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国际古典乐坛,小提琴家金本索里(Bomsori Kim)的名字几乎成为「炙手可热」的代名词。她以惊人的演出密度与曲目广度,稳坐同辈中最活跃、最受瞩目的位置。每年超过百场的演出行程,涵盖庞大曲库,让她多年来几乎全年无休;不仅如此,与柏林爱乐、纽约爱乐等世界顶尖乐团、指挥大师的定期合作,更让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全球各大音乐节与音乐厅的焦点位置。金本索里以扎实的实力惊艳了无数乐迷与同侪。她的舞台,不只是演奏,更是一场场技艺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盛宴。
事实上,这样的成就是她不屈不挠,经历多个国际大赛征战脱颖而出的。奖项一字排开,有ARD国际音乐大赛,柴科夫斯基国际大赛、伊莉莎白女王国际大赛、西贝流士国际小提琴大赛、汉诺威姚阿幸国际小提琴大赛、蒙特娄国际音乐大赛、仙台国际音乐大赛等。最传奇的,是2016年参加维尼奥夫斯基小提琴比赛(International Henryk Wieniawski Violin Competition),波兰全国电视转播,被多数人预测将得第一名的她却获颁银奖,使得号称「萧邦大满贯得主」的波兰钢琴家布雷查兹(Rafał Blechacz)大为不平,亲自写信邀请她成为音乐伙伴。
名字里的春天与希望
金本索里出生于韩国,由于祖父是位文学家,因此亲自为她命名。有别于一般韩国人的名字有两个字,她说:「我的名字有『三个音节』,不但不传统,也没有中文的汉字,所以每个韩国人都能直接了当地看懂。」她解释:「韩文的Bom意思是春天,Sori则是声音,所以整体的意义是『春天的声音』」。如此优雅的名字听起来几乎是艺名,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真名。除此之外,隐藏的含意更是深远,她说:「我是12月出生的,时序其实是冬天,不过我祖父希望我是一个能为世界带来希望、传达光芒讯息的人。」
在韩国时,金本索里师从DG(Deutsche Grammophon,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公司)第一位签约的亚裔艺术家金永旭(Young Uck Kim);之后获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和艺术家文凭,师从罗森伯格(Sylvia Rosenberg)和柯普斯(Ronald Copes)。她的父母亲都爱好音乐,尤其母亲是钢琴老师,因此从她4岁起,即亲自教她弹琴。她笑说:「我们去很多音乐会,但我不一定每场都喜欢,有时也会不小心睡著。」但在5岁的时候,她听了小提琴家郑京和(Kyung-wha Chung)的演出,小小心灵居然激动得热泪盈框。「我记得她拉韦瓦第的《四季》,感觉她强烈的表现就像雷射光一样,和观众有直接和清楚的回应。」回家之后就要求父母买小提琴给她、让她学习。没想到一路上来,虽然还未有机会和偶像合作,郑京和却相当关注她职业上的发展,并给予鼓励。
她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是韩国的顶尖综合大学,而非一般人所想像的仅限于音乐的学院,因此她所涉猎的领域不仅限于艺术,视野也更加广阔。不同于台湾的学制,金本索里解释,这些有天赋才华的学生从全国被选出来,集中在特别的学校,聚焦于美术、音乐、舞蹈3个主要的课程。所以她们从4到11岁开始就有很多竞争,才能进入这个体制。在学校里学习也不能松懈,因为即便在乐团中,也是根据排名来坐位子。
「这对学生来说非常残酷,但也有好玩的地方,例如我们可以自己合作室内乐。」金本索里话锋一转,带著甜美的笑容说:「我们都非常喜欢指挥来带我们,虽然他们年纪都很大,但因为唯有我们才能接受到他们的指导,那让我感到有些荣耀。」仰望这些大赛得主们长大,正是后辈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大赛的历练与转捩点
