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住外籍樂手的台灣爵士風土——訪Nick Javier、Matthew James Fullen、山田洋平、泥灘地浪人
在爵士樂的舞台上,不難發現有愈來愈多外國籍樂手的身影,多年來,這些從世界各地到來的樂手們,不僅帶來更寬廣的視野,也為這塊土地注入了能量。是什麼吸引他們前來?又是什麼讓他們落地生根?轉個角度,看看他們眼中的台灣,究竟有什麼不同?
在爵士樂的舞台上,不難發現有愈來愈多外國籍樂手的身影,多年來,這些從世界各地到來的樂手們,不僅帶來更寬廣的視野,也為這塊土地注入了能量。是什麼吸引他們前來?又是什麼讓他們落地生根?轉個角度,看看他們眼中的台灣,究竟有什麼不同?
從二○一六年起舉辦的「長榮交響音樂營」,讓非音樂科班的業餘演奏者有了共同學習、交流、一起團練與演出的機會,今年的第五屆雖因肺炎疫情,無法現場甄選,但後來出現「報復性報名」,愛樂者的熱情讓營隊順利舉行,年齡層從十六歲起跨越了三個世代,其中最年長的七十一歲爺爺,甚至是連續五屆全勤!長榮交響音樂營不僅提供舞台給音樂愛好者、為不同工作崗位上的愛樂者建立起友誼的橋梁,甚至意外成了月老,幫有緣人繫上愛的紅線。
「我高中時吹小號。」 「我高中時吹長號。」 「我從小被『逼』著學鋼琴。」 「我從小乖乖學鋼琴。」 「我小時候唱童聲,女生聲部人少,媽媽就安排我去補人。」 「我則是哪裡缺聲部,就去哪裡支援。」 「我當兵時是海軍樂隊,練習室後面就是艦艇引擎,長時間在那兒練小號,也把我的肺活量練得大一點。」 「我記得後來在美國念書,他有一次穿海軍出來,那根本就是《蝴蝶夫人》的男主角平克頓!」 一位是假聲男高音,一位是次女高音,李文智和翁若珮自小共通的地方還真不少都是聲樂家、都進琵琶第音樂學院(Peabody Institute)進修、一個畢業後另一個轉到同一位老師名下學習。在專業領域上,兩人因為音域的關係可能互搶角色;在私下,年長與年輕不是絕對,而是認識已久才相認的遠房阿姨與外甥。他們的舞台故事與其是對談,卻更像信手拈來的人生,讓我們更貼近歌劇世界。那一搭一唱、一笑一顰,宛如看見當年在教會裡,那兩個隨時伸出援手的美麗天使。
都說假聲男高音與「閹伶」有關,到底什麼是「閹伶」? 為什麼會有「閹伶」這一行?跟中國的太監有什麼差別? 要成為一個好的閹伶,有什麼條件呢? 每一個男生都可以訓練成為假聲男高音嗎? 在現代,為什麼還要聽假聲男高音搭配古樂器演出呢? 趁著假聲男高音賈洛斯基與阿塔瑟斯古樂合奏團即將到訪,我們特邀國內知名假聲男高音李文智開講,帶我們認識這音質獨特、技巧超凡又跨越性別生理藩籬的歌唱藝術
二○一九年適逢臺北市立國樂團四十周年,盛大慶祝自是必然。除了有展覽、學術論壇、專書出版等,最重要的當然是音樂會的精采表演。團長鄭立彬誠摯邀請了歷任的團長、音樂總監、客席指揮與曾經的優秀團員,回娘家共襄盛舉外,曲目有經典也有新創,還跨界尬擊樂、尬戲劇,展現北市國不斷跨越界限、挑戰自我的企圖心。
二○一七年香港週活動將在十一月底登場,以「音.越」為主題,藉由音樂來跨越地區的疆域、跨越藝術的界線。由各類型音樂表演組成的戶外逍遙音樂會《音.越.薈》揭開序幕,還有《禾.日.水.巷》多媒體跨界音樂會帶領觀眾「聽」見不一樣的香港,另有導演蔡明亮與新媒體藝術家梁基爵合作的《一零(二)》媒體裝置音樂旅程,還有《20年香港遊戲x音樂巡禮》以展覽及小型音樂會的形式,向台灣玩家介紹香港的遊戲及其音樂的發展歷程,豐富多元、繽紛動人。
除了在音樂廳中精心安排、演奏動人的音樂會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也肩負著將音樂帶給台北市民的任務,擔綱傳遞樂音的使者。或是透過「文化就在巷子裡社區藝術巡禮」系列活動,深入鄰里與民互動;或是藉由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露天音樂會,以優雅樂曲與歌聲打動在場的老老少少就像某個飲料廣告詞所言「原來我們那麼近」,透過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精心策劃,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那麼樣地靠近。
日劇《四重奏》中,將四位樂手的生命對話「演」奏得引人入勝又興味盎然,那真正演出的音樂會現場,弦樂四重奏又會交織出怎樣的多元風景?「2017誠品室內樂節」從四月下旬展開,首兩檔上場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與Van Kuijk四重奏,分別與多位作曲家如貝多芬、布拉姆斯、巴爾托克、拉威爾、德布西、浦朗克交手,經典、浪漫、暗語流動盡在樂音之中。
繼二○○五年、二○○六年與二○一五年之後,深受劇迷喜愛的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又將造訪台灣!二○一七的一開年就帶來與巴黎同步的演出卡司,而且是亞洲唯一的一站!融合流行音樂、搖滾、民謠等多元曲風,重現巴黎聖母院巍峨莊嚴的磅礡舞台與燈光,觀眾又能在精采樂舞中,重溫法國文豪雨果筆下的複雜愛欲與人性糾葛!
