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唐成《小丑与他的创造者》排练照。(林筱倩 摄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提供)
戏剧

小丑 、 乩童、 魔术师 以戏剧跨界探索新视野

第17届的「新人新视野」

17th 新人新视野

2025/5/9~10  19:30

2025/5/10~11  14:30

台北 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2025/5/24~25  14: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绘景工厂

2025/6/7~8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小剧场

迈入第17届的「新人新视野」,今年将由刘唐成、郭铠瑞、林陆杰,分别打造3出风格鲜明、概念大胆的全新创作。让小丑、乩童与魔术3种截然不同,却又与「表演」有著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职业,以戏剧跨界探索剧场新视野。

直面成长与梦想,当《小丑与他的创造者》决裂

曾赴英国深造,与小丑大师菲利普.高里耶(Philippe Gaulier)等人学习的刘唐成,不仅是一位小丑表演者,也曾以演员、导演的身分多次参与剧场演出。在作品《小丑与他的创造者》中,他将直面自己的内心:「当一位小丑,随著年纪渐长、自尊心愈发高涨,不愿再接受失败,开始抗拒曾经热爱的小丑表演,那该如何?当一个创作者试图逃离自己的初衷,最终能否与内在和解?」这出类自传式的作品,将会带领观众碰触成长与梦想之间撕裂时的结界,但是否能跨越,只能在剧场中一探究竟。

郭铠瑞《一炷香的时间》排练照。(林筱倩 摄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提供)

在《一炷香的时间》, 打开乩童与表演的多重宇宙

同样以自身的经验出发,来自宜兰的郭铠瑞本身就具有演员与乩童的双重身分,这次他找来与他有相同双重身分的许毅德,将从儿时学扶乩时不敢将背部伤痕给同学看到的切身经验,到现在当演员的表演实践,揉合交错,在剧场中以一炷香40分钟的时间,打造出一个「生命的信仰经历与表演的多重宇宙」,试图在戏剧中找到平衡。

「其实乩童和演员很像,都是透过自己的肉身,将神或编剧的话传达给另一个人。」郭铠瑞《一炷香的时间》将对信仰的疑问化为舞台上的仪式,以台湾民间信仰的「问事」出发,与观众一同探究这不可知的宇宙。而在这场跨越真实的演出中,他只盼那些未竟的遗憾、未说出口的话,能在信仰的庇护下得到救赎。

凝视聂光炎广告图片
林陆杰《错误(的)引导》排练照。(林筱倩 摄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提供)

以《错误(的)引导》, 藉魔术审视世界

而林陆杰则是受到《战争魔术师》一书中改变二战中盟军命运的一场魔术启发:「这是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战场的真实故事。主角是英国1930年代知名魔术师贾斯伯.马斯基林(Jasper Maskelyne)。大战时,马斯基林利用视觉伪装效果让苏伊士运河消失,并且移走了亚历山大港,让敌军的战斗机无法有效攻击;甚至在阿拉曼战役中制造幽灵部队,逐退气势高昂的德军……他的魔术在当时不仅瓦解了德军的攻势,将令人闻风丧胆的隆美尔玩弄于股掌间,更让希特勒的盖世太保将马斯基林的名字列入黑名单,急欲猎取他的性命……」

擅长将魔术作为戏剧叙事的核心手法、拆解虚实边界的林陆杰,除了自己是一位优秀的魔术师外,也在剧场表演中成绩亮眼。这次《错误(的)引导》,不只是一次魔术演出,而是将魔术与现在世界的紧张情势投射在舞台上,企图找出:若是战争爆发,他以一位魔术师与表演者的双重身分,又该如何应对?

他企图在观众眼前展开一场关于观看与认知的挑战,将魔术的「错误引导」概念转化为叙事手法,交织个人生命经验与历史事件,让观众在虚与实的交界处徘徊。这场演出提醒我们,每个人所见的世界,都是真实,但或许只是另一层视觉上的错觉。让观众在错觉与现实中,重新审视我们所面对的世界。

「17th新人新视野」将从5月9日起陆续于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绘景工厂及台中国家歌剧院小剧场登场。这次也是首度创作者藉3种不同的职业,以戏剧的形式,在剧场中展开跨界探索,此外,也是一场表演者与自我的对话——关于现实与虚幻、信仰与怀疑、成长与初心。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4/30 ~ 2025/07/30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