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齐
-
艺@展览
在音乐之河中读取人文瞬间
配合场馆的正式开幕,台北流行音乐中心同步推出了两项展览:一是为期5年的常态展「唱 我们的歌流行音乐故事展」,透过台湾流行音乐历史中的经典歌曲与相关物件,让观者借由沉浸式的体验,回探台湾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一是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与艺术家高谷史郎合作的「设置音乐 2-IS YOUR TIME」特展,呈现了日本311海啸中受灾的钢琴、地震的影像及收集地震的数据,犹如凝结了海啸来袭的瞬间。两项展览,都让我们跟著音乐,一探人类文化的轨迹。
-
戏剧
这次是东意,下次会是萧东意吗?
《东意在哪里》以谐谑的角度抛向过往几部反诘自身的剧场创作,但它们多已建构出自己与角色、观众的认知体系(如吴兴国《李尔在此》、朱陆豪《七十三变》等),这个方式确实趣味却反衬出萧东意的渺小「东意」的被认识,如何被观众与演员挑战呢?这个作品的产生会否更呈现出观演间投射目标的落空呢?
-
戏剧
水族箱内/外的家的想像
创作者所刻划的父亲,及无声的儿子间难道没有其他对话可能?创作者无论是藉著想像,又或是真实且贴近自我生命地描绘出一位父亲,与水族箱里的儿子之间所产生的关系,仍有著对两代人的关怀与撞击社会共感的意义。这位父亲确实是「美好」,但这样的「美好」何尝不是反讽?
-
焦点专题 Focus
从「叛徒」出发 追寻剧场爱滋启示录
每年的十二月一日是「世界爱滋日」, 目的在提高人们对于HIV感染与传播的意识、 并对过往那些因疾病而失去的生命哀悼。 卅多年后的这一天,回望过去, 那些过多的推诿、歧视、误会、恐惧, 在一切都还没来得及被理解前, 已形塑成形,直至今日,亦难摆脱。 八○年代爆发,成为人们闻之色变的病症时, 爱滋还没有药物可医治。 它曾是绝症,也在世界各个角落, 让病患与感染者被以「非人」态度对待。 从那时开始,剧场的创作者们, 或现身说法、或高声疾呼, 或映照人性、或深入关怀 现在它得以控制了、测不到就不会传染, 当生命得以延续、不受病毒侵扰之后, 我们得重新开始, 面对彼此,面对接下来的年岁, 面对关系,面对性、面对爱。
-
焦点专题 Focus
不了解爱滋,如何面对恐惧?
卅多年前爱滋为世人所知时,因为不知治疗之法而造成大量罹病者死亡,也埋下世人的深深恐惧,避之唯恐不及下,采取隔离或污名化方式应对,也衍生出不当的歧视心态,影响迄今仍巨。因为不了解,所以恐惧吞噬心灵,在爱滋可以治疗控制、已非致命绝症的今日,让我们回探爱滋的「前世今生」,从认识爱滋开始,让恐惧摊在阳光下融化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现代剧院蜂拥而起 蓬勃乱局中愈趋专业
中国目前有大小新旧不一的近两千两百个剧场撑起整个演艺市场,这些专业剧场绝大部分属于政府所有,也视剧场为公共文化设施,但游戏规则不一样。因二○一一年至一五年的「十二五」中定文化大发展为主调,推波助澜,各地政府为求政绩,大剧院的兴建只能用争先恐后来形容。中国剧场业态的特质是大、乱、变化快、进步快,这几年随著现代大型剧院的陆续建成使用及与国际接触愈来愈密切,剧场管理走向专业化是可预期的。
-
特别企画 Feature 现象7:实践「文化平权」,今年全面展开?