北市國與製作人邱婷合作的演出《阿母上戲去》,將以「戲中戲」手法,復排三折北管亂彈戲:古路戲〈白兔記.斬瓜〉、南戲戲文〈拜月亭記.奇逢〉、西路戲〈南天門.走雪〉,藉此回溯老亂彈戲,訴說北管的故事,從過去探看未來。
常以喜劇「KUSO歷史」的全民大劇團,將與北市國合作,將《情人哏裡出西施》一劇搬進國家音樂廳,讓吳越相爭的外/歪史在國樂現場演出中,爆笑登場。演出時樂團在舞台中央,演員不只繞著樂團演戲,更與樂團有所互動。除了有張大春的歌詞、王希文的新曲,還有什麼值得一看?「哏」當然不能先破,進場才能知道!
世事變化萬千,浮沉於世的我們,如何找到安定專心的方法?聽音樂,無疑是個有幫助的方式,這兩本CD書,《不是說好了嗎》透過可愛繪本與優美音樂,讓你學習沉思、體悟與想像,《專注力 效率UP!》,教導你如何藉由聆聽音樂來訓練專注力,以發揮才能、提升效率。
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相信「音樂」對孩子的薰陶力量,所以各種「胎教音樂」、「親子音樂」的專輯,可說是唱片市場的大宗之一。最近可見的兩張專輯:北京天使合唱團的《東方天使之音》,與專為幼兒設計的《小耳朵 小古典》,一是聽兒童唱,一是讓娃娃聽,適合親子共賞,更添天倫之樂喔!
「全球化」趨勢看似讓地球變成平的,但因為藝術家不甘於此,所以藝術風景依然多采多姿。HAYA樂團與Daniel Ho提煉混融家鄉味,營造出暨「在地」又「現代」的音樂作品,讓你駕馭《瘋馬》馳騁無邊草原,也能乘著《烏克麗麗的飛行》遠渡太平洋!
秋高氣爽時節,正是聆賞音樂的時候!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推出的國際音樂節,今年邀來多位名家,如大提琴家林恩.哈瑞爾、薩克斯風演奏家文生.大衛、小提琴家基頓.克萊曼、鋼琴家白健宇、指揮克勞斯.彼得.弗洛爾等,為台灣樂迷鋪展出豐盛的音樂饗宴!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箏樂演奏家葉娟礽,彈的雖是傳統的國樂器,卻是國外音樂節邀請演出的常客,常常與國內外的作曲家合作,詮釋全新的現代音樂。現代音樂要求多面向的音樂表現方式,曾有作曲家要求她左手拉弓、右手彈箏,或是請古箏演奏巴赫賦格等,因為作曲家們本身並不見得了解古箏這個樂器,單憑印象覺得「或許可以做這樣的嘗試」,由於勇敢嘗試,讓她也因此發現,原來古箏能有這麼多種不同於傳統的演奏方式。
來自南台灣的黃文玲,完全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柔弱古箏美女,爽朗熱情一如她手下自在揮灑的琴音。「我一直都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找些好聽的曲子來彈,從中尋找樂趣。」黃文玲不建立自己的風格、不局限於某個框架,只要發覺新鮮的音樂,打從心裡的表演慾望就又隱約地騷動她的心:「我就是愛挑戰!」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