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四重奏》中,將四位樂手的生命對話「演」奏得引人入勝又興味盎然,那真正演出的音樂會現場,弦樂四重奏又會交織出怎樣的多元風景?「2017誠品室內樂節」從四月下旬展開,首兩檔上場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與Van Kuijk四重奏,分別與多位作曲家如貝多芬、布拉姆斯、巴爾托克、拉威爾、德布西、浦朗克交手,經典、浪漫、暗語流動……盡在樂音之中。
2017誠品室內樂節
首席.序曲II
4/23 14:30
允許浪漫的法國之樂—Van Kuijk弦樂四重奏
5/7 14:30
台北 誠品表演廳
INFO 02-66365888轉8827
兩廳院售票系統 【品樂.重奏】誠品室內樂節套票65折起!
今年三月剛迎來完結篇的冬季日劇《四重奏(カルテット)》,描寫四位都會拉奏弦樂器、各自懷抱著秘密的卅多歲男女,因緣際會下組成弦樂四重奏。透過劇中看似平淡卻暗藏玄機的台詞,以及四人演奏的曲目安排,推動劇情的前進,也隱喻角色們的心情點滴。讓觀眾發現到:「啊!原來音樂也可以是種對話、也可以述說故事。」
不一樣的第三號,首席與貝多芬的對話
去年首屆誠品室內樂節打頭陣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今年再次榮擔開幕大任。擁有紮實又精湛演奏實力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的NSO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李宜錦帶領、大提琴則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歐陽伶宜來演奏;而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則是由NSO國家交響樂團副首席鄧皓敦與中提琴手陳猶白擔綱。
將海頓、莫札特弦樂四重奏形式集大成的作曲家,非貝多芬莫屬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其作品十八的六首弦樂四重奏中,第三曲的《D大調第三號弦樂四重奏》,是最為明朗、充滿希望的一首,堪稱經典之作。而極為仰慕貝多芬的布拉姆斯,一反浪漫樂派的戲劇性,復興古典主義,作品中或多或少可見貝多芬的影子。此次要演出的《降B大調第三號弦樂四重奏》,不同於前兩號小調的憂鬱,展現了大調的愉悅,曲風也相當活潑歡快。
相較於上述兩首的古典風格,另一首廿世紀匈牙利國民樂派作曲家巴爾托克創作的《第三號弦樂四重奏》,屬於表現主義,樂章間的性格具有強烈的對比,鋼琴家布梭尼(Ferruccio Busoni)更曾形容此作品是「歇斯底里的形式」。巴爾托克共創作六首弦樂四重奏,因此後世學者經常將他與貝多芬晚期創作的六首弦樂四重奏做比較研究。Infinite首席四重奏將如何表現這三首與貝多芬關係密切的作品,讓人拭目以待。
印象派與反印象派,Van Kuijk的浪漫
連續三年獲選BBC「新世代藝術家」(New Generation Artists),更是ECHO「耀昇之星」(Rising Stars)的Van Kuijk四重奏,由四位帥氣型男組成。或許是來自於以浪漫聞名的法國,血液中流淌的羅曼蒂克,透過樂聲宣洩而出,讓觀眾視覺與聽覺都是種享受。
作品形式多元的印象派作曲家拉威爾,生平卻僅有一首弦樂四重奏,而這個唯一,竟三次競逐羅馬大獎(Prix de Rome)卻無功而返,但在幾經修改後,這首F大調弦樂四重奏,亦成了去蕪存菁的魅力之作。另一位印象派大師德布西,同樣只有一首弦樂四重奏作品《G小調弦樂四重奏》,他以循環形式(Cyclic Form)、連續和弦、模糊調性等手法,創作出截然不同於當時德奧色彩的作品。然而到廿世紀前期,各有其音樂特色的「法國六人組」(Les six)卻反對印象樂派。其中長期致力於歌曲創作的浦朗克,作品自由不拘泥於形式,相當特立獨行。Van Kuijk四重奏如何在同一場音樂會中,詮釋如夢如幻的印象派樂曲與風格迥異的浦朗克歌曲集,著實令人好奇。
數十位演奏者依循著指揮一人的交響樂,像是師生在教室裡的互動;相較於此,室內樂形式的弦樂四重奏,就像是朋友間的悄悄話,彼此溝通磨合、討論交流。想聽聽弦樂四重奏的弦外之音嗎?四月廿三日「首席.序曲 II」與五月七日「允許浪漫的法國之樂—Van Kuijk四重奏」,等你來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