从政策宣示到实际执行 打开文化近用之路
透过文化部的宣示推动、公立文化场馆设施的改善,还有陆续召开的研讨会、种种网路上的讨论等,这一年「文化平权」的议题也让更多人理解并体会到改变,例如两厅院的无障碍设施优化、增设无障碍座位区,团队在演出时提供点字、有声节目单,还有口述影像服务,而且也有节目企画也推出障碍艺术展演。将「文化平权」纳入政策中,让人能期待法令和制度上的不公平,将开始一点一点消失。
-
特别企画 Feature
表演艺术无障碍
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说:「艺术并非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艺术。」 若艺术与生活是彼此的反射镜,身心障碍者参与文化活动的经验即反映台湾弱势族群的生活处境。若艺术能提升生活品质与心灵素养,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如何透过艺术来正面影响社会脉动、正视障碍者在生活中接触美学、参与文化的机会。尤其台湾即将迈入超高龄化社会,艺文场馆迎接的观众群中因老化而失能的长者只会有增无减。本文将分析目前障碍者文化参与过程中突显的社会现象,并从国外表演艺术圈正积极发展的「无障碍展演规划」的观念来讨论文化平权的意义。希望借此开启国内针对障碍观众参与文化的讨论、思考未来如何透过无障碍的观念来经营表演艺术的永续性、甚至优化艺术作品本身的可及性与内涵。
-
特别企画 Feature
无障碍的两厅院 为全民打开艺术之门
国家两厅院艺术总监李惠美表示,两厅院著眼的不只是身障者的需求,而是整体无障碍的服务,除了硬体上的改善,软体上也要开发更多的无障碍服务,如口述影像、点字或大字节目单等。另一方面也从此引发对障碍艺术的思考,在节目规划上,希望两厅院能够从公益与社会关怀的面向出发,定期呈现障碍艺术家的演出。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表里泰国(下) 里.泰国剧场进行式
1张在地人带路曼谷表演空间地图 2位泰国当代艺术专家观察报告 6位泰国表演艺术家垦荒之路 继七月「表泰国」观光客的凝视之后,本期「里泰国」除了特邀新加坡籍策展人邓富权、朱拉隆功大学戏剧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揭开天使之城的欢快、开放面纱,揭示泰皇蒲美蓬过世后,动荡的民主政体对剧场的影响。 除了泰国表演艺术时况外,本刊亦介绍剧场导演暨曼谷剧场节推手Pradit Prasartthong、剧场编导演全才Nikorn Saetang、古典音乐家Phongsathorn Sutham与Santi Udomsri、剧作家Daraka Wongsiri与即将来台演出《灵薄域》的当代编舞家皮歇.克朗淳,看这六位创作者如何在资源相对贫瘠的表演艺术穷山恶水中,奋力一搏,杀出血路。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表里泰国(上) 表.外国人眼中的微笑之国
泰国人都爱微笑? 朱拉隆功大学戏剧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笑著说:爱微笑的泰国人微笑时,代表三件事:我同意你、我不同意你、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曼谷很现代化? 录像艺术家许家维说:曼谷有厉害的观光设施、百货公司,但与当地脱节。 观光客看的剧场跟泰国人看的剧场有什么不一样? 曼谷当地艺术工作者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观光剧场 对外来者而言,泰国有著极开放、包容的姿态,而泰国人的天使之城曼谷,因国际热点的地理优势,作为东南亚旅游第一线城市,具备了过度齐全的各类型观光设施与活动,在表演艺术方面,则为观光剧场。 但此些以面向观光客为目标的剧场演出,并不足以呈现泰国的全景,因此本刊将以「表」、「里」为形式,于本期首先介绍「表.泰国」,速写当前曼谷知名的观光剧场「表相」,并透过四位曾与泰国进行交流合作的台湾艺术家许家维、陈武康、吴文翠、蔡凌蕙之眼,分享其泰国经验,并于下期八月号正式揭开泰国面纱,呈现「里.泰国」,期能一窥泰国人的泰国表演艺术时况。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泰国旅游,你「看」到什么?
泰国,高居国人东南亚旅游人数首位,多元、包容、欢迎外来者,让泰国文化丰富缤纷,擅于从他国撷取文化元素,重新赋予「泰式」独特的五味杂陈,也予外来者「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发生」的期待心理。国外旅客经常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包含了观光剧场表演,透过这些演出,旅客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泰国」?
