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总监罗曼.穆勒(Philippe Deutsch 摄 阿劳马戏艺术节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25阿劳马戏艺术节现场(二)

为了那些难以被定义,但值得被记住的作品

专访阿劳马戏艺术节总监罗门.穆勒

不同于人们对艺术总监的刻板印象,罗曼.穆勒(Roman Müller)穿著印花衬衫、盘著一头长发,不修边幅的样子,更像是一位自在不羁的艺术家。他总是一派轻松地穿梭在艺术节现场,与观众、艺术家聊天互动,时不时传来爽朗笑声。无论哪一场演出,都能看见他坐在观众席间,毫不保留地鼓掌喝采,为每一位表演者真心叫好。

他说:「与其说我是一个策展人,不如说,我是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去发现城市的可能性。」

在接掌阿劳马戏艺术节(Cirqu’ Aarau Festival)的总监之前,穆勒本身就是一位当代马戏领域创作者。过去20年,他与他所创立、以扯铃艺术闻名的团队 Tr’espace 在世界各地巡演超过20年;当时,瑞士德语区几乎没有当代马戏的舞台。直到 2012 年,他回到这个家乡旁的小城演出,才开启了日后艺术节的机缘。

出于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像,穆勒让这座安静得仿佛与「节庆」无关的小镇,被马戏的氛围与能量包围。从一座旧马术训练场改建的表演空间开始,他邀请观众走进教堂、图书馆、公园广场和街道,也走进那些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很马戏的时刻。

艺术总监罗曼.穆勒(Philippe Deutsch 摄 阿劳马戏艺术节 提供)

Q:为什么选择在阿劳这座城市发起一个马戏节?

A:这一切开始得有点偶然。我来自这一区,虽然不是阿劳市区,是旁边一个小村子。当时,我已经以当代马戏艺术家的身分工作了将近20年,长期在法国、瑞士法语区活动。一直到2012年,我第一次在阿劳的旧马术训练场(Alte Reithalle Aarau)演出,也就是现在这个地方,那时我才真正发现城市有这样一个空间。

这个场地非常特别,最早是在1860年左右建成,是军事用途,主要给骑兵部队和马匹使用的。但2000年以后,它就完全闲置下来,曾被用作马术训练场,但后来也搬走了。等于说,它是一个等著被活化的巨大空间。

Q:这个场地的改建,是城市主导,还是出自你的想法?

A:一开始其实不是要变成剧场的,是地方有一些声音,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新的表演空间。而在瑞士,如果市政府要投入大量预算做这种改造,必须经过市民公投。所以,这是一个经过同意的集体决定。

阿劳原本只有一座很小的剧场Theater Tuchlaube。城市内从来没有任何节庆,不像其他城市有自己的电影节、文学节、音乐节。阿劳一直是被忽略的。所以,当大家看到有个500多坪的场地空下来,又出现一个马戏团的想法时,突然一切就好像对上了。这里变成了一个实验室,不只是空间,也是一种想像的开端。

岛影琴深:余晓怡管风琴音乐会广告图片
旧马术训练场改建的剧场。(Philippe Deutsch 摄 阿劳马戏艺术节 提供)

Q:介绍一下艺术节使用的空间?

A:旧马术训练场涵盖了几个不同区域。大的空间最多可以容纳500人,前厅还有一个小空间,大概可容纳100人。我们也加装了声学面板,确保演出品质。

但节庆不是只发生在这里。我们跟美术馆、图书馆等城市里的文化机构合作,还有市中心一些公共空间也参与其中。这样的扩展也逐渐改变我们对未来的想像。未来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延伸节庆到更多文化空间?我正在努力寻找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Q:你原本是创作者,为什么会开始做策展和组织艺术节的事?

A:我过去从来没有经营艺术节的经验。但当我开始和剧院的导演交流,也感觉到瑞士社会对马戏的好奇心慢慢出现,尽管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开始想,也许这里能够办一个节庆。而一个只有两万多人口的小城市,突然拥有这样的场地,是非常难得的事。有时候,空间本身会引导你去做些什么。

旧马术训练场改建的剧场。(Philippe Deutsch 摄 阿劳马戏艺术节 提供)

Q:艺术节如何运作?资金从哪里来?

A:我们的资金来自地方政府和乐透基金,并由市府管理。没有中央政府的补助,也没有国家级文化基金。这其实让我们更自由,因为没有过度的指标压力。另外,有些原本属于其他剧场组织的预算也转移到了我们这边。像是专门做文本剧场的组织自己决定结束营运,原有的资源就被我们整合进来了。这在瑞士其实是很罕见的情况。

Q:你如何看待「马戏」在艺术节的角色?

A:这是瑞士德语区第一个正式将「马戏」纳入剧院节目规划的地方。它不再只是来自街头或马戏帐篷的短期演出,而是成为一个制度性被认可的表演艺术类型。

但我也不想把它变成「马戏展示会」。我希望观众能透过作品发现:马戏还能是什么?可以是水下演奏,可以是纪录片,可以是没有演员上台的叙事装置。这就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乐趣。

阿劳马戏艺术节演出现场。(Philippe Deutsch 摄 阿劳马戏艺术节 提供)

Q:你怎么挑选节目?有主题吗?

A:我不太会一开始就设主题,而是顺著作品去寻找线索。今年慢慢浮现的主题是「水」:有河流上的小型演出、有水下音乐会、也有7立方公尺水族箱里的杂耍创作。这是一种连锁反应。有了这个作品,让我想到另一个,也许它们可以形成一条策展的线。不是去包装它们成一个主题,而是让它自然生成。

Q:艺术节会委托新作吗?

A:我们不特别追求首演新作。这不是为了策展人来挑选节目的平台,而是为了这个城市的观众。有些节目也许已经在其他地方演出5年了,但在这里仍然是全新的经验。我更关心的是:这个作品是不是成熟了?是不是值得让这里的观众看到?这才是我作为策展人的责任。

观众欣赏著阿劳马戏艺术节举办时的街头布置。(Philippe Deutsch 摄 阿劳马戏艺术节 提供)

Q:身为策展人,你怎么看现在的节目选择与文化生态?

A:其实很多艺术节的节目选择,来自一种从众(conformism)。大家都在看别人选了什么、谁先选了,于是就形成某种共识。但我不想那样工作。我不想只是看完就走,而是要留下对话的空间。有些作品你当下看完,会觉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几个礼拜后还在想它。这种留下痕迹的创作,是我想要支持的。

Q:你如何定义这个艺术节的价值?

A:我们有资源、有空间、有时间,我们就该用它来支持那些难以被定义、但值得被记住的创作。这也是我想为这座城市做的事。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10/10 ~ 2026/01/10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