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萍
-
音樂 帶來三首經典小提琴奏鳴曲
樫本大進與巴克斯 揮灑樂音撫慰人心
「正因為人們處在艱困之時,更是音樂家要登台的時候。」柏林愛樂首席樫本大進曾在2002年日本《朝日新聞》的採訪中如是說,當時正逢以巴兩國的武力衝突之際。20多年後的現在,面臨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等天災人禍,各位如何看待舞台上的音樂家呢? 世情艱困的當下,更需要音樂家的存在 創立於歐洲、世界首屈一指的柏林愛樂樂團,其首席竟非歐洲人,而是日本人他就是樫本大進,以7歲稚齡成為茱莉亞音樂學院預備學校最年輕的入學生,小提琴教母迪蕾(Dorothy Delay)、柏林愛樂前首席庫斯摩爾(Rainer Kussmaul)的愛徒,也是多項國際音樂大賽的首獎得主。身為樂團首席的樫本,亦以獨奏家、室內樂演奏家身分活躍於古典樂壇,「如果只能從事一項的話,太寂寞了!」他每個身分都喜歡,無法捨棄任何一個。 兩年多來無法在觀眾面前演出,讓樫本忍不住想「我們還需要彼此嗎?」畢竟一場音樂會的成立在於有演出空間的氛圍,以及演奏者與觀眾的存在,「也才能讓人獲得inspiration,不是嗎?」而在2020年,柏林愛樂領先全球舉辦線上音樂會,會後樫本收到許多親朋好友的回饋:「好感動」、「真是感謝」、「得到了勇氣」、「我又有力量繼續努力了」等,讓他發現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音樂家是被需要的!」也因此同觀眾們一起被音樂拯救了。 名曲、名琴與好友,交織出優質演出 在這略帶暑氣的5月,樫本與義大利籍的史坦威鋼琴專屬演奏家巴克斯(Alessio Bax),為台灣觀眾帶來3位作曲家風格迥異、年代跨度超過百年的小提琴奏鳴曲:古典樂派的莫札特、浪漫樂派的布拉姆斯與新古典主義的浦羅柯菲夫。 樫本說明這次選曲的想法:「莫札特的音樂很純粹,直擊人心的美,我們兩人都很喜歡。」所以想呈現給台灣。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數量較少,且鋼琴與小提琴的地位平起平坐,正適合樫本與巴克斯一起大顯身手。而過去樫本隨柏林愛樂來台時,曾演奏過布拉姆斯的作品,深受台灣觀眾喜愛,所以這回也特別選了布拉姆斯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此曲1888年首演時,是由匈牙利名家胡拜(Hubay Jenő)演奏小提琴,布拉姆斯本人親自彈奏鋼琴,就像這次音樂會也是強強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的爵士
黏住外籍樂手的台灣爵士風土
在爵士樂的舞台上,不難發現有愈來愈多外國籍樂手的身影,多年來,這些從世界各地到來的樂手們,不僅帶來更寬廣的視野,也為這塊土地注入了能量。是什麼吸引他們前來?又是什麼讓他們落地生根?轉個角度,看看他們眼中的台灣,究竟有什麼不同?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情延燒中 熱力依然十足的夢想舞台
從二○一六年起舉辦的「長榮交響音樂營」,讓非音樂科班的業餘演奏者有了共同學習、交流、一起團練與演出的機會,今年的第五屆雖因肺炎疫情,無法現場甄選,但後來出現「報復性報名」,愛樂者的熱情讓營隊順利舉行,年齡層從十六歲起跨越了三個世代,其中最年長的七十一歲爺爺,甚至是連續五屆全勤!長榮交響音樂營不僅提供舞台給音樂愛好者、為不同工作崗位上的愛樂者建立起友誼的橋梁,甚至意外成了月老,幫有緣人繫上愛的紅線。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假聲男高音的天才十問
都說假聲男高音與「閹伶」有關,到底什麼是「閹伶」? 為什麼會有「閹伶」這一行?跟中國的太監有什麼差別? 要成為一個好的閹伶,有什麼條件呢? 每一個男生都可以訓練成為假聲男高音嗎? 在現代,為什麼還要聽假聲男高音搭配古樂器演出呢? 趁著假聲男高音賈洛斯基與阿塔瑟斯古樂合奏團即將到訪,我們特邀國內知名假聲男高音李文智開講,帶我們認識這音質獨特、技巧超凡又跨越性別生理藩籬的歌唱藝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邁入不惑之年 跨界挑戰自我
二○一九年適逢臺北市立國樂團四十周年,盛大慶祝自是必然。除了有展覽、學術論壇、專書出版等,最重要的當然是音樂會的精采表演。團長鄭立彬誠摯邀請了歷任的團長、音樂總監、客席指揮與曾經的優秀團員,回娘家共襄盛舉外,曲目有經典也有新創,還跨界尬擊樂、尬戲劇,展現北市國不斷跨越界限、挑戰自我的企圖心。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不一樣的香港 不一樣的「音.越」表演
二○一七年香港週活動將在十一月底登場,以「音.越」為主題,藉由音樂來跨越地區的疆域、跨越藝術的界線。由各類型音樂表演組成的戶外逍遙音樂會《音.越.薈》揭開序幕,還有《禾.日.水.巷》多媒體跨界音樂會帶領觀眾「聽」見不一樣的香港,另有導演蔡明亮與新媒體藝術家梁基爵合作的《一零(二)》媒體裝置音樂旅程,還有《20年香港遊戲x音樂巡禮》以展覽及小型音樂會的形式,向台灣玩家介紹香港的遊戲及其音樂的發展歷程,豐富多元、繽紛動人。
-
TSO專題報導
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如此地靠近!
