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爵士樂的舞台上,不難發現有愈來愈多外國籍樂手的身影,多年來,這些從世界各地到來的樂手們,不僅帶來更寬廣的視野,也為這塊土地注入了能量。是什麼吸引他們前來?又是什麼讓他們落地生根?轉個角度,看看他們眼中的台灣,究竟有什麼不同?
Nick Javier:「即便不在同一個地區,每個人幾乎彼此認識。」
初次聽見Nick Javier的現場演奏,是在多年前台中爵士音樂節現場。帶著他的伸縮喇叭,一開場便說他代表台中,台中是他的家鄉(Hometown)。事實上,Nick來自菲律賓,自幼移民到美國,在密西根長大,在台灣成家立業。
多年後有幸訪問到這位熱情開朗的爵士音樂大師,Nick聊到台灣和國外爵士音樂環境有許多不同,他首先認為,台灣教授爵士音樂的高等教育機構實在很少,應該要有更多元的音樂教育,讓小孩從小接觸不同的音樂類型。在生態上,他則說:「在台灣,聽眾還未養成時常出門聽音樂的習慣,樂手能表演的地方仍很有限,即便在音樂和藝術環境已相對成熟的台北市,相較於人口數差不多的芝加哥市,通常1平方公里內便有許多不同音樂類型的演奏場地,缺乏表演舞台是台灣音樂工作者辛苦之處。」
可喜的是,「台灣爵士樂壇樂手群體關係很緊密」,以明年初即將發行的爵士樂專輯為例,Nick說:「即便不在同一個地區,每個人幾乎彼此認識、互相扶植,也有許多在海外留學的演奏家最終都回到台灣,和老一輩的爵士音樂家合作,發展屬於台灣自己的爵士樂風景。」(文字|游維如)
Matthew James Fullen:「所有的元素加起來,已心滿意足。」
傅麥特,Matthew James Fullen,大家叫他Matt。他是作曲家、爵士鋼琴家,也參與編曲和擔任音樂製作人。初訪台灣,Matt原本計畫的只是3個月的中文學習與異地探險之旅。沒料到一轉眼,10年過去,Matt落地生了根,從這塊土地與環境中汲取養份,與一群在台灣的好朋友合作,於2020年底發行首張個人創作專輯 《Don’t Get Too Comfortable》(不要過太爽)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在Matt眼中,台灣爵士樂風景益發多元繽紛並持續擴張。近幾年,愈來愈容易遇到來自世界各地並且打算定居在台灣的爵士音樂家,以及每年來台進行交流、舉辦音樂會的爵士樂手,還有一群海外學成歸國與台灣教育系統培養出來的年輕世代樂手。這所有的元素加起來,Matt用一個字形容:「心滿意足」!
好的環境會留住對的人。對於打算在台灣發展音樂生涯的外籍爵士音樂家而言,有一個難以抗拒的因素是觀眾。他認為,台灣有一群觀眾非常清楚自己的音樂聆賞品味,對音樂演出要求極高;也有一群人極具包容性,用非常開放的心胸享受作品,這兩股力量讓音樂家們保持著自我挑戰與前進的動力。
台灣爵士樂的聲音質地,現階段很難用幾個形容詞收攏描述。Matt説,他想繼續參與台灣往後10年、20年爵士樂的發展,想知道台灣爵士樂圈會形塑出什麼樣的聲音。(文字|郭玲孜)