天龍八部之喬峰》的武俠世界裡。這次編導梁志民,聯合飛碟電台創意總監陳樂融「乾坤大挪移」的功力,要帶領舞台劇觀衆,隨著世界資訊的潮流,走入幻想的網際遨遊中。

    文字|傅裕惠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 果陀劇場於大陸演出《天使不夜城》時,曾在上海進行戲劇座談交流。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塊大餅怎嚥得下?

    相較於屏風的李國修對大陸市場的不看好,表坊的賴聲川和果陀的梁志民則不以兩岸的角度來看這個戲劇市場,而是用大華人市場來對待。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李永豐則認為,兩岸開放的文化交流,一開始就不公平;這與台灣的國家劇院和民間經紀團體邀請大陸團體表演的案例相較,台灣團體赴大陸表演要付出的代價遠比大陸團體來得多。

    文字|王亞玲
    第105期 / 2001年09月號
  • 導演汪其楣這次推出新編創的喜劇,關心女性議題。
    台前幕後

    純白婚紗與豔紅緞巾 《複製新娘》的雙重抉擇

    新科技對比舊社會使人感受到文明的進化,而我們對婚姻的新思維是否也能脫離舊傳統呢?《複製新娘》要複製的是女子對未來的掌控力,而不是成爲被婚紗店、被父權社會所複製的新娘。

    文字|蔡依雲
    第69期 / 1998年09月號
  • 網路漫遊是梁志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看看就好或是深入査詢,網路對梁志民、對果陀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新時代的戲劇繆斯

    在浩瀚的網路中,有明確目的的網路族可利用搜尋引擎快速連結相關的網站;而喜好漫遊者也可享受著無目的的探險樂趣。但共同的遺憾是,兩者仍時常面臨過多網站無從選擇的窘境。雖然表演藝術類的網站,在網際網路中佔有的比例不大,但是可觀的數量與種類也常令人迷失其中。因此,本刊特地邀集一些有網路經驗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與網友們,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與需求,從戲劇、音樂、舞蹈、綜合等類別出發,來爲讀者推薦値得一探的網站。 網路上關於戲劇類的訊息五花八門,不管是傳統戲劇、歌舞劇、明星演員、工會組織甚至舞合技術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網站,琳琅滿目多得足以滿足各類劇迷的需求。但是劇場人的網路世界又是怎樣的風景呢?有哪些驛站是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引領你去遨遊?本刊訪問到戲劇工作者賴聲川、李賢輝、梁志民請他們爲讀者推薦値得駐足的戲劇類網站。

    文字|黃麗如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123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時空英雄結伴前行、豪傑聚首芝山論戲

  • 香港

    「演戲家族」串連過往原創音樂劇歌曲推出慶祝30歲新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移居前,不如先來地方創生駐村試水溫吧!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