除了在音樂廳中精心安排、演奏動人的音樂會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也肩負著將音樂帶給台北市民的任務,擔綱傳遞樂音的使者。或是透過「文化就在巷子裡社區藝術巡禮」系列活動,深入鄰里與民互動;或是藉由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露天音樂會,以優雅樂曲與歌聲打動在場的老老少少就像某個飲料廣告詞所言「原來我們那麼近」,透過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精心策劃,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那麼樣地靠近。
-
企畫特輯 Special
四重奏的生命對話 古典與浪漫的悄然絮語
日劇《四重奏》中,將四位樂手的生命對話「演」奏得引人入勝又興味盎然,那真正演出的音樂會現場,弦樂四重奏又會交織出怎樣的多元風景?「2017誠品室內樂節」從四月下旬展開,首兩檔上場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與Van Kuijk四重奏,分別與多位作曲家如貝多芬、布拉姆斯、巴爾托克、拉威爾、德布西、浦朗克交手,經典、浪漫、暗語流動盡在樂音之中。
-
企畫特輯 Special 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法文音樂劇
《鐘樓怪人》強勢回歸 巴黎卡司台灣獨享
繼二○○五年、二○○六年與二○一五年之後,深受劇迷喜愛的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又將造訪台灣!二○一七的一開年就帶來與巴黎同步的演出卡司,而且是亞洲唯一的一站!融合流行音樂、搖滾、民謠等多元曲風,重現巴黎聖母院巍峨莊嚴的磅礡舞台與燈光,觀眾又能在精采樂舞中,重溫法國文豪雨果筆下的複雜愛欲與人性糾葛!
-
即將上場 Preview 老亂彈vs.新北管
阿母這次上戲 賦予北管新意
北市國與製作人邱婷合作的演出《阿母上戲去》,將以「戲中戲」手法,復排三折北管亂彈戲:古路戲〈白兔記.斬瓜〉、南戲戲文〈拜月亭記.奇逢〉、西路戲〈南天門.走雪〉,藉此回溯老亂彈戲,訴說北管的故事,從過去探看未來。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來上「國樂經典必修課」! 北市國向前輩致敬
當年,前輩們篳路藍縷以彙整樂譜、創作樂曲、巡迴演出、改良樂器等方式,在台灣撒下國樂的種子,才有今日開花結果的蓬勃發展。飲水思源,為了向他們致敬,並且讓晚輩們了解他們是如何以為國樂奠基,臺北市立國樂團即將要開堂必修的音樂課,再現國樂前輩作曲家王正平、王沛綸、馬水龍、許常惠、莊本立、陳裕剛、董榕森、盧炎、鄭思森等人的經典作品如《陽明春曉》、《柳暗花明》、《南山玉笛》、《鑼鼓操》、《桃花姑娘》、《山地歌舞》等。 「課程內容」除了請瞿春泉指揮與臺北市立國樂團,以獨奏、小合奏、大合奏等方式表現外,更邀請在國樂界深耕多年的音樂學者林昱廷、蔡秉衡兩位老師搭配音樂,擔任兩場節目的主講人。特別優惠的是,單憑一張「上課證」就可以連上兩堂課。想聆聽國樂懷舊經典,絕對不能錯過這場,現已開放選課,要搶要快!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波西米亞人在台北
台北愛樂歌劇坊 重詮《藝術家的生涯》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藝術總監杜黑為了提供舞台給台灣的表演者,擴張演出領域,從古典走到通俗、從人聲跨到交響樂團和劇場等,於二○○九年成立「台北愛樂歌劇坊」,由曾任布拉格國家劇院助理指揮的邱君強擔任音樂總監,積極培育古典歌劇表演人才。不但推出「歌劇藝廊」至各美術館、博物館巡迴演出。自二○一五年起至今年一月,還有高達卅場的「甘泉藝文沙龍」系列音樂會,給國內年輕歌手有個磨練實力與嶄露頭角的平台。不僅如此,還以全本歌劇製作為目標,定期演出大型歌劇如《費加洛的婚禮》、《蝙蝠》、《法斯塔夫》、《喬凡尼先生》等。 二○一六年三月,台北愛樂歌劇坊將推出浦契尼三部歌劇傑作之一的《藝術家的生涯》La Bohme(又譯《波西米亞人》),劇情描述十九世紀巴黎年輕藝術家的窮苦生活,及他們之間愛情與友情的糾葛。在指揮邱君強與導演鍾欣志的帶領之下,將嘗試突破原劇框架,會帶給觀眾不同的詮釋。