乐迷们常戏说金本索里是大赛的收集者,但严格说来,她的舞台是靠自己的血汗拼搏而来的!她坦承,对于年轻的、亚洲的独奏家,并没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参加比赛是一个被主办单位、场馆、经纪人看见的机会,「后来发现赢得一个大赛并不代表什么,于是持续参加。」但过程中,她发现在大赛中集中注意力练习、在短时间学习新曲子,甚至困难的现代乐曲,都是非常好的训练。总是能正面看待困难的她,闪著亮丽的眼睛说:「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2016年维尼奥夫斯基小提琴比赛(International Henryk Wieniawski Violin Competition),是她命运转折的契机。当时,国际音乐经纪人Grzegorz Kotow受邀担任比赛转播讲评,期间,他与同为经纪人的太太刘又慈发现一位韩国小女生极为特别。刘又慈回忆,在还没听完决赛、不知道金本索里会不会入围的时候,他们就很任性地到后台找到她,决定不管如何,一定要她!但究竟她是如何特别?刘又慈思考了一下回答:「金本索里长得小小瘦瘦的,她在出场、鞠躬的时候都像是个小女孩,但很奇怪,她拉琴的那一刹那,就会开始发光!那时她完全是一个女神,我会忘记指挥、乐团,只有盯著她看,完全被她吸引。」
特别是外在纤细的金本索里,天生有著像小孩一般的手。虽然美丽,但作为演奏家却是辛苦的。她边笑边折著自己的手说:「幸运的是我的手很灵活!」吓得刘又慈连忙出声让她小心、别折断了!聪慧的她嫣然地表示:「很多人看到我的手觉得讶异,但我从未觉得那是限制,我演奏时聚焦在效率上,让我的指法更精准!」
由于在大赛的优异表现,2025年波兰官方授予金本索里「巴切维茨音乐大使」称号,希望将推广巴切维茨这位波兰重要的女性作曲家兼小提琴家的重责大任交给她。这对一位亚洲出身的演奏家来说是相当特别的,为此她特别安排演出巴切维茨(Grażyna Bacewicz)写给小提琴和乐团的狂想曲,让该作品时隔70多年后的重现舞台。同时,她也正在拍摄纪录片,以她与巴切维茨的镜像对话方式铺陈。金本索里透露她读了很多巴切维茨写给家人与先生的信,发现她和自己之间有极度相似的地方,例如一样赢得维尼奥夫斯基小提琴比赛、伊莉莎白皇后大赛,性格倾向坚毅、有韧性的。「读这些信很有意思,让我知道巴切维茨能够在7分钟之内冲好澡、化好妆完美上台。」为演奏不断旅行的金本索里,也感叹巴切维茨当年的辛苦,「例如从波兰到巴黎花了6天,即使现在也是不容易,我无法想像她如何做到。」

住在皮箱里的演奏家
谈到韧性,不得不提她现在使用的小提琴,那是韩国三星文化基金会和芝加哥史特拉底瓦里协会所慷慨长期商借、制作于1725年的耶稣.瓜奈里名琴「摩勒」(ex-Moller)。金本索里坦言:「300年的老琴有它强烈的个性,比我还要固执,需要花时间适应、与琴对话。不过在舞台上,我有时候会被声音所惊艳,我认为它的音色非常有潜力,有挖掘的可能性,我非常喜爱。」
作为DG的全球独家签约艺术家,金本索里不仅在舞台上耀眼,在录音领域同样缔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19年起,她与萧邦大赛金奖得主布雷查兹(Rafał Blechacz)合作推出双人专辑,凭借佛瑞、德布西、席曼诺夫斯基与萧邦等波兰作品,荣获弗里德里克音乐奖「最佳波兰海外专辑」。2021年,她与葛瑞罗(Giancarlo Guerrero)及NFM弗罗茨瓦夫爱乐乐团携手推出首张个人专辑《舞台上的小提琴》,展现对舞台作品的深厚造诣。迄今,她已在DG旗下发行3张个人专辑与8张单曲专辑,最新录制的布鲁赫与康果尔德作品,更预告著她下一阶段更成熟广阔的音乐蓝图。这样的录音累积与曲目视野,在同辈小提琴家中几无出其右。
然而,录音室里的细腻并未减损她舞台上的活力。她几乎全年无休,每年超过百场演出,简直是「住在皮箱里的演奏家」。刘又慈形容:「金本索里是我见过最坚强的音乐家,她总是在高压情绪下呈现最好的一面。」近期合作的指挥家胡萨(Jakub Hrůša)亦由衷赞叹:「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小提琴家!她演奏时,从不只关注小提琴本身,而是全然投身于音乐之中。她不是一位小提琴家,而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金本索里的音乐里有温暖与亮光,如同她名字所寓意的春意盎然。正因如此,无论站在哪个舞台,她总能以纯粹的乐音启发人心,让聆听者感受到一种重新苏醒的生命力。金本索里用琴声细细描绘光与希望的轮廓,静静地,把这份光芒带往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