-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绽缤纷在狮城——新加坡
一路向南正夯,新兴亚洲的东协诸国近几年成为全球热点,金流、人流汇聚之所,首站本刊率先敲敲东协大门新加坡,一窥当地表演艺术现况。 这个国土面积只有台湾的五十分之一的国家,位居交通要冲,不仅拥有全球最佳机场,也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一向以多元民族、经济挂帅、雷厉风行的法治闻名于世,而艺术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月之亮面与暗面共生,多民族不只繁花似锦,审查、补助制度下,艺术家的顺从或抵抗,也成为理解星国的重要切入点。 本刊从表演空间切入,并分析当代华乐、华语戏剧、当代舞蹈风景,并由新加坡艺术节艺术总监王景生、十指帮钟达成、舞人舞团郭瑞文、华乐团驻团指挥郭勇德等在地艺术工作者现身说法,以各切面尝试拼凑新加坡表演艺术时况。
-
企画特辑 Special
国家戏剧院与音乐厅工程之兴建
我们在两厅院内敲敲打打,凿墙又补强,尘埃飞扬碎片满地,荣民工程处身为政府单位,以达成交付任务为重,日夜赶工,士气高昂。终能达成目标,如期在工程预算内竣工启用。 开幕时,戏剧院大戏为国剧(现称京剧)《文姬归汉》,展现当时政治上的正确性。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中国家歌剧院正式揭幕 涵洞中 与美相遇
历经十年呕心沥血 台中国家歌剧院正式开门了! 这一外表如巨大乳酪,内部如钟乳石洞的奇特建筑的落成, 标志中台湾又多了一件普立兹克奖的大师作品。 台中作为新创者的蓝海, 不仅有最前卫的建筑地标,也有记忆城市肌理的老屋新立。 本月份就让我们从台中经典建筑出发, 再聚焦台中国家歌剧院开幕精采节目。 让内行人漫画家建筑大叔图文解析、 伊东豊雄关键字建筑导读、艺术总监与建筑大师对谈摘录 带您到台中走建筑、看表演!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岂止是权益之争?
三月十六日三位台中立委与文化部、台中国家歌剧院营运小组与台中市政府协调回馈地方方案的内容,引发不少争议,更激起许多文化界的讨论。著眼点从票价优惠谁买单到表演艺术营运专业的不保,让多位文化界领袖级人物也跳出来表达意见,这次的争议,突显台湾社会,尤其是不少地方政府,针对文化力培植、艺术推广、场馆经营等,概念上仍处草莽阶段,距成熟之路还有一段距离。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造访实景
布兰登堡门 见证普鲁士王国兴衰
现在矗立于柏林的布兰登堡门其实一七九一年才竣工,比巴赫的经典名曲《布兰登堡协奏曲》晚了七十年,但巴赫造访柏林时,当时的柏林已经是普鲁士王国的首都,发展中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这座赫赫有名的城门,当年是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为了替菩提树下大道的尽头建造一个宏伟的结束,也为了纪念刚去世的腓特烈二世和七年战争的胜利而建,两百多年来与德意志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命运关系,一起经历所有的兴衰、并见证充满各种喜怒哀乐的故事及历史。
-
特别企画 Feature
歌舞风华发源早 移植、原创各自缤纷
日本的音乐剧发展发源甚早,可以溯及廿世纪初,更发展了独树一格的少女歌剧类型,迄今仍蓬勃不歇。而在西方音乐剧引入后,也发展出翻译剧潮流,更造就了许多音乐剧明星。另一方面原创性作品也颇有质量,整体形成了剧坛的音乐剧盛景。但日本同样也面临观众群以年轻世代为中心难以扩展,以及原创作品不如西洋翻译作品来得卖座等难题,令人好奇未来将如何发展。
-
特别企画 Feature
Gossips
在民风保守时代创立的宝冢歌剧团,可说是开风气之先,让女孩们上学学习音乐舞蹈表演,当然也引来不少流言批评。创办人为维护学生名誉,不惜屡屡出庭打官司,但碰上两情相悦的师生恋结婚,他却也以学生幸福为重,亲自担任媒人呢!
-
特别企画 Feature
Ichizo Kobayashi
宝冢歌剧团的诞生,有赖于企业家小林一三的前瞻眼光。从箕面有马电气轨道起家的他,为了增加旗下阪急电铁的载客数,在宝冢市创办了宝冢歌剧团,吸引游客到访。而热爱文艺的他,不但喜爱写作,曾在报上连载小说,而且在宝冢歌剧创立初期,更曾创作了创作了廿部作品。小林对于艺文投注的热情与心血,可说是他努力奋斗、积极发展事业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