-
即將上場 Preview 《情人哏裡出西施─國樂LIVE版》
北市國LIVE秀 全民大劇團從中做「哏」
常以喜劇「KUSO歷史」的全民大劇團,將與北市國合作,將《情人哏裡出西施》一劇搬進國家音樂廳,讓吳越相爭的外/歪史在國樂現場演出中,爆笑登場。演出時樂團在舞台中央,演員不只繞著樂團演戲,更與樂團有所互動。除了有張大春的歌詞、王希文的新曲,還有什麼值得一看?「哏」當然不能先破,進場才能知道!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學會聆聽 放鬆心情也培養專注
世事變化萬千,浮沉於世的我們,如何找到安定專心的方法?聽音樂,無疑是個有幫助的方式,這兩本CD書,《不是說好了嗎》透過可愛繪本與優美音樂,讓你學習沉思、體悟與想像,《專注力 效率UP!》,教導你如何藉由聆聽音樂來訓練專注力,以發揮才能、提升效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天使愛唱歌 小耳朵愛聽歌
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相信「音樂」對孩子的薰陶力量,所以各種「胎教音樂」、「親子音樂」的專輯,可說是唱片市場的大宗之一。最近可見的兩張專輯:北京天使合唱團的《東方天使之音》,與專為幼兒設計的《小耳朵 小古典》,一是聽兒童唱,一是讓娃娃聽,適合親子共賞,更添天倫之樂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家鄉味 現代瘋
「全球化」趨勢看似讓地球變成平的,但因為藝術家不甘於此,所以藝術風景依然多采多姿。HAYA樂團與Daniel Ho提煉混融家鄉味,營造出暨「在地」又「現代」的音樂作品,讓你駕馭《瘋馬》馳騁無邊草原,也能乘著《烏克麗麗的飛行》遠渡太平洋!
-
企畫特輯 Special
名家精采獻藝 秋之音樂盛宴
秋高氣爽時節,正是聆賞音樂的時候!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推出的國際音樂節,今年邀來多位名家,如大提琴家林恩.哈瑞爾、薩克斯風演奏家文生.大衛、小提琴家基頓.克萊曼、鋼琴家白健宇、指揮克勞斯.彼得.弗洛爾等,為台灣樂迷鋪展出豐盛的音樂饗宴!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樂舞聯手 重生烏江魂
馬水龍 ╳ 劉鳳學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
焦點專題 Focus
葉娟礽 追求完美 挑戰傳統與現代
箏樂演奏家葉娟礽,彈的雖是傳統的國樂器,卻是國外音樂節邀請演出的常客,常常與國內外的作曲家合作,詮釋全新的現代音樂。現代音樂要求多面向的音樂表現方式,曾有作曲家要求她左手拉弓、右手彈箏,或是請古箏演奏巴赫賦格等,因為作曲家們本身並不見得了解古箏這個樂器,單憑印象覺得「或許可以做這樣的嘗試」,由於勇敢嘗試,讓她也因此發現,原來古箏能有這麼多種不同於傳統的演奏方式。
-
焦點專題 Focus
黃文玲 拒絕框架 自在揮灑新音
來自南台灣的黃文玲,完全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柔弱古箏美女,爽朗熱情一如她手下自在揮灑的琴音。「我一直都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找些好聽的曲子來彈,從中尋找樂趣。」黃文玲不建立自己的風格、不局限於某個框架,只要發覺新鮮的音樂,打從心裡的表演慾望就又隱約地騷動她的心:「